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科学设计作业提高质量。
要求老师对作业的布置不要在量上取胜,一定要讲求深度,让学生利用作业在几小时回家后再一次进行深度学习。每天晚上的作业内容,分三部分以一定比例来设计,即对当天所学、之前所学、易错题目按照5:3:2的比例,除了让学生巩固当天所学知识,还要有针对性的巩固之前所学知识,对易错题目进行加强训练。
同时今年在数学学科继续使用多用途本,将课堂小测和错题整理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反思能力。依据学校实情,在一年级二班、二年级二班也开始尝试使用多用途本,并在三年级增加“回顾整理环节”,让学生能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
(6)课题引领提升教师能力。
对数学教师的团队培养,除了常规的教研以外,每学期开展一次“目标续写和评价设计深度备课”培训会,提升数学教师的深度备课能力。每学期开展一次“深度学习”读书体会交流会,根据推荐书目,每位数学教师参与交流,其他教师点评,以此督促数学教师在专业领域中有所读有所悟。
同时2019年我校继续借助区级课题研究《数学学科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实践研究》来提升数学教师执教能力。这个课题核心词是:深度学习、教学策略、核心素养,即以优势学科的发展为契机,以深度学习、教学评一致性为抓手,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教学质量为主要目标。自2018年课题开题行走一年以来,我们将课题的研究与优势学科的打造整合在一起,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今年我们将继续通过教学评一致性案例集和单元整体备课研讨提升教师深度教的能力,在“善思课堂”中通过核心问题的引领、助学单的探究、小组合作的表达、课后的梳理反思等教学策略的运用,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反思,让深度学习真实发生。
2.英语学科跟进。
学校确立的第二个优势学科培养是英语学科。在这个优势学科的打造过程中,在学生层面,以英文绘本阅读提升学生的英语素养,将英语绘本与教材之间进行有机整合,融会贯通;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注意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自主阅读;保证学生有一定的阅读时间和一定的阅读量。
在课堂教学方面,英语教研组将围绕“培养学生善思会说”的主题打造。授课前让学生提出问题:关于这篇课文,你想知道哪些问题?教师将学生的问题板书出来,等待解决。授课过程中老师注意设置发散性、移情类、预测性、批判性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将深度教学与学生的深度学习有效结合, 达到“善思会说”的育人目标。
在英语教师的培养方面,成立校级姜宜香英语名师工作室,成员蒲芳老师,2018年在工作室主持人姜宜香的带领下,执教信息技术整合课《Revision of numbers》获得区级一等奖,并在环翠区小学英语新教师跟踪培训系列活动中执教公开课,获得一致好评。2019年,蒲芳老师将继续借助校级英语名师工作室的培养,确立目标争取再执教一次区级公开课,承担一次区级研讨会讲座任务,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在姜宜香名师工作室的带动下,希望我校三位英语老师,通过自身阅读杂志报刊,借助江苏省等优秀地区的讲座课例,开拓视野,在差距中寻找努力方向,提升课堂掌控能力,争取两年内培养出一名区级英语骨干教师。
3.全学科辐射带动。
以数学和英语优势学校建设为引领,让我校的“善思课堂”辐射带动到所有学科。语文教研组将围绕“培养学生善思会言”的主题打造。教学研究分三步走:第一步,备课时以“教学评一致性”教案的设计为抓手,通过问题的引领启发学生思维;第二步,课堂落实问题引领、过程评价;第三步,课后深刻反思,反复研讨,聚集语文教师团队的教学智慧,打造体现深度学习的语文课堂。
科学学科以生活中的情景点燃学生的探究欲望,用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活动。在科学课堂中,优化教学气氛激发探究兴趣;注重学习过程落实探究核心;倡导质疑问难挖掘创新火花,打造“善思乐创”的科学课堂。
信息技术学科围绕“培养学生善思乐学”的主题打造。通过创设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教学情境,把教学内容设置成对于学生来说很有“意义”的任务,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分析处理。通过新旧知识点间的“接触点”,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让学生真正做到“善思乐学”。
