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00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特级教师论文:语文教学应努力形成“自育”文化理念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16 12:0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语文教学应努力形成“自育”文化理念
安徽省阜阳市铁路学校特级教师 武宏钧
历史上很长一段时期,人们习惯于把教育看作就是他人教育。人为地将教育理解为对他人教育,则忽略了被教育者“自我教育”的意识培养和能力开发,其实,没有自我教育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教育目的必须通过受教育者的内化才能真正实现,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而所谓“内化”,实际就是自我教育的过程。随着对受教育者主体地位的尊重,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目的发生相应的变化,自我教育将逐渐成为教育的重心。“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越来越得到大家承认。人的发展,首先是自己的责任。在全员育人、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基础上提出了“全员自育”,实际上就是对自我教育的充分体现。要真正实现自育,也就是要以人为本,强化责任。“自育”是作为个体的人实现全部发展的机制。如果不能把自我发展作为自我的责任加以履行,加以实现,那么必将导致教育的失败。



2009年,由中央教科所、中国教育报联合推出的《中国教育发展系列报告》中,有一份《中国义务教育质量检测报告》。检测的结果表明,在小学语文、数学、科学、品德与社会四门课程中,合格率最高的是数学,占78.3%,科学为71%,品德与社会63%,语文学科的合格率最低,仅为62.8%,有近30%的学生的语文成绩处于基本合格水平,对一些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不足……这一信息应当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深思。论师资条件,在小学语文界的优秀教师可谓星汉灿烂,不会比其他学科少;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氛围也十分热烈;论备课、上课,语文教师似乎也特别卖力气,文本细读、深度开发,绝对没有少花功夫……如此高的“投入”,为什么“产出”却不如人意?若再联系报端常见的感叹:国人语文水平日见下降,等等,我们不能不认为语文教学高耗低效这一老大难问题,说明了语文课堂的自然生态已遭致严重破坏。



回顾我们的语文教学历史,早年的语文教师教的是文言,教的方式又十分单一,自然会“满堂讲”,学生只有听的份儿;后来,课堂教学也有了一些其他的教学方法,又开始学白话文了,因此,“满堂讲”变相成了“满堂灌”;上世纪五十年代,随着谈话法兴起,提问渐成时尚,便又成了“满堂问”;八十年代,语文教学好不容易从烦琐的情节分析误区里走出来,又一头扎入了适应应试要求的、机械式的“满堂练”;而当下注重了语文的人文情怀,又产生了“泛语文”的干扰,学生在教师深度解读被“满堂牵”的情势下,依然只能是亦步亦趋……综观不同时期的课堂形态虽各有不同,也不可否认有了一定的改革和进步,但一个共同的症结似乎没有从根本上消除,这就是“教”的强势依旧。我们不难发现在那里“满堂”忙活的总是教师,结果是主宰课堂代替了主导课堂。



愚以为,语文教师应将学生以及他们的需要置于中心位置,将他们看作教育革新的重要伙伴和负责主体,从“共建和谐社会”的视角将学生置于学校关怀的中心位置,以使他们深刻认识“以人为本”的核心精神和树立为社会大众服务的观念。应该通过引领式教学,让绝大部分的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学业,实现成人成才的目标;通过特别措施帮助有经济,心理,学习等困难的同学度过困难,完成学业,健康成长;积极帮助具有特殊才华的同学优先发展,超前发展,卓越发展。



按理说,课堂是学生自主学习、发展的场所,教师只是在一旁指导、引领,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在教师用讲问分析以推进自己对课文的解读过程中,学生只能是简单应答、被动配合,根本无法实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课标”语)那种状态。语文课堂基本上是“君子动口不动手”,连作业时间都难以保证,又如何落实“课标”所要求的“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这个特点便是“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经也应是语文实践”。



什么才是有意义的学习?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有一段颇为深刻的归纳:1.学习应当具有学习者个人参与的性质,就是必须整个人(包括躯体的、情绪的和心智的)都投入在学习活动之中,这就必须让学习者自己动手;2.学习是自我发起的,学习中的发现、掌握和领会的感觉,主要来自学习者内部,别人(包括教师)都无法代替;3.学习是渗透性的,会使学生的行为、态度乃至个性都发生变化;4.学习是由学生自我评价的,他们应当最清楚是否满足了自己的学习要求,是否得到了他想要的东西,是否弄明白了自己原先不太清楚的知识。其实,不只是语文课,所有的学习都必须由学习者自身的内化来实现。心理学家罗杰斯表达的一种信念是:没有任何人能教会任何人任何东西。“教会”从根本上说都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内化学会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的获得最终不是依靠教,而是依靠学习者自己主动地学。这就何妨是小学语文。因为“儿童不仅有语言的本能,还有着文法的本能,语言表意的本能”(语言学家平克语)。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高效学习语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



