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看病》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略读课文,从母亲的角度描写了一个母亲为磨练儿子独立生活的能力,鼓励儿子一个人去看病。细腻的描写,写出了母亲感情变化的心理历程,体现了母亲浓浓的爱子之情。
本文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大纲要求略读课文的教学,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大体理解内容即可,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在教学时,先由学生参照连接语中的提示,独立阅读、思考、交流,初步体会内容,然后抓住重点词语,引领学生沉入词语,让文本苏醒,沉入思考,让智慧释放,真正走进母亲让儿子去看病的内心世界,领会作者在表达母亲心情时的那种矛盾心理,感受母亲对儿子的爱。
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我设置了任务单,任务单分为课前预习、课上学习、课后阅读三个环节,让学生质疑问难,带着疑问走进文本。课堂围绕四个环节徐徐展开:课前检查预习,认识作者;带着问题默读思考,学生交流讨论,理清母亲的感情变化;品读印象最深的句子;感受特别的母爱,写一写想给母亲说的话。
在实施过程中,生默读课文,理清母亲的感情变化时,我发现第一处“作出决定”学生不会总结,有的是“怔住”、有的是“坚决”,为此我出示“母亲和孩子的对话”师生合作读对话,然后体会母亲最初的做法是“作出决定”,接下来学生能准确地梳理母亲的感情变化。但是,在品味感受最深的句子时,我抛出了一个问题“文中哪一出描写深深地打动了你?”学生找到的句子不是我预设的句子,我很着急,就让学生再读、再说,在此浪费了很长时间,然而最后学生也没找出“后悔”的段落来品读,我想若还有机会,应该把第一处的做法“作出决定”直接说出来,后面的内容放手学生自主学习。还有,让学生交流体会时应让学生按课文描写的顺序交流,这样的课堂对于课堂调控能力不高的老师来说更容易把控,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更好的理解。
值得肯定的是,学生在交流时,紧扣文中重点词语体会母爱,如对“雪上加霜”“忐忑不安”“谴责”“路线图”“聊胜于无”等词语的理解明白母亲的用意,接着通引导学生明白母亲就是在这种矛盾的心理中让孩子去看病的,进而读懂“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练自己。”感受浓浓的母爱,智慧的爱,有一种爱就是放手。最后把自己感受到的母爱写一写,音乐《烛光里的妈妈》响起,把学生带入这一情景,联系自己的学习感受读懂父母之爱。
这节课,我认为学习单的运用能让学生更好的明确学习的目标、方法,也方便检测学生对本课知识点的掌握,在学习过程中有效的培优补差,但不足之处还有很多,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还有待提高。
总之语文教师只有多读书,多注重自身素养的提高,语文老师需要扎实、厚实的基础,语文课堂才会充满生机。孩子才会在充满趣味的语文课堂中学得开心、愉悦!语文教师应该结合自己的特点,形成自己适合的教学风格。用“七分汗水、三分天赋”的原则来严格要求自己,在历练中成长。让我们始终记住一位语文教师的特殊使命——为学生的语文素养而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