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般过去时态的复习中,经过反复讲解,学生能根据一般过去时的定义、结构、分类、判定标志正确进行习题练习,然而在写作过程中,仍然出现语法结构运用不正确的问题,学生总是在描述过去发生的事情的时候,前面加be 动词,eg: I had a happy winter holiday. I went to Sanya. I went there by plane. I went there with my parents. I was bought some gifts there. I was took pictures. I was very happy. 划横线的地方为孩子经常出错的地方,我们同教研组的老师都觉得很头疼,明明知道学生哪不会,却找不到好的方法去解决。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一般过去时态,我们通过微课教学,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首先,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前将一般过去时微课视频发布在优教信使上让学生自主观看视频学习,找出自己不理解的知识点。课上让学生再次观看微课,然后让学生针对典型题型进行专项练习,进行分组讨论学习。小组讨论的学习氛围给了学生更多展示自我、表达自我的空间,也给了学生创造性运用英语的机会。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引导下把一般过去时的定义、结构、分类和判定等进行总结,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在总结时,我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一般过去时分为五类进行讲解。一般过去时有两种定义,第一种定义是表示过去存在的状态,用的结构是:主语+was/were+其它或者There was/were+其它,eg: I was short five years ago. There was no dining hall in our school twenty years ago. 含有be动词的一般过去时都表示过去存在的状态。第二种定义是表示过去发生的动作,结构是:主+V过去式+其它,eg: I watched TV three years ago. 含有行为动词的一般过去时都表示过去存在的动作。通过这两种形式的辨别及定义理解,我在课堂上让学生运用不同的结构进行操练,发现学生大部分都能准确的运用各种结构。在定义辨析清楚后,融合典型例题让学生进行分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其次,课后微课可以帮助孩子复习巩固重难点,针对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让孩子看微课视频,回顾上节课的重难点,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用这种方法复习,省时省力,还调动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