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我要说的课文题目是《流动的组织---血液》,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生、说教学教法和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谈谈对学习这节课的做法。
一、说教材
本课是人教版教材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第二章和第三章分别学习了《人体的营养》和《人体的呼吸》,知道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空气中的氧气进入人体,那么这些物质在人体中又去哪里了?顺理成章的就要学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而本节课是本章的甚础,同时为后面学习血液循环、输血、血型做了铺垫。所以本节课从内容上来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学生
学生对血液既熟悉又陌生。说学生熟悉血液是因为他们对血液的颜色有感性认识,有过流血、验血的经历。说学生对血液陌生,是因为学生不知道血液里有哪些成分,以及各种成分各有什么作用。这些知道的却很少。所以根据学生的这种情况、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制定。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
2.通过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观看课件, 能够识别血细胞、描述血细胞的主要功能。
教学重点:掌握血液的成分及其主要功能。
教学难点: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并识别血细胞。
三、说教法学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课堂上我采用了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通过合作学习、问题探究等教学手段,让学生积极参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生物课是一门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贯彻始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在活动中得到认知和体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生活实际的问题,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本节课分三个层面---血液的组成、血浆和血细胞。对于血浆,教师作简单的介绍。让学生了解血浆的组成,并猜想血浆的功能。对于血细胞,通过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从感性上认识红细胞、白细胞的形态及数量,然后从理性的角度进行学习,在进行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中,采用自主学习、独立完成表格的形式, 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然后再通过师生互动,了解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最后再采用情景演示的方式“请你来当医生”的环节,根据血细胞的功能特点,分析日常血液的化验单,从而让学生在巩固基础上还注意与生活实际中的一些问题相联系,如贫血、发炎和伤口处血液逐渐凝固等,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所学的基础知识得到了应用。
四、说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教师通过提问,温故引新,导入新篇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再根据社会的运输业靠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问人体内物质的运输靠什么工具来“搭载”?由此导入第四章第一节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2.探究新课
1)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知道关于血液的知识,让学生自由发言,初步感知血液与健康的关系。结合学生的发言,问“为什么失血过多会导致死亡?为什么血液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影响人的健康?”引导学生一起探究血液的组成。
2) 展示学习目标。
3)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资料分析”,强调重点看化验单“项目”一栏。用PPT展示经抗血凝剂处理并出现分层现象的血液,介绍演示实验方法。最后要求小组合作交流讨论题。
4)学习血浆的组成及主要功能时,用PPT展示血浆成分示意图,从成分上猜想它的功能又是什么?通过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得到结论。这样做: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猜一猜、想一想,并在得到教师的肯定后学生会有成功的喜悦。
5)在学习血细胞的组成及主要功能时,以这样的问题引入:“你有过去医院验血的经历吗?医生将做成的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看到了什么?让我们也看看。” 然后根据教材第52页实验步骤,进行显微镜实验,因为这个实验是中招实验之一,所以务必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尝试一次操作。
6)问“为什么通过验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检查人的健康状况或诊断疾病?”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教材第52-54,填写表格。然后,角色扮演,分别从形态结构、数量、功能方面介绍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7)学以致用,“请你当医生”活动。提供两张血液化验单,根据化验单信息说出病因和治疗方法,并说出预防措施。通过活动,以此来巩固血细胞知识。
8)作业布置,涉及到教材55页,干细胞和造血干细胞研究。关于教材上的小资料和课后补充,近几年考试上也多次涉及到,所以我把它布置成课外作业,以此来引起学生的注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