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37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教学案导学案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3-22 17:50: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教学案导学案设计
7.2 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
学习目标
1.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2.重点:说出什么是速度,会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记住速度公式,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能区分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总结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预习导学
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1.观察甲、乙两图并思考:

我们如何比较图中三人运动的快慢?
甲图是通过                                    来比较运动的快慢。
乙图是通过                                    来比较运动的快慢。
2.2012年8月5日伦敦奥运会100米决赛中,博尔特以9秒63获得冠军;小明家距离学校5 km,他骑电动车从家到学校用了10分钟;怎样比较博尔特和小明运动的快慢呢?

二、速度及其计算公式
3.物理学中,把                                           叫做速度,速度是表示                       的物理量。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是               ,用公式表示是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        ,符号为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       作速度的单位,其符号为      ;两者之间的关系为1 m/s=     km/h。
4.小明同学在今年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50 m跑项目中,成绩是7 s。求:小明在体育考试中的速度是多少?

三、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5.从北京开往天津的火车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还是不变的?它的运动有什么特点?

6.根据物体的运动轨迹的曲直可以把运动分为   运动和    运动;直线运动又可以分为       运动和      运动;物理学中把                 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任何时刻、任何路程内的速度都是      的。                       ,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合作探究
1.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1)实验器材:一根皮尺,四只秒表。
(2)实验步骤
A.在操场上测出40 m的路程,每隔10 m作一记号;
B.造出4名记时员分别站在10 m、20 m、30 m、40 m处;
C.每组中选出男、女选手各一名;
D.男、女选手分别跑完40 m路程。
4名记时员分别记录男、女选手通过10 m、20 m、30 m、40 m处的时间并填入下表中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计算男、女选手10 m内、20 m内、30 m内和40 m内的速度,填入表中

分析表格中不同路程跑步的数据,描述一下这两名选手在短跑过程中的速度是怎样变化的。
2.讨论:“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摄影在暗室中进行,闪光灯每隔一定的时间闪亮一次,底片就记录下这时物体的位置。频闪摄影的特点是每两个物体之间的时间间隔          。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网球从左向右运动时的频闪照片,则甲球的速度        ,乙球的速度     。  

3.*探究: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实验步骤:
(1)在内径为1 cm、长约50~80 cm的玻璃管中注满水,向水中滴入几滴墨水,管中留一个小气泡,两端封口;
(2)在距离管子顶部10 cm的地方系上一根红线,再在这根红线下方距离10 cm、20 cm、30 cm、40 cm的地方分别系上红线。
(3)迅速将管子翻转,竖直放置,观察气泡上升的情况,从气泡经过第一根红线开始记录它经过每根红线时对应的时间,并将数据计入表格中。根据数据在图中的坐标轴上画出图像。

路程/cm        10        20        30        40
时间/s                               
速度/(cm/s)                               

得出结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7 22:4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