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认识常见材料》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的材料内容的第一课,刚接手这一课时,由于没有教参,在分析教材、研读课标及查阅资料等基础上,对教材进行了初步的处理,在教材只有8种常见材料的基础上,增加了“橡胶”这一材料,“橡胶”也是常见材料之一,认识它将为后面“辨认鞋的制作材料及其优点”打下基础。而且在初步辨别了9种材料后,又增加了“分辨16种物品的组成材料”这一活动,其中没有由“石材”做成的物品,因为石材这种材料在生活中使用面积很大,但其做成的物品种类并不多,不易收集。从课堂实际效果来看,这一内容的增加,是非常必要的。正如教材分析的那样,学生认为“金属制品都是铁做成的”,在课堂开始认识金属时,虽然用磁铁引导学生认识了金属这种材料的名称,但在整个课堂中,“金属、铁”总是同时出现在学生的语言中,而“回形针、易拉罐”这些典型物品的出现,正好强化了对这一材料的认识过程。从整个辨认过程来看,橡胶的辨认难度不大,陶瓷、玻璃学生反而易混淆。正是在这16种物品的辨认过程中,在交流与质疑中,强化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观察文具袋和文具用什么材料做成,指导学生发现一个物品可以由多种材料组合而成,并巩固、运用前面对材料的认识。”这一活动的设置从学生身边的物品入手,设计很好,但由于使用材料有限,不能起到很好的巩固作用。因此将这一活动简单设置为“让学生意识到我们身边的物体通常是由不同的材料做成的”,也并没有设计课堂记录单。这一活动的有效实施,需要教师为学生笔袋添加丰富的物品,可能效果会更好。因此在课堂录制时虽然没有让学生进行记录,但在最后设计时,这一部分内容设计了记录单,希望在以后的执教中可以使用。
“观察帆布鞋用哪几种材料做成,并猜测各种材料的优点。”帆布鞋具有很好的代表性,材料典型,优点明显。在前面辨认的基础上,鞋底的制作材料学生很快就可以出现,但对材料的优点需要教师的一步步引导,难度比较大,因此这一活动也只是全班交流,并为投入大量的时间去思考与分析。
综合来看这堂课,内容多,容量大。前一部分内容(11种材料的归类和16种物品的辨认)是重点,应花费时间在这一部分上,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录课时间有限,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还有些欠缺,教学深度不到位,课堂指导学生的观察不到位,导致对于这些常见材料的部分优点并未呈现出来,这是本节课的遗憾之一。
从材料来看,本节课材料太多。最初设计时,想让学生在材料上贴标签,结果在试讲时,发现有些小组贴错后,标签再次使用很困难;后来改用纸盒,把材料及物品放进去,可是每个组有9个盒子,学生在寻找时又有了问题,因此,如何利用好材料,让二年级的学生能更好的记录他们的观察结果,是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总之,科学地处理教材,呈现有结构的材料,设计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是本节课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本节课还需要不断的斟酌,以求更完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