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我在三一班上了一节“科学”公开课。带着忐忑,拿着教具走上了讲台。我不知道孩子们能否跟上我的步伐,达到师生共鸣的效果,但是结果课堂上他们出奇的配合(举手积极,课堂纪律良好),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首先,我评讲了上次的家庭作业情况,没有上交的去办公室说明原因,并且抄写一遍。
其次,我强调了课堂纪律,也算是“约法三章”。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不提前讲清楚纪律,他们就会觉得老师没有原则和底线。
然后,用上次留的手工作业“纸风车”,对做的同学进行了表扬,并且拿出了自己的三个风车。由此引出了两个问题“风车怎样才能转起来和怎样使风车转的更快”与上节课家庭作业中的两道简答题遥相呼应。进行了提问,并接着引出了“风到底是怎么形成的”疑问。
接着,带着疑问看了“关于风是怎样形成的”视频,看完后进行了提问,提问的时候,前后排和中间排的同学都照顾到。
接下来,提到了上次家庭作业,问题银行存折里面“风的预报”,通过同学们记录周一至周三的风的预报,引出风向和风力的概念。通过视频图片对“风向的判断”进行了小组讨论,讨论后回答。关于风力,用视频播放了0-12级风的情况。
在讲到风力的时候,提到了“风速”这个名词,用从实验室借的“风杯风速仪”进行了展示和简单的讲解。让同学们更好的了解风速和风力等级的关系,他们都很喜欢看这些器材。
最后,留了一项手工作业“制作风向标和风力仪”,用自己做的器具记录风的预报,并于气象台播报的相比较。另外一项作业是练习册第二单元第二课,第二天晨读结束后上交。课程柔和了作业、视频、图片、手工和教具等多方教学元素,目的很明确,就是让同学们印象深刻,加深对这些枯燥名词的理解和记忆。
在这节课中,也有几个同学不遵守课堂纪律,在提问问题的时候进行了批评,但是绝大多数同学都很棒,感谢他们的配合和支持,也感谢听课的同事。
通过这节课让我明白,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需要做的是知识的输出,学生需要做的是知识的输入。如何将知识完整无误的传输给学生,才是教师应该下功夫的地方。这节课整体节奏把握还可以,时间利用也比较合理,但是其中也有几次想“断片”的感觉。也就是对课本的熟悉度和讲课流程的熟悉度有待提高,多摸索,多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
这真是一次难忘的公开课,希望自己尽快的茁壮成长,为孩子们做好“传道受业解惑”。为开元路小学添砖增瓦,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一点微薄之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