这些“善思课堂”的打造,能更好地落实我校的育人目标,培养学生的“善思”品质。
4.艺体教育推进。
体育学科: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引发学生大胆质疑,各抒己见,发展学生求异思维。在特色项目中,继续以足球文化建设为重点,在推广的基础上做出一定的提高。办好足球、篮球、乒乓球、跆拳道等社团,创设校园体育氛围;继续作好田径队、足球队、乒乓球队组建和训练工作,通过丰富多彩的大课间、校运动会等一系列活动,创设一个活跃的校园健身氛围,提高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促进学生掌握各项运动技能,达到“善思健体”的育人目标。
美术学科:在课堂教学中打造“善思乐创”课堂,实现学生善思的三个境界“乐思”“会思”“活思”,形成先学后思,思而后创的美术课堂。在特色项目中,继续以油画特色建设为重点,同时根据教材内容继续实施“1+1”教学策略,以“创意彩泥、黑白画、剪纸、卵石画、贝雕画”为特色美术课程,引导学生尝试用多种工具、材料创意制作,丰富审美经验,达到“善思乐创,润美育美”的育人目标。
音乐学科: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音乐核心素养。丰富学生校园艺术生活,间周一节开设以舞蹈为特色的艺术课程,继续做好陶笛进课堂工作。每学期举行校园合唱比赛、课本剧表演等活动,同时开设合唱、舞蹈、电声乐队等社团,达到“善思修身”的育人目标。
(二)以项目式学习为抓手,聚焦多元整合,打造探·创特色联课,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
1.四项行动中多元整合的项目式学习。
学校将xx教育的办学理念融入各学科教学和各项工作中,把学校的大阅读工程、创客教育、研学旅行、优势学科建设四项行动,和综合实践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多元有机融合,以项目式学习的方式,开发探·创特色联课,每两月八节课时一个主题,这八节课分别是:开题指导课、调查探究课、研学指导课、实地研学课、研学汇报课、动手创作课、活动拓展课、展示汇报课。
每两个月确定一个主题即项目,多学科教师寻找不同学科的关联点,根据主题确定可培养的细化目标,以读·研·创·展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具体为:
项目学习主题 每月大阅读主题 实地研学课地点 动手创作课主题 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年级 地点
3-4月 渔家文化 渔家文化风俗类 一 走进面塑饽饽痁 巧手做面塑 在醒面时初步接触时间,认识钟表。
二 拜访剪纸达人 剪窗花 剪窗花中长度的相关知识。
三 走进龙王庙 做渔家灯笼 制作灯笼蕴含的角的相关知识。
四 走进龙王庙 书写渔家对联 画龙王庙创意画,计算多边形的面积。
五 走进龙王庙 创编渔家诗歌 选择合适比例尺绘制龙王庙的平面图。
5-6月 船 船与科技类 一 走进远遥码头 折纸船 纸船外形中可以找到图形的相关知识。
二 走进远遥码头 用材料粘贴船 称一称不同材料制作船的质量
三 走进定远舰 组插定远舰模型 记录路程,调查不同的交通工具所需时间,计算速度,对比总结发现规律。
四 走进哈工大 制作船模 看建筑画对称图形。
五 走进xx牧场 制作军舰 圆面积、圆柱表面积在军舰模型制作中的应用。
9-10月 海鲜我来做 食谱类 一 走进海鲜市场 美丽的贝壳画 收集贝壳后先按照大小颜色比较分类。
二 走进海鲜市场 贝壳奥妙多 用贝壳拼摆出各种图形,提出用乘法解决的合理问题并解决。
三 走进海鲜饭店 做海鲜凉拌菜 画饭店的平面图,计算周长和面积。
四 走进海鲜饭店 做海鲜热菜 赏海鲜编应用题,用小数解决问题。
五 走进渔家饺子楼 做七彩创意饺子 绘制出一周中海鲜馅饺子、肉馅饺子、素馅饺子售卖情况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11-12月 xx环保与科技 环保科技类 一 走进葡萄滩浴场 做沙堡 利用位置描述不同的沙堡周围的事物。
二 葡萄滩海水浴场 沙画 观察沙画,找到沙画中的角,并区分是直角、锐角还是钝角。
三 走进科技馆 我的小创作 以科技馆为中心,画平面图,标方向。
四 走进交通学院 xx环保标语牌 利用重叠现象统计和计算参观人数。
五 葡萄滩海水浴场 七年后的我绘画 借助长方体或正方体模型求出1瓶250毫升沙子的体积。
