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读书心得 读《做一个讲道理的数学老师》有感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9-5-16 19:44
标题: 读书心得 读《做一个讲道理的数学老师》有感
2018年12月6日,我拿到了《做一个讲道理的数学老师》一书,看到书名,第一感觉:我是一个讲道理的人,我是一个讲道理的老师,但我是一名讲道理的数学老师吗?转而又一想:数学有什么理可讲,都是一些甲鱼的屁股——规定,想想不仅扑哧一笑:我是一个蛮不讲理的数学老师。一个月后,读完此书,又一感觉:不会讲道理的数学老师不是好老师。下面,从三方面阐述本人对书的理解:

一、什么是数学道理?

数学道理指的是数学知识的本质。包括知识产生之理、知识本源之理、知识呈现之理、知识隐性之理。

二、为什么要讲道理?

数学知识的本质呼唤讲道理的课堂,而学生发展的需要也呼唤讲道理的课堂。

三、如何讲道理?结合自己教学实例浅谈几点:

1.唤醒生活经验,在讲理中生长新知

两周前在利用减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计算时,学生总会出现类似于“100-(45 +15)=100-45+15”这样的错误,究其原因是学生不明其理,去掉括号后引起计算方法混淆。

当时利用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购物的经验,把简算题配置上购物情境:“买一个45元的书包和一个15元的文具盒,付了100元,该找回多少钱?”并提出问题:“如果是你,你会怎么付钱?”让学生通过模拟现实中“付款、找钱”的过程,发现如果两个物品同时付款,那么给100元营业员找回40元,如果先买书包,再买文具盒,那么应该从100元里先扣掉45元,再扣掉15元。

这时学生就发现等式左边先求的是两个物品的总价,再求找回的钱,即买两个物品后剩下的钱,可等式的右边表示的却是先求买了书包剩下的钱,再添上文具盒的钱,等式两边意义不相同,所以“100-45+15”这样计算是错误的,而应该是“100-45-15”。这样依托购物情境,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讲清“先加后减”以及“先减再减”的算理。

利用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对话,讲清算理,让“生涩难懂”的数学道理变得“熟悉亲切”,学生就比较容易掌握其中规律进行简算。

2.设计有效情景,明晰知识产生之理

开学初,第一单元第四课时:《含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由于学生以前有:只含有乘除,或只含有加减,从左往右;既含有乘除,又含有加减,先乘除后加减的知识基础,本节课就在此基础上讲: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这一知识,教材安排只有一道式题。如果按照课本上安排,复习旧知环节设计两道题目,2分钟完成,再出示例题,估计3分钟搞定,剩余35分钟,纠错巩固,有大量的时间去练习,效果应该会有的,可谓“省时省力效果好”。可是为什么先算括号里面的?扪心自问,让我们的内心有所不安,思考商议之后,决定有创造性的挖掘教材,帮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

创设求社团小组人数情景:

“学校航模小组男生有12人,女生有4人,美术小组是航模组的2倍。合唱组有64人,合唱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几倍?

在此次情境中,通过分析题意,让学生理解要求合唱组的人数必须先求航模组的人数,再求美术组的人数,最后才能求合唱组的人数,为明确运算顺序作准备。在列综合算式时,12+4必须先加上小括号,才能保证先算,从而明白先算12+4的和的道理。同样的道理,求美术组时要加中括号。这样就能运用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小括号的作用,并且直观理解运算顺序。

此外,课后又给学生讲了关于括号的历史以及括号的重要性。例如考试时,(   )里的内容一定要读:

计算。(带*的要验算)

下面物体是从哪面看到的?(正面画○,上面画※,左面画☆)

判断:(正确的填T,错误的填F)(正确的打P,错误的打O)

总之,读完此书,发现自己的课堂越来越讲理了,学生也越来越明理了。明理,能究其所以然,我们的数学反而能越学越轻松!所以在此呼吁数学老师:让我们跟着名师的步伐,在“做一个讲道理的数学老师”的道路上阔步而行。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