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从容就义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拼音

[原创]
导读 从容就义,是中国历史上一种高尚的品德和行为。它指的是在面临死亡威胁时,能够毫不畏惧地面对死亡,不屈服于恐惧和压力,而选择坚定、勇敢地赴死。。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百科专栏,提供全方位全领域的生活知识

从容就义,是中国历史上一种高尚的品德和行为。它指的是在面临死亡威胁时,能够毫不畏惧地面对死亡,不屈服于恐惧和压力,而选择坚定、勇敢地赴死。

从容就义这个词汇出自《左传》中的一则故事。当时,晋国大夫荀息因为触犯了国君的忌讳而被判处死刑。在他被押往刑场的路上,他的妻子和门客都哭泣不已,而荀息却面带微笑、从容不迫地前行。当他走到刑场上,被问及有何遗言时,他回答道:“我虽无罪,却不能使君臣和睦。愿君臣和睦,国家太平。”然后他毫不犹豫地就义了。

这个故事表现了从容就义者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德,也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楷模。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人都曾选择从容就义,如岳飞、文天祥等等,他们通过这种行为,表现出了对正义和良知的坚守,成为了历史上的英雄。

注释:

从容就义:面对死亡的威胁时,能够毫不畏惧地面对死亡,不屈服于恐惧和压力,而选择坚定、勇敢地赴死。

左传:春秋时期鲁国史书。

晋国:春秋时期的一个诸侯国。

荀息:古代晋国的大夫。

忌讳:古代贵族所遵守的禁忌和规矩。

刑场:处死罪犯的地方。

遗言:临死前留下的话。

君臣和睦:君主和臣子之间关系和谐。

国家太平:国家安定、平和。

岳飞:南宋时期著名将领和抗金名将。

文天祥:元朝末年抗元名臣、文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