探·创特色联课的前三节:开题指导课、调查探究课、研学指导课,由综合实践教师、校本教师、语文教师和班主任协同完成。综合实践教师负责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提炼、合并、转化,筛选有价值的研究问题,确定研究小课题;班主任老师协同综合实践教师进行小组划分;语文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相关的书籍、名言、诗词;综合实践教师、校本教师协同负责指导学生进行方案的具体策划,包括:研究过程的制定、成员的分工、方法的确立和确定汇报形式;班主任老师负责对学生进行安全文明课,引导学生明确研学中的文明礼仪以及研学中的安全事项。
这三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确定随后的实地研学课研学内容,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和热情。
第四五节实地研学课和研学汇报课,由校本课程和班主任老师负责去实地调查解惑,让学生解决问题,回到班级汇报梳理明晰知识。
第六七节动手创作课和活动拓展课由综合实践和创客老师负责,学生交流自己的设计思路,利用自己准备的材料动手制作,其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协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第八节展示汇报课则由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老师负责,以交流展示和作品评价的形式,让学生的所学物象化实体化,从中发现学生无限的想像和创意空间。
具体内容见第13页综合实践学科的表述。
2.四项行动对创客教育工作的助力式帮助。
这样多元整合的特色联课,切实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学会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实现着数学、科学与工程的融合,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力、思辨力、合作力、探索力、创造力。
借助以上探·创特色联课,助推我校今年的创客教育六项内容的落实。
一是开发创课教育必修课程,在三年级级部继续利用综合实践课程对学生全员开设《创意搭建》课程,在四年级开设Scratch图形化编程课程,在五年级开设Scraino图形化编程课程;
二是开发创客教育选修课程,成立五个创客教育社团,分别是电脑编程社团、贝雕制作社团、创意剪纸社团、创意船模社团、xx油画社团;
三是组织好2019年的第二届校园创客节活动,时间六一前后;
四是2019年每生完成N件创客作品:灯笼、面鱼、船模、军舰……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
五是组织学生参加各级科技节创客节活动,对于作品类比赛全部参与,对于现场类比赛有选择地参与,争取获奖,取得成绩;
六是教师培养工作,对全体教师进行“探·创特色联课”的培训,2019年我校创客教师由去年的6人扩大到14人,加强这部分创客师资队伍的培训,鼓励有特长的教师主动转行,2019年培养两名创客骨干教师蔡飞和戚思颖;
3.四项行动对研学旅行工作的助力式帮助。
借助以上探·创特色联课,也助推我校今年的研学旅行研究。继续完善xx特色研学旅行课程体系,今年选取的研学基地紧贴我校xx教育特色创建工作,分别是:面塑饽饽痁、拜访剪纸达人、龙王庙、远遥码头、定远舰、哈工大、xx牧场、海鲜市场、渔家饺子楼、葡萄滩海水浴场、科技馆、交通学院等。
加强研前指导课研究,做好研学指导课、实地研学课;加强研后展示课研究,从展示形式到展示内容,从“个人评——小组评——教师评——家长评”等多个维度加强评价,提升研学品质。
4.学科教学中高度提炼的项目式学习。
各学科教学,围绕课程标准和学校xx教育育人目标,各自开发了自己学科的重点育人项目,实现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各学科育人重点项目导图
(1)体育学科:以《快乐足球》为项目抓手,大力发展校园足球运动。作为全国足球特色学校,继续秉承“人人参与、个个经历”的原则,重点抓好“校园足球五个一”工程即:每周一节足球课、每天一次大课间足球训练、每月一次校园足球班级对抗赛、每学期一次校园足球联赛、每年一次校园足球文化节。同时借助外聘的足球教练,抓好足球尖子即足球社团培养,在普及与提高的基础上,积极培养学生启智的运动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打造足球品牌赛事,举行2019年“xx”杯xx市校园足球(小学)邀请赛,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足球视野,带动xx足球事业发展。
