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2019-4-18 16:20:04
|
只看该作者
我估计那个孩子其实自己都不知道从他嘴里说出的脏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后来,这位上传视频的网友也遭到了很多网友的谴责,毕竟一个两岁的孩子,一张无暇的脸上赫然写着“无知”二字,怎么还会对他无动于衷,甚至当作笑柄在网上传播?孩子是无知的,后来记者了解到这个孩子的父母在附近的市场做生意,平时没时间看孩子,每天孩子就在附近的广场自己玩耍,一些小贩没事就逗逗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就学会了许多坏习惯。后来记者找到了孩子的父母,他们称平时没时间看孩子,送学校也没时间接送孩子,所以孩子就一直跟着在市场玩,对于孩子的这些恶习家长全然不知,并表示要追究其法律责任。送孩子去学校接受教育。
教育孩子,不仅仅是父母的责任,也是每一个成人的责任。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说他在学校学到了最重要的东西。而这“学校”,是需要很多人来呵护的,包括孩子的父母,也包括孩子的邻里、长辈,包括周围所有人以至整个社会大众。
二、在学校中培养学的社会性
培养孩子的社会性,学校有着特有的优越性,学校为孩子提供了更多的同伴交往的机会,这可以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具体体现出来。
1.在游戏中培养学的社会交往能力及遵守行为规范的能力。
游戏是孩子最喜爱的活动,特别是角色游戏,与社会教育联系较为密切,玩角色游戏时,学必须认识游戏伙伴,协调与伙伴的关系,并学习自己处理游戏中的纠纷。因而,角色游戏能促使学轻松、平等、快乐的氛围中认识生活及行为规则,并帮助学逐渐形成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提高学的人际交往能力。例如,两个孩子一起玩游戏,一个扮演交通警察在十字路口指挥交通,另一个扮演司机在马路上开车。“司机”在马路上欢快的开车,“交警”举红灯,他就不得不停车等候,“交警”不停地举起红灯,结果“司机”就不乐意了,他对“交警”说:“哪有这么多红灯呀!人家马路上是有时间(牌)的。”“交警”于是定时举指示灯了,游戏又继续玩下去。
2.在自由活动中培养学的社会交往能力,建立人际关系。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范围的扩大,孩子会有与人交往的迫切需要,这可以体现在日常生活活动中,如两个孩子在一个吊椅上荡秋千,一个在底下推,一个坐在上面荡。玩的正高兴时,第三个孩子想玩,他走到两个学面前说:“我与你们一起玩,好吗?”“不行,两个人够了!”他们拒绝了他,这时老师可用鼓励的目光示意他继续动员。“两个人在底下推会荡的更高一些不是吗?”“好吧,你来试试吧!”于是,这个学加入了小群体中,慢慢的他们成了朋友,大家轮流荡起秋千来。
3.长期坚持,密切结合生活进行教育,培养学的社会性。
现在的孩子,娇生惯养的多,农村就是隔代亲,可谓家里的掌上明珠,小皇帝,大多在家庭里形成自我为中心的行为方式,这就需要教师做“有心人”随时观察孩子行为,针对一些不符合规则的行为长期坚持,密切结合生活进行教育,以培养学的社会性。如我校附属幼儿园大班一个叫李姗的女孩子,一向十分珍惜自己所有属于自己的东西,玩具带到学校里,自己不玩的时候都很小心的装在书包里,因为她认为她的玩具都是很好的,害怕别的孩子玩的时候不小心会弄坏。但别人的玩具也很诱人,于是李珊把自己的玩具放好后就毫不客气的拿别人的玩具玩,如果李珊没玩够而玩具的主人想玩就很容易发生纠纷了。并且时间长了以后小朋友都不愿意跟她玩,躲着她。因为长期以来,班里玩玩具形成了一个规矩——无论是谁,一定将自己的玩具给别人玩,但是玩别人玩具的时候,一定要事先征求别人的同意。
于是,李珊很委屈,就到教师这告状,说小朋友都不跟她玩,我一点都不奇怪,因为我已经知道,“为什么?”李珊嘟着嘴巴不说话,我想了想说:“我知道了,我给你个办法,下次你想玩别人的玩具的时候,先要跟别人商量,商量好了,别人就跟你玩了。这个办法一定管用,要记住哦!”李珊后来在玩别人玩具的时候就不那么理直气壮了,有时会耐着性子不去玩别人的玩具,有时也会采用商量的口气询问别人:“让我玩一下你的玩具好吗?”碰着爽快的就给了,有时碰着不爽快的就碰钉子了,甚至交换条件要求换着玩具玩。李珊这时候会很忧郁,有时候就忍痛割爱换着玩一会,但还是老惦记着自己的玩具。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被全班小朋友孤立起来的感觉不好受,慢慢的过了一段时间,李珊不再把玩具藏起来了,而是原意和别人商量,换着玩了。这是一个既漫长又痛苦的过程,可是没法子呀,只有舍鱼而取熊掌。
李珊还有一个特别好玩的奥特曼玩具,能主动的向外射击,并且边射击边向前走路,李珊特别喜欢。这天到了学校,李珊就主动拿出来在桌子上玩起来,玩了一会我走过来,很感兴趣的样子,对她说:“你的玩具真好玩,能不能给我玩一下呢?”李珊毫不犹豫的就给了,并且还热情地向我介绍玩法和各部位的功能。我说:“瞧,你的玩具真好玩!还能发出声音,呦,这手还能转,能四处扫射,并且边射击边向前走,还亮着彩灯。”,李珊一脸得意的样子。
这时候有一个小男孩也凑了过来,很羡慕的看着我俩玩。教师就试探的问李珊:“他也想玩了,给他玩玩好吗?”李珊看了看小男孩同意了,后来陆续不断的有小朋友对奥特曼发上了兴趣,李珊也没有小气。但是他还是会在一边盯着小朋友玩,并且细细叮嘱小心,不要弄坏。
通过这个案例,孩子的社会性教育应该是长期一贯性的,和生活要关系在一起,并且要在细节上用心,教师对待学的“不良”行为,不能用消极反对的方式去纠正,要在承认好尊重的基础上循序渐进,除此之外,在讲故事、实践活动、散步中,甚至进餐时都可培养学的社会性。
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学良好社会品质的形成。如家校、社区合作组织学参观敬老院,使孩子了解敬老院是失去亲人,没有子女照顾的老人们的生活的地方。知道他们年轻时为祖国做出贡献,年老时国家对他们的生活给予保障,从而激发学热爱祖国的情感,培养了学尊敬老人的情感。
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与社会潜在的教育资源都为孩子的社会性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给孩子提供了表现、施展才能的机会。例如,市区镇各级的少儿春晚、学校组织的亲子阅读等都为孩子提供了施展才能的机会。家庭、学校可以共同协作,发展孩子各种能力,到上面去一展风采。既培养了学又锻炼了学。还可以在三八妇女节组织学到社区参加庆祝活动;3月12日植树节组织学参加社区的植树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可以学会与同伴、成人的交往,学会关心和爱的情感。
总之,在学校中,教师要善于在各种场合抓住每一个孩子的心灵,注意有意识地培养学的社会性。在家庭中父母对孩子有意识的教育和指导,和孩子共同活动,相互交往,互相合作,促使孩子社会性的发展。社区更应该增添设施创设条件给孩子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学校、家庭、社会合作更好地促进孩子的社会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