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3月17日我有幸参加了和美课堂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在这一天的学习里,分别听了罗鸣亮、(ben)友林和吴正宪三位资深教研员的示范课以及教学分享,从这三位老师的课程中,我分别在罗老师的教学方法、贲老师的教学过程设计以及吴老师的教学专业素养中深受启发,下面从个人角度谈谈听课后我最主要的心得收获。
我在去年的和美课堂上听过罗老师的《真分数和假分数》这一课,受益匪浅,而这一次,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他,他讲的是《口算乘法》,下面是一段我记的课堂实录(1为教师,2为学生):
1:你们学乘法了吗?乘法口诀会背吗?谁叫你背的呢?
2:学了!会背!数学老师叫我们背的!
1:他为什么叫你们背?
2:......各种理由列举(气氛活跃)。
1:你们能背到几?
2:能背到九九八十一!
1:有个小朋友跟你们一样也能背到九九八十一,但是他有个问题,你猜猜他的疑问是什么?
2:为什么只到9,没有10、11、12......
1:对呀,为什么呀?大家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过后开始发言(各抒己见,学生情绪浓厚)。
2a:如果像万那么长的数,口诀会很长。
1:大家同意给他鼓掌!(学生鼓掌)
2b:我觉得10之前都是单数,10以后都是双数。
1:你说的是一位数和两位数吧?
2b:呃......对。
1:这是你的单双数诶!这里要用一位数两位数来讲哦!
2:不通顺/太长了/编不下去......
2c:二年级学到9,三年级再学10以后的。
1:那四年级呢?
2c:不知道了......
(学生的意见交换的越多,好奇心越强,课堂学习气氛越浓厚)
这节课与他之前那节课一样,都沿用了他的一贯风格,就是整个课堂几乎没有任何灌输性语言,从一开始就由老师当“推手”,强迫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解决。整堂课程老师都只起到一个辅助性作用,他的问题导入非常巧妙又切题,激起学生的发散思维,鼓励和引导着每一个孩子。在引起每个孩子对问题的探究欲望和好奇心、激发出孩子的学习兴趣之后,才开始教学,而教学过程也是学生为主、他做补充,给学生一种这节课学到的内容不是老师告诉我的,而是我自己通过努力寻找和尝试后发现的,大大增长了学生的成就感,真正把自主权交给学生。
在完成了课堂教学后,他的练习题反其道而行,问只用二四得八,你猜猜算式是什么?问题中埋下了不止一个答案的线索。在与学生的欢声笑语中,引导学生说出了每一种可能,既是知识的实际应用,又是思维缜密性的锻炼。且他的收尾也非常精彩,与开头呼应,问22*4等于多少,生七嘴八舌答:44、84、88、66,虽然这其中有正确答案,但孩子们还是未摸到门路的居多,他没有公布答案,只是说了一句等到以后你们知道了这道题的正确答案,也就知道了为什么乘法口诀只编到九九八十一了!最后的伏笔都不忘勾引学生的好奇心,完全将孩子的心理抓得牢牢的,此种教学方法不得不服!
一堂好课重要的不仅仅是课堂内容的设计,更重要的是课堂氛围的营造,营造出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抓住学生的心理,了解学生需要学习什么,已经知道什么,我们需要讲的是什么?更熟悉学生,吃透教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用课堂抓住学生的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