(2)美术学科:以《xx油画》为项目抓手,继续发展校园油画特色。结合xx镇的中国油画小镇建设,坚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层层推进的发展思路,从全员普及入手,中高年级梯次发展,螺旋上升,五年级毕业生与实验中学北校区初一级部进行小初衔接教学。在外聘油画专家夏俊波、宋协祥、刘胜启到校定期授课指导下,做好油画社团的尖子生培养工作。2019年油画项目的重点工作一是校园油画环境和氛围的打造;二是举办好“第二届油画小镇师生作品展”。
(3)音乐学科:以《电声乐队》为项目抓手,发挥2018年成立的“大白鲨”乐队作用,挖掘学生潜能,2019年继续参与龙王庙谷雨节演出、xx街道纳凉晚会、xx养老院展演活动等,为学生积极搭建平台,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精神,希望他们像大白鲨一样,在音乐梦想的xx里勇往直前。
(4)信息技术学科:以《创意搭建》为项目抓手,秉承“快乐、分享、信念、创新”的教育理念,在三年级开设全员普及课,在中高年级筛选学生成立社团课程,让学生利用学具构建空间模型,真正做到在玩中学,在乐中悟。
(5)综合实践学科:以“探·创特色联课”主题学习为项目抓手,配合学校的特色创建工作和四项行动,培养学生热爱大海,热爱家乡的情感。
(6)科学学科:以《船模制作》为项目抓手,通过科学课堂了解基本构造及原理,依托假期实践作业发动全员参与,辅以社团课程的精准指导,让学生能利用现有资源,设计并制作多样化船模。使其不仅能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体会船带给人们的便利,而且通过参与学习过程,拥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创新潜能,提高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三)以大阅读工程为抓手,聚焦xx教育,打造xx基因学子,培养学生的博学笃志品质。
学校以大阅读工程为抓手,以读书活动为载体,结合xx教育特色学校创建,培养学生博学笃志的品质。
1.营造读书氛围。
今年我们要对整个校园的书香环境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完善“学校图书室”“班级图书角”“个人书橱”三级书库。加强图书馆和阅览室的建设和管理,丰富藏书量,保证每天定时开放;改革图书借阅制度和方式,让图书走下书架,走向学生书桌,使学生借书、读书成为习惯;在校园内各个角落,尽可能开设“图书角”,让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阅读。
2.抓好特色阅读。
结合着学校的xx教育特色创建,学校要利用一年级至五年级这五年间的阅读工程,打开学生的视野,让xx小学的学生和其他学校的学生相比,拥有深厚的“xx”积淀,掌握更多的xx方面知识,比如我们的海岸线在哪里?如果利用海水制盐?海里面的生物能够产生多大的经济价值?扇贝几月养殖几月收获等等。所以2019年,学校利用一吧三室,从xx生物与环境、xx文化与生活、xx权益与国防、xx生态与环境、xx开发与科技、xx资源与经济六个维度,指导学生阅读,培养学生的xx知识阅读兴趣,增大阅读量。
配合学校四项行动融合的“探·创特色联课”打造,三四月重点阅读渔家文化风俗类书籍;五六月重点阅读船只与科技类书籍;九十月重点阅读食谱类书籍;十一十二月重点阅读环保科技类书籍。在这样一个阅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爱海、护海、亲海、善海的意识,使我校的xx教育贯穿、融入学生生活的全部,从而达到我校xx教育的目的,培养学生博学笃志的品质。
3.构建读书课程。
以语文学科为引领,组织以语文教师为主体的阅读校本课程研究团队,继续开展“阅读引领课”“过程指导课”“成果汇报课”等多种课型和内容的研究,有序、有效开展阅读活动,指导学生掌握对各类文本进行有效阅读的方法,及时总结推广学生高效阅读的好经验、好做法,逐步使学生学会独立、自主、广泛地阅读。要求每位老师每学期至少上一节阅读指导课。
4.实施全科阅读。
在语文学科实施“海量”阅读实验的引领下,要求所有学科教师,从学科特点出发,将读书活动引入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以阅读理解为基础,提高学科学习能力。比如数学学科,数学老师推荐数学史方面的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开设数学阅读指导课,指导学生阅读数学书籍,培养学生的博学品质;科学老师推荐学生阅读科技类书籍;英语老师向学生推荐英文阅读绘本等。
5.读书实践活动。