识字写字是阅读写作的基础,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引导他们自学生字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根据儿童熟记字形的心理过程,需要经历的三个阶段:第一,泛化阶段,即对字形结构各组成部分以及音、形、义之间初步建立模糊联系的阶段;第二,初步分化阶段,即字形结构各组成部分以及音、形、义三者之间初步建立统一联系的阶段;第三,精确分化阶段,即形成字形结构各组成部分以及音、形、义三者之间统一而牢固联系的阶段。我在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偏旁部首、分析字形的能力后,便逐步归纳出学习生字的方法,指导他们自主学习。(1)读。现行我们选用的文本采用的都分散识字,对于每一课的生字新词,我第一步是:要求学生借助拼音正确认读,并用不同的符号区分出三拼音节、整体认读音节及合肥方言中易读错的字,以达到初步认读音节的目标。(2)析。分析生字的偏旁部首、结构,用学过的字分解新字,书空笔画顺序,加深字形记忆。(3)描。运用书上的田字格描写生字,同时口述相应的笔画名称,并给生字注音,以达到再次认知,建立音、形统一。(4)画。单字学完后,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相应的生字画词。(5)查。利用工具书,查一查不理解的字词、似懂非懂的句子、多音字等。通过“读、析、描、画、查”五个步骤自学生字,学生达到了准确认读、正确书写、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的目标,为进步学习课文扫清了文字障碍。但识记词语的音、形、义,这仅是自学生字词的浅层次要求,我又对学生提出更高要求:让学生用任意的几个词语串成一段通顺、连贯的话。当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有所不同,基础好的学生,要求他们用5个以上的词,并用上恰当的修辞方法;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要求他们用一、两个词语。



语文课堂教学重视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来自学、自动、自悟、自得,真正的自我解决问题。强调:在课堂上自学,绝不是“自发学习”,更不是“放任自流学习”。所以教师在引导自学时,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在阅读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必须有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有目的,有顺序地进行读练。实践中,我根据不同类型的课文及学生的实际,坚持"读、练"相结合,精心设计自学要点,注重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读。朗读感悟,体会文章语言的美和意境美。例如:《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作者在荷花池边欣赏美丽的荷花,触景生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让读者身临其境,赏心悦目。为了让学生能好好体味文章语言文字的美,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的展示,那一池婀娜多姿、千姿百态的荷花,再配上优美抒情的乐曲,深深吸引了学生的眼睛,激发了学生强烈的读书欲望。我还采取多种多样的读书形式来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有男女生赛读,个人读,小组读,范读,齐读等。学生们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读得津津有味,声情并茂。瞧他们那摇头晃脑的样子,似乎自己也变成了一朵亭亭玉立的荷花。



(2)画。标注小节号,圈画关键词语,理清作者思路,列出结构提纲。《狼和鹿》是一个关于生态平衡的故事。作者按“平衡--失衡--道理”的思路来构思全篇。平衡--狼鹿共存,自然统一。失衡--狼被捕杀,灾难降临。最后得出生态平衡至关重要的道理: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



(3)说。概括文章大概内容或复述课文,对文章内容形成整体的把握。《狼和鹿》大概内容: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小鸟歌唱,鹿群嬉戏,恶狼出没,欢乐与危险同在,进攻与提防并存,组成了自然统一体。然而,人们组成狩猎队捕杀凶狼,消灭鹿群的天敌;结果鹿群从此大量繁殖,急速增长,造成严重饥荒和疾病流行。原来: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



(4)议。寻找文章中画龙点晴的议论或精彩的语句,鼓励学生从不同视角、不同层次去理解课文,充分表达内心深处最真挚的情感、最独到的见解。例如在执教《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课时,此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让学生理解爸爸为什么要“我”把这条鱼放掉。如果让学生作为一个局外人去感受的话,很难达到一定的深度。于是,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创设父子对话的情境,让学生扮演爸爸,设身处地地站到爸爸的立场上,在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他们更投入,更积极主动地寻找理由,努力说服汤姆把鲈鱼放掉。事实证明,这样巧妙的角色转化,轻而易举地化解了本课的教学难点,而使之成为本课的一大亮点、一个高潮。在本课结束之前,指导学生读练结合时,我又自然而然地延伸刚才的话题,“如果汤姆要把对爸爸的感激、敬佩的心情写出来的话,他会写些什么呢?”此时,学生又成了“汤姆”,丰富的体验使他们似乎有说不完的话,欣然提笔,一挥而就。



引导自学课堂,教师只能做到引发、点拨,绝不能包办学生的感受,要给学生留下想象和创造的空间,让他们能够充分感受和表达内心深处最真挚的情感、最独到的见解,要让学生的自学活动变成张扬个性的舞台。



(5)诵。有感情背诵文章的中心段落和精彩语段,积累语言为写作打下基础。"读、练"结合在小学语文自学指导课堂教学中是中心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二者并非单一的、独立的,它们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读中有练,练中有读。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成功与否,是要看学生最终能否离开教师自己读书、作文,掌握语文这一工具学科。”学生通过自学课文整体感知,读、练结合的训练,发展了思维,提高了朗读能力,词汇增多,同时也提高了书面表达能力。引导和自学是辩证的统一,引导越是得法,自学的能力便越增强,自学水平便越提高;自学的能力增强了,水平提高了,又要求引导更加得法,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只有在这种师生合作、教学相长、心心相印的教学境界中,才能共享学的愉快和成功、教的幸福与升华。



