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字源对汉字进行追根溯源,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的神奇,懂得每个汉字都是音形义的结合体,也是充满智慧的语言符号,学生就会把识字的过程当作听故事,提高兴趣。把识字、学词、读文结合起来,不仅增强学生的识字能力,而且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追根溯源。老师通过图片教学生认识“足”字。“足”的古文字形像整个下肢的样子,后来,小腿膝盖的部分演变成了“口”,脚演变成了“止”。“止”的古文字形就是人脚的样子。老师为学生出示“止”的甲骨文、小篆、楷书,并和脚的图片进行对照,知道“止”的本意就是脚。而“足”字后来就是指脚,而没有了小腿的意思。这样在情景中识字,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体现出中国古代人民造字方面的聪明才智。
再有“足”引出带有足字旁的字“跑”“踢”,让学生做做跑和踢的动作,思考:这两个字为什么都是足字旁?学生们发言积极:“因为这两个动作都要用脚。”踢”的右边是“易”,“易”的古文字就像是双手举着一个容器,要把这个容器里的液体倒入另一个容器里,所以“易”引申有交换、改变的意思。“足”和“易”相结合表达了用脚上的力量,把物体从某个位置换到另一个位置上,比如踢毽子、踢足球。学生知道足作为偏旁时,大多与脚有关,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不但了解了字的来龙去脉,而且了解了古代人的一些故事,极大的吸引了学生探寻古代人类生活的兴趣。
举一反三。汉字百分之八十以上是形声字组,掌握了常用的组字率较高的象形字以及用它作形旁时用于表义的特点,就能形成识字的能力,进而无师自通的学习,简单说就是掌握了汉字的基础知识,特别是常见的偏旁部首的含义,学生就能形成识字的能力。例如,“跷”“跺”,学生可能不会读,但是懂得他与足有关,那么就能轻易推断出来大致意思。
梳理提升。通过运用字源进行语文教学,老师注重追寻汉字表义的特点,音义构形的构字规律,使得语文教学不仅仅立足于认得其形,呼出其声,更立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角度,使学生受到汉字文化的熏陶与感染,在汉字文化的积淀中感受汉字,汉字的意趣和厚重。
适时运用字源进行写字教学,学生发生着不小的变化。他们识字兴趣浓厚,喜爱读书。还帮助学生区分了形近字,孩子书写的错字也明显减少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