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60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6.3重力》教学案导学案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3-22 17:48: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6.3重力》教学案导学案设计
6.3 重力
1.说出重力产生的原因。
2.重点:复述重力的三要素;说出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3.能用重力计算公式G=mg进行简单的计算。
4.通过实验探究发现重力与质量成正比,经历探究重力与质量关系的规律的过程,学会用比值来处理数据的方法。

一、重力的产生
1.观察下列图片,并思考以下问题:

(1)宇航员在太空中与回到地球后在地面有什么不同?
答案 宇航员在太空中是飘着的,回到地球后落在地面上。
(2)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现象呢?仔细观察课本图6-22,思考树上熟透了的苹果为什么总会竖直下落?抛出去的石子为什么最终还是落到地面呢?水为什么总是从高处流向低处呢?
答案 这些现象的发生都是因为地球附近的物体都要受到地球的吸引作用。
2. 地面附近物体因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 ,叫做重力(gravity)。
3.在我们生活当中有很多很多这种现象,你能举出几个实例吗?
答案 如跳水运动员最终总是向下落;晾湿衣服时水总是往下滴等。
二、重力的方向
4.观察课本图6-24中图片可以发现,重力的方向总是 竖直向下 的,即垂直于 水平面 。
5.重力也是一种力,既然是力就必然存在受力物体、施力物体,那么它的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分别是谁呢?
答案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地球附近的所有物体。
6.*“竖直向下”和“垂直向下”是否一样呢?
答案 不一样,竖直向下是垂直于水平面向下,而垂直向下是垂直于物体表面向下(竖直方向是唯一的,垂直方向是不唯一的)。
7.由于悬挂重物的线总是 竖直向下 的,我们把它称为 重垂线 ,在生活中经常被用来检查物体放置是否垂直于 水平面 ,以及 水平面是否水平 。例如用重垂线 检查墙是否砌得竖直 等。
三、重力的大小
8.物体重力的大小如何通过测量的方法获得?
答案 物体重力的大小,可以直接用弹簧测力计或弹簧磅秤测量。
9.科学研究指出,物体受到的重力的大小跟它的 质量 有关, 质量 越大,重力 越大 。用字母G表示 重力 ,m表示 质量 ,g表示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 ,g= 9.8 N/kg ,则它们的关系表示为 G=mg 。
10.若小明的质量为50 kg,那么他受到的重力是多大?
答案 G=mg=50 kg×9.8 N/kg=490 N。
四、物体的重心
11.观察下列各图。

12.重心是一个物体各部分受到重力作用的等效 作用点 。质地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 几何中心 上。形状不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可以用 悬挂法 来确定。
13.电风扇、台灯都有个大而重的底座,可使它们不易翻倒。这是为什么呢?
答案 这是通过增大底部支撑面积,降低重心位置,增大物体的稳定性。

1.*课堂活动:将悬挂物体的铁架台放在水平桌面上,观察绳子的方向,然后取一个粉笔头让其自由下落,观察粉笔头下落方向和绳子的方向是否一致?
现象: 方向一致,都是竖直向下的 。
结论: 实验表明,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
2.实验探究:物体所受重力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一个、铁架台一副、相同的钩码若干只(每个钩码质量已知)。
实验方法1)将弹簧测力计悬挂在铁架台上;
(2)将一只钩码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方,注意使弹簧测力计的轴线方向竖直,弹簧勿靠在刻度盘上,待静止时读数。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填入下表;
(3)继续将2只、3只钩码分别挂在弹簧测力计下,记下每一次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填入下表;
钩码数(只)        质量 m/kg        物重 G/N        物重跟质量的比g/N•kg-1
1        0.05        0.49        9.8
2        0.1        0.98        9.8
3        0.15        1.47        9.8

(4)在上表中分别计算出每次实验“物重跟质量的比”;
(5)得出物重和物体质量的关系是 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或物体所受重力跟它质量的比值是定值)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3 15:1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