依托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比如资料收集、体会交流、美文创作等,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有效利用班会、晨会、晚点时间,开展“每日一读”或“美文五分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展开阅读,在阅读中博学笃志,使读、做、行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读书到做人,发挥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同时开展小小朗读者、讲故事诵童谣、小小演说家、课本剧创编表演、好书伴成长、现场作文大赛、绘本创作、经典诵读展演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推进学校大阅读工程向纵深发展,让学生享受读书的快乐,激发更高的读书热情,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落实我们的育人目标。
二、以打造优秀教师团队为保障,海纳百川进取奉献。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根本保证,促进教师内涵发展是关键所在。我们深知当前的队伍建设还存在一定问题:学校未能充分搭建个人发展和合作互动的平台,注重教师个人评价忽视年级组教研组的群体评价,教师职业幸福指数还有待提高……2019年度,针对以上,学校进一步研讨对策,以构建教师和谐团队为中心观念,以校本培训中的三格发展、深度汇谈、捆绑评价等,培养教师“海纳百川”的度量,打造一支专业发展和身心和谐的“包容”之师,“进取”之师,“奉献”之师。
(一)培养一支奉献之师。
1.党建引领,打造“三原色”品牌队伍。
突出党建引领作用。深入研究和探索“党建+”工作新模式,进一步压实学校党支部书记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将党建工作与教师队伍建设、艺体教育、师德师风建设、志愿服务深度融合,以油画小镇为依托,着力培育“三原色”党建品牌。做好“三会一课”规定动作,将党性全员轮训与校本培训相整合,发挥党员先锋引领示范作用。
2.干部培养,健全梯次发展机制。
按照“青年骨干教师——校级后备——区级后备——学校中层”四个梯次加大对学校后备干部的管理。继续推行“双培养机制”,要求中层以上领导、后备干部、骨干教师每学期要完成“四个一”:开展一次主题讲座,跟进一次研学活动,组织一次读书分享,参与一个创客活动,提升干部队伍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二)培养一支进取之师。
1.“四微并举”,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我校每一年都会有新毕业新到校的老师,如何有效帮助这些老师获得专业上的成长,尽快站住讲台,站稳讲台?在这样一个美好的微信、微电影充斥的“微”时代,我们充分在“微”字上做足文章,探索教师专业成长新路子。要求老师们一是制定“微目标”,以一个学期为时长,全力以赴朝着自己的专业成长方向努力;二是坚持“微阅读”,并与“微分享”“微研讨”结合在一起,为实践研究积淀理念底蕴;三是撰写“微记录”,记录“微故事”,进行“微反思”,迅速调整教学方法,查缺补漏;四是举办“微讲座”,让这种“草根化”的微讲座搭建起以老带新、同伴互助的分享平台,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辐射作用。
同时借助“微科研”,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巩固市级课题《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xx特色教育的研究》成果,积极开展“十四五”课题申报及校级子课题的研究,通过开展制度化、规范化的课题研究、主题研训活动,在小、实、活的问题解决中,提高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和课程创造力,促进我校xx教育特色的科学发展。
2.分类培养,搭建“三格”发展层级。
(1)新教师“入格”培养。以“扬帆工作室”对新教师进行教学常规集中培训,要求他们与老教师结对,“拜师学艺”,缩短磨合期,尽快成为一名合格教师。
语文组的房磊、黄美玲老师,数学组的冯晨老师,都是新入职教师,2018年我们培养重点放在她们的课堂教学上,让她们分别与同级部的周洁、梁娜,刘云霞和季绍华老师结对,每周听她们常态课,听完再去上自己的课,几个月以来,她们由对课堂教学的生疏到熟练,家长由不认可到满意。2019年,我们会继续利用“入格”培养,通过教学评一致性和结对活动,让她们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上更进一步,努力提升自己的课堂效率,做到课堂教学思路清晰,环节流畅,教学重难点突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