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日上午,爸爸妈妈带我来河南博物院故地重游。是否能找到“温故而知新”的感觉呢?
进入展厅,讲解员阿姨一段话将我们的思绪带入了中原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早在10万多年以前,裴李岗人就开始定居在中原地区。这些原始人制作的石刀、石磨、石斧、榔头等器具十分生动形象,石面闪烁着幽幽的光泽,仿佛在诉说着那段历史......
一段解说将我带进青铜器时代。其中一件镇馆之宝“云纹铜禁”吸引了众人的眼球,这是一件春秋中期的青铜器,是我国迄今发现用“失蜡法”铸造时代最早的青铜器,四周龙盘虎踞,镂空云纹纵横交错,多层重叠,工艺繁复精湛,令人叹为观止,这说明当时的铸造工艺已经达到十分高超精湛的水平。这件文物出土时,禁体残碎,云纹剥落缺失,是博物管的王长青老先生和他的儿子历时3年,才将“云纹铜禁”修复完成。它被列为中国首批64件禁止出国展览的文物之一。
今天还有幸看到另一件镇馆之宝“象牙白菜”。这颗白菜雕刻的自然逼真,尤其是趴在白菜上的大肚蝈蝈和七星瓢虫,造型饱满,栩栩如生。旁边的象牙扇、首饰盒也是美轮美奂。但你们知道吗,在这美妙温润背后,充满了血腥的杀戮和野蛮的掠夺。真希望人类不再贩卖象牙,能爱护动物与自然,让文明在历史的长河中传承绵延。
最后,我们去欣赏了古乐器演出。一首用编磬、编钟、笙、箫、古筝合奏的《诗经·郑风·子衿》,曲风恢弘大气,让人起远古之思。用木瑟和古琴演奏的《关山月》,琴声松沉而旷远,犹如天籁。最精彩的节目是用2只中国大鼓敲击出的《牛斗虎》,演绎出了一段惊心动魄的牛虎相斗的场景,即表现出了牛的倔强刚强,又展现了虎的威武勇猛。让我第一次知道击鼓也可以这么完整细腻,淋漓尽致的表达情感。难怪说“鼓”是百乐之首。
这次的重游,让我对博物馆里的文物和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让我认识了很多古乐器,让耳朵享受了一次“饕餮大餐”,不虚此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