我一直认为,没有真正的阅读就没有教育。教育的竞争亦是阅读的竞争。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两江总督端方在南京创建了中国最早的公共图书馆──江南图书馆。这一年,刚从欧洲考察回国的五大臣之一端方给清廷呈递的奏折里开头就说:“窃维强国利民,莫先于教育,而图书实为教育之母。”端方的认识和见解十分精辟到位!“世上几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积金积玉不如积书教子,宽田宽地莫若宽厚待人。”“贫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在中国传统的家教内容里,以上这些话一直令我感动。读书,当然主要是经典阅读。“我坚定地相信,少年的自我教育是从读一本好书开始的。”“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如果少年、男女青年没有自己心爱的书和喜爱的作家,那么他们的完满的、全面的发展就是不可设想的。”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讲得实在太好。不是危言耸听,应试教育不读书──缺乏真正的经典阅读──已成为当下中国教育乃至中华民族面临的一个严重的问题!因此,我以为班主任工作第一位的任务便是组织学生读书,特别是经典阅读。



以文学为主要内容的经典阅读,对于中小学生成长的意义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是诗意的培养。什么是诗?诗的本质是什么?在希腊语中,“诗”就是创造,“诗人”就是创造者。什么是诗意?我认为,对一个人的精神完善而言,诗意便是一个人丰富的情感和美好情怀。中国人为什么特别勤劳能干和富有智慧?中华民族为什么能够对人类文明作出举世无双的巨大贡献因而成为最伟大的民族之一?我思考的结果是,因为中国是诗歌和文学的国度,中国文化的基因是《诗经》,发展到顶峰和无与伦比的高度的便是唐诗宋词。古人的生活和处世方式,他们的道德观、伦理观、审美价值观,都可以从古典文学中找到身影和答案。古典文学和古代诗歌浇灌和哺育了一个伟大的民族,谱写了一部辉煌壮丽的中华史书。伟大的中华民族在历史上为人类贡献了多少世界一流的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教育家、军事家、科学家和文学艺术家!然而,近150年以来呢?近100年以来呢?近60年以来呢?我们能列举多少名字?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1-16 12:00:00 | 只看该作者
校园呼唤阅读和人文教育的回归!教育呼唤诗意和对人的终极关怀的回归!把文学和童话带给童年,把文学和诗歌带到菁菁校园、带给莘莘学子,这是每一个有责任心和使命感的班主任和校长的天职!梁启超当年送儿子梁思成去美国读建筑学,临行之际谆谆教诲儿子说:“我很支持你去美国学建筑学,但是在学好功课的同时,你一定要多读点哲学和文学。”在梁启超看来,专业是用来工作的,而哲学和文学是可以滋润生活和人生的。几年前,中科院一位硕士生对100多位中科院院士进行过一次关于读书的问卷调查。有一道题目问,在你的人生事业中,对你影响最大的是哪一类书或哪几本书?在收回的80多份有效答卷中,这些搞理科或工科的老先生们,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惊人的一致,他们都说对自己人生影响最大的是文学作品,是小时候读过的小说或诗歌。把文学带给学生吧!你可以把很多很多东西塞给孩子,但千万不要忘了,一定要把文学和诗歌带给他们!把诗意、温暖和幸福带给他们的人生和未来!



我们的语文课堂应立足于使学生“学会、会学、乐学、创学”,把“自主、合作、探究”以行动阐述,在课堂环节上为“自学、展示、反馈”,在学习方式上转化为“独学、对学、群学”。语文练习绝不是脱离生活实际的纯技术训练,而是应生活之需、切生活之用,为真情而学习,为兴趣而学习,为交际而学习,为实用而学习的能力训练。语文课堂应积极引导学生练有我之情、有我之思、有我之心,让学生在“做中学”,拓展、挖掘、思考、感悟,激发其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语文的课堂始终要动静结合,动中寓静,静中含动,动静相宜,引导学生的学习要与经历、经验和生活发生联系,最终形成彻悟,把知识和技能内化为智慧。



我们铁路学校秉持“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为学生幸福成长奠基”的理念,遵循“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教导学──温故知新,兴趣是第一要素”三条教育规律,独创了“自育自学”语文高效课堂模式。我们的“自育自学”语文高效课堂模式,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这一课堂模式把教学过程变成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感情、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达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自育自学”高效课堂模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强调选拔与甄别功能的倾向,建立评价指标多元、评价方式多样,既关注结果,更加重视过程的评价体系;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自尊、自信、自律;积极主动,乐观向上,具有克服困难、应付挫折的勇气和意志;强调尊重他人,具有团结、合作、协调的精神,能与他人共同学习、工作和生活;强调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调具有适应学习化社会所需要的读、写、算等基本技能和基础的文化、科学知识,能够良好地表达和交流;强调具有动手操作能力,社会实践能力,收集、处理和使用信息的能力;具有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科学态度,学会科学方法;强调具有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精神与求实创新的意识。



“自育自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课堂是一种绿色的课堂模式。我们的语文教学应努力形成“自育”文化理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3 08:1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