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3月12日,我在组内上了一节《二力平衡》同课异构课,课后结合教学内容、学生的反应以及课堂氛围等进行了如下反思:
首先,自己认为这一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较好地将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教学理念的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知识的欲望。在引入时,以玩一种挑战类的游戏“立鸡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两个学生积极参与,在没有成功将鸡蛋立在桌面上时,播放了“立鸡蛋”打破世界纪录的视频,更加激起了学生的共鸣,于是我便说自己也可以很快地找到鸡蛋的平衡点让鸡蛋在水平桌面上保持平衡,引发学生大笑的同时,引入了新的概念-----力的平衡。
在学生理解了物理中的平衡状态之后,列举了生活中大量的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由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在上一节课“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中就有接触到,不同之处在于“牛顿第一定律”是在不受力的情况下成立的,而生活中平衡的物体都受到力的作用,从而让学生在认知上产生一个认知冲突,接着通过对物体受力情况的分析,向学生介绍“力的平衡”及“平衡力”的概念。
其次,就是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小组合作,以课前鸡蛋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鸡蛋静止在桌面上的受力情况,进而提出“一对平衡力要想使物体平衡应满足什么条件呢”,学生根据之前的分析提出自己的猜想,大部分学生自然而然地都从“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开始猜想,因为通过前面的额学习已经了解到力的三要素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可以感受学生对前一章内容的掌握还是很扎实的。因此针对学生的猜想,利用实验桌上提供的实验器材,小组之间进行探究,最后小组代表展示实验记录表格,分析交流后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亲身参与实验探究过程,了解实验现象背后的本质,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真正体会到了学习知识的快乐。
最后,对学习小组进行过程性评价,评出表现好的前三名,并给予相应的奖励,激发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劲头。
同时,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比如把小卡片两端用细线系住,两条细绳同时绕过一个滑轮,在滑轮上挂等重钩码,放手后,小卡片将不保持平衡状态,对学生实验结论的得出造成了干扰。但是总体而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课堂参与度还是不错的,达到了预定的学习目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