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56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的成长故事 一堂难忘的公开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3-29 08:07: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上小学的时候经常写“一件难忘的事”,今天,走向工作的我也要写“一件难忘的事”,但这件事是—— “一堂难忘的公开课”。

通知。上周接到通知后我就投入了准备,考虑是讲劳动技能还是生活适应,首先分析学情,我带的是培智二班和培智三班的劳动技能,二班的孩子年龄小,学生活泼好动。三班的学生有两个“哼哈二将”,两个学生的在课堂中状态不好把控,于是,我就把目标投向了培智四班。四班的孩子个体差异性大,有程度很好的小璐、小辉、小帅,有程度中等的小霖、小杰、小田,还有程度较差的小淼、小昕,但四班学生整体程度很好也很可爱,我是非常喜欢孩子们的,平时我最乐意去他们班看学生和值班了,于是,我决定将这堂公开课放在四班进行。

选题。学生现有的低段生活适应的教材,并不切合学生的实际,在平时的课堂中我会结合劳技课来讲生活适应,比如“我会支付”、“餐饮服务礼仪”,但这是老师自己开发的课程,我又是一名入职不到一年没有足够经验的新教师,我担心自己开发的课程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担心放到讲台上是班门弄斧、弄巧成拙。翻看生活适应的几册教材又结合现在的季节,我准备讲《绿色的春天》这一课。

备课。教材中这节课的目标有三个:(1)知道春天是一个万物复苏、充满生机的季节;(2)指导学生认识常见的花(3)讲授有关知识时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看到这三个目标后我就着手准备课件了,本节课最好的教学效果应该是带学生到校园里、公园里真正的感受春天的气息,限于本节课是公开课,教师在教室里听课,我就尝试拍几段视频,让学生尽量能从视频和图片中感受到春天。拍视频就要考虑到取景,学校有几棵桃树和梨树开的正灿,我跟四班一个孩子商量请他当我的模特来拍照,孩子非常可爱,但是是一个唐宝宝,糖宝宝性格很倔强,这个孩子更倔强,好说歹说,他还是不同意拍照。我只能等待时机,中午,做饭的大爷买了几斤圣女果,午饭后,我就拿着几个圣女果去找这个孩子了,他看到我拿的东西后似乎感到了我的“诚意”,终于答应跟我去拍照了。接着,我又去始祖路上拍了路边正在开放的不知名的野花,又去前面村子的田地里拍了油菜花,取景完成后编辑成视频,又将PPT做好,我的准备工作算是完成了。

讲课。趁着课间,我将PPT拷到多媒体上,试了试放映效果,听课的老师也陆陆续续来了。上课铃一响我就开始讲课了,学生的状态似乎不是很活跃,但为了将课堂进行下去我还是自导自演的讲了,前半部分环节是出示桃花、梨花、蒲公英这几种花朵的图片和实物,通过让学生观察每种花的形状和闻味道,让学生认出这几种花的名字。这部分花的时候有点多,以至于下课铃后面的练习没有进行完,下课铃响后我就有点慌了,急急忙忙将练习讲完下课了。校长也在此时叫住我,让我拿着课本和课标到办公室找他一趟,我意识到大事不妙。

评课。我在去拿课标的过程中听到校长在办公室跟教导主任发了很大火,我预料到要“大祸临头”了,硬着头皮去找了领导。校长给我说了两个意见:四班有部分学生马上要毕业了,要考虑学生的学情,讲更实用的内容;课堂中要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校长说的挺严肃的,但当时的我还算平静。

接着是各位老师的评课,很感谢各位老师给我的意见和建议,让我下一步努力更有方向。尤其是湛老师,说我的课堂优缺并存,优点是课件做的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缺点是学生在课堂中不够活跃,说的既中肯,又没有让我鲜血淋淋。

反思。结束后我的心情有点沉重,不是因为领导的批评,而是因为不知道下一步努力的方向。我的情绪好像是延迟的,第二天在教室拖地的时候再想想公开课的种种,我的心好疼,眼泪也止不住的往下落。有时候我想,我带的两门课没有教材,没有教参,也没有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引领,我真的不知道如何把课讲好。有时候我又想学校里比自己优秀的教师还是挺多的,自己主动勤快点,一定能将课上好的。在这种摇摆不定中我终于还是选择了后者,鲁迅言: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方法总比困难多,只要你肯努力,世界都会帮你,只要我充分利用好资源一定会有进步的。

“一堂难忘的公开课”,真的让我终身难忘,难忘流过的泪水;难忘领导和同事给我的帮助;难忘从失败中得到的启迪……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2 18:5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