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31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展评课说课 《平均数》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4-26 12:33: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自抽到新授课《平均数》时,我的记忆停留在一份手写的教学设计上。这份设计是在观看吴正宪、张齐华等名师的课堂实录、翻看教材、教师用书之后,结合生活经验而形成的产物。怀着内心的忐忑,磨了一遍之后,经验丰富的任老师给我提了一些意见,只不过在当时还没唤醒我对平均数的认识,直到优质课比赛当天,评委老师的点评让我醍醐灌顶。我对本节课的反思如下:

一、本节课优点如下:

1、从生活情境导入

教学中应当努力创设源于学生生活的现实情境。好的“现实情境”应当是学生熟悉的、简明的、有利于引向数学实质的、真实或合理的。因为想把教材中例1、例2糅合在一起,再加上我想一个情境串下来,所以大胆创设成春季运动会的投篮比赛,我想这样更贴近生活实际,更具趣味性,从而丰富孩子们对平均数的认知。从操场到课堂,从比赛到数学,通过播放视频,一下吸引住孩子的眼球,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利用磁扣更直观形象

直观就是学生利用学具直接观察,直接感受,通过观察来解决问题。把四种不同颜色的磁扣,整齐地粘贴在黑板上,不仅能直观地看出数据间的差异,而且通过移一移,摆一摆的活动能快速让每个孩子投中个数变得同样多。这样做把学生的思维过程直观地展现在全体学生面前,不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3、渗透情感和德育教育

练习题中所选内容都是与学生生活贴近的题材,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对数学产生极大的兴趣,主动地去学数学,用数学。在平均水深这个问题中,既让学生运用平均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又让学生受到了安全教育。这样的教学实现了数学教育的多重价值,使各学科起到了有效的整合作用。

二、不足之处:

1、本节课重点不突出,学生对平均数意义理解不透彻

本节课重在通过“移多补少法”理解平均数的意义,而我上来就被学生牵着鼻子走,直接带到平均数的求法上了,这不符合知识的建构,更不符合学生的思维认知。本节课正确的思路如下:认识平均数的意义—求平均数—应用平均数,重在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应该多找几个学生体验移多补少的过程,边说边移动,这样在总数不变的情况下,把多的移给少的,使得每个孩子投中篮球个数都同样多,都是6。这个同样多的数“6”就叫做这组数据7,3,5,9的平均数。接着通过一连串的追问:

6是王小飞投中的个数吗?

是刘东投中的个数吗?……

6是每个男生实际投中的个数吗?

6是真实存在的吗?

再追问平均数“6”到底表示什么?

该环节应留足时间,由学生个别说—教师追问—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在思维的碰撞和语言的交流中加深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同时不失时机地渗透:平均数处在最大数和最小数之间,和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的特点,使学生对平均数的认识更为深刻和全面。

2、调控课堂艺术有待提高

当学生用计算的方法求平均数时,可以先给予表扬,你的方法真好,或者说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然后通过一句简单的话拉回到“正道”上来:可不可以不计算,就求出男生队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这样自然而然就能回归正途。有效调控好课堂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保证,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完成和良好教学效果的取得。通过学习我知道了一些调控课堂的措施,比如调控教学信息、把握教学节奏、分配教学时间和规范学习行为,相信经过不断地摸索,我的课堂教学水平会逐步提高。

3、评价语不够丰富

课堂中我的评价语还停留在很棒,真好等比较浅显的层面上,流于形式。我想评价孩子时,不仅限于知识层面上的对与错,多从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思维发展等方面引导和启发孩子,可以通过评价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挖掘孩子的潜能,让他们能形成主动自我发展的积极性,使其成为其他孩子学习的榜样。

4、让孩子多思考、多表达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要解放儿童的脑子,使之能思;要解放儿童的嘴巴,使之能说。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索;创造实践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提供时间空间,让学生合作交流。同时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帮助学生,要多引导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表达数学思维的过程和结果,激励他们各抒己见,相互补充,相互纠正,慢慢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而科学有效的反思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遗憾。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学艺术。

通过此次优质课比赛,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人生最遗憾的事情不是“我不能”,而是“我本可以”。过去已去,未来已来,与时光握手,与岁月言和,感恩命运的馈赠,感恩身边的一切,感恩遇见更好的自己!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0 08:3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