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8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法院先进个人事迹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3-18 18:38: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叶xx,男,1975年7月出生,大学学历,中共党员,1995年8月进入xx省xx市人民法院工作,历任民一庭副庭长、低塘法庭副庭长,现任xx省xx市人民法院民二庭庭长,审判委员会委员。曾于2007年被评为宁波市级优秀法官并记个人三等功;2010年荣获全省法院民事审判工作先进个人称号;2011年被评为宁波市法院“十佳优秀青年法官”;2012-2014年度连续三年考核优秀记三等功奖励;2016年1月获2014-2016年度xx市“十佳政法干警”,同年4月获宁波市“十佳政法干警”和2016年度xx省优秀法官荣誉称号。
一、不断提高政治站位,牢记职责使命

该同志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有较强的政治敏感性和政治辨别力,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不糊涂,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到在政治上、思想上、言行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该同志坚持把理论学习作为政治责任,面对繁重的审判任务和繁杂的日常工作,自觉克服工学矛盾,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的重大理论观点、战略思想和工作部署,并自觉地在日常各项工作中进行贯彻和落实。积极参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主题教育活动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断督促自身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积极履行“一岗双责”职责,作为庭长,除对自身严格要求外,该同志严抓庭内事务和审务工作,积极完成院领导交办的事务,着力把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把查找解决问题抓在经常,带领全庭同志较好完成各项工作任务,2017年民二庭荣获集体三等功。

二、长期扎根审判一线,争做业务骨干

该同志扎根基层审判一线20余年,始终不忘法治初心,牢记职责使命,从一名法官助理逐渐成长为法院民商审判业务专家。一是承办办案数量多。自2003年独立办案以来至今,共审结各类民商事案件4500余件,年均办案达300余件,其中最多的一年共办结民商事案件475件,办案数量在xx法院长期名列前茅。二是案件办理质量高。尽管办案数量居高不下,但该同志对案件质量却从不放松,始终凭着严谨勤恳踏求实的工作作风,注重判决书的辩法析理,力争做到兼顾法理与情理、兼顾程序与实体的统一,努力追求“调判结合、案结事了”,使绝大多数案件当事人息诉服判。三是勇于承办疑难复杂案件。20余年的审判事业中,该同志常年负责审理家事纠纷、劳动争议、医疗损害纠纷、房地产纠纷等矛盾争议较大、较为疑难复杂的案件,先后承办了一批在当地社会具有较大影响的棘手案件。在审理xx某幼儿园学生死亡纠纷案件时,案件因涉及军属,引起党政军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如若处理不善,社会影响不堪设想,该同志顶住巨大压力,接受指派担任主审法官,从阅卷到询问到走访,通过庭审深入了解了案情,并撰写了近万字的判决书,最终案件得到顺利履行,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在审理的一起本地大型企业负责人邹某诉某时报名誉权纠纷案件中,某时报为全国知名的财经类报刊,在业内享有较强的社会影响力,面对强势的媒体,该同志排除畏难、畏烦情绪,通过开好庭、释好法、讲透理的工作方法,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方式,指正了某时报在报道中存在的问题,经过多次的电话、传真联系,报社最终认可法院的观点,促成了双方调解结案。在一件件疑难复杂案件的审理中,该同志逐渐成长为一名民商事审判业务专家。

三、自觉接受各界监督,勤政廉洁为民

该同志始终坚持以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衡量自己工作的首要标准,他常说司法工作同样是项服务工作,不论案件多少和标的大小,该同志都能坚持以和善的态度对人,以热忱的服务为民,始终设身处地为当事人着想,合法合情合理地解决当事人的纠纷。

审判工作事关当事人的利益得失,同当事人直接打交道接触频繁,难免要面对来自吃请受礼的各种形形色色的诱惑,特别是近年来,案件标的越来越大,当事人在利益博弈中,当事人采用种种不同的方法诱惑法官做出对已有利的判决。该同志始终把廉洁公正作为自己工作的首要准则,时刻不放松廉政这根弦,他常说,“如果不是法官,谁送你礼呀”?正是因为坚持原则,人情、关系、金钱很难与他的案件沾边,在其自己从事民商事审判工作二十年,无一因违反审判作风和审判纪律投诉。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2-12 03:3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