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05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把握不同类型课文的独特性 增强阅读教学策略的针对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2-25 00:05: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把握不同类型课文的独特性 增强阅读教学策略的针对性      
       —以人教版小语课标实验教科书为例探讨课文基本类型与有效教学策略


【内容提要】为把握每类课文的独特性,真正教出每篇课文的特点,发挥出每篇课文的“工具”和“人文”功能,将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标实验教科书中编排的不同体裁的课文初步划分为事件线索、景美情深、隐含哲理、观察状物等基本类型,并在分析各自独特性的基础上,探索总结出基本的教学模式和策略,以增强阅读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本文发表于《小学语文》2016年第1期。
【关 键 词】教科书;课文类型;共同特点;教学模式

选入小学语文课标实验教科书的课文,不仅篇篇文质优美,而且类型也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阅读教学虽无定法,但可探索总结其中的一般规律。为使新课程背景下的阅读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教出每类课文的独特性,发挥出每篇课文的“工具”和“人文”功能。笔者在指导我市小学语文教师开展“把握课标,研究教材,创新教法,增强实效”的课改实践中,将小学语文课标实验教科书中编排的不同体裁的课文初步划分为事件线索、景美情深、隐含哲理、观察状物等基本类型,并在分析其各自的独特性的基础上,探索总结出基本的教学模式和策略,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实践效果。现总结发表于此,以供老师们教学和进一步深入研究参考。
   一、事件线索类课文的共同特点及教学策略
事件线索类课文主要是指记实文中以记事为主和写人为主的记叙文。这类课文中一般都包含有时间、地点、人物三个基本要素和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三个基本环节。其共同特点是:线索清楚,事件明白,人物特点鲜明,表达主题突出,因而多数都易教易学。
一是以记事为主的记实文教学。教学这类课文一般可按照“初读课文,粗知事件→再读课文,理清线索→深读课文,感悟内容→互动探讨,理解主题”等基本模式(环节)来实施。教学的基本策略有:抓住事件线索,弄清故事的基本内容;“顺藤摸瓜”,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明白事件(故事)中体现了(反映了)什么主题,实质是要启发学生弄清事件(故事)与主题(主旨)之间的密切关系,这样才能达成“言意兼得”的目的。
   【课例感悟】三年级下册第4组15课《争吵》这篇课文,围绕“我”和克莱谛之间因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这件事,重点讲了“我”的心理变化,以及“我”对整个事件的感受,告诉我们朋友之间要相互谅解、彼此宽容。教学时,为有效引领学生把握课文基本要素、弄清文章记叙线索,理解文章表达的基本主题,可采取从课题质疑入手的方法,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以下问题:谁和谁争吵?在什么地方争吵?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争吵后怎样了?在学生初读感知、弄清梗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感悟重点句子、段落,体会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并通过组织学生交流探讨,把握课文内容,明确表达主题。
二是以记人为主的记实文教学。一般可按照“初读课文,感知形象→再读课文,感受形象→深读课文,感悟形象→感情朗读,升华形象”等基本模式(环节)来实施教学。教学的基本策略有:引导学生把握重点内容,在“读”中层层深化对人物的认识和情感;引领学生从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态、行动、心理以及环境等方面去分析、推敲、感悟,使有肉有血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浮现眼前,从而准确地把握文章主旨,达成“工具与人文”双赢目标。
   【课例感悟】六上第5组17课《少年闰土》是一篇经典课文,课文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见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反映了“我”与他儿时短暂而又真挚的友谊以及对他的怀念之情。人物特点十分鲜明,充满童真童趣,对小学儿童有很大的吸引力。教学时可以采用“四步读”的策略。第一步读:要让学生在读通课文、画出不理解词句的过程中,对人物的形象、内心和情感等产生初步的印象;第二步读:要让学生重点弄清少年闰土给“我”讲的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和看跳鱼儿四件事,从而达到感受形象、大致读懂课文的目的;第三步读:要着重引导学生分析作者是怎样写出闰土这个聪明能干、见识丰富、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的,要让学生明白,作者是通过刻画闰土的外貌、动作、神态等,使他的形象不仅给“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也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这样教学既让学生领悟了写法也加深了对人物形象的感悟;第四步读:要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地朗读重点段落,把“盼”“赞许”“分别时的难受”等情感表达出来,在读中“体会情感,升华形象”。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9-2-25 00:05:41 | 只看该作者

   二、景美情深类课文的共同特点及教学策略
    景美情深类课文主要指部分古诗词和抒情散文。这类课文的共同特点是,既描写景物优美,又在景中(或事中)寄情。比如,散文《荷花》、《黄山奇石》、《我爱故乡的杨梅》、《高梁情》、《观潮》、《桂林山水》等;古诗词《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鸟鸣涧》、《江畔独步寻花》等,作者是借赞美自然景观来抒发爱祖国、受家乡的强烈情感,以及追求纯洁、和谐、美满、幸福等美好的思想境界。下面对这类古诗词和抒情散文的教学分别作些探讨。
一是景美情深类古诗词教学。这类古诗词涉及的主题可谓丰富多彩,主要包括青山(如李白的《望天门山》、杜牧的《山行》等)、碧水(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白居易的《忆江南》等)、蓝天(如李商隐的《霜月》、杜牧的《长安秋望》等)、绿树(如贺知章的《咏柳》、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等)、鲜花(如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等)和四季,其中包括“春之声”(如杜甫的《春夜喜雨》、王勃的《登城春望》等)、“夏之韵”(如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王维的《临湖亭》等)、“秋之色”(如杜牧的《山行》、马致远的《秋思》等)、“冬之语”(如柳宗元的《江雪》等)。教学这类古诗词一般可按照“情境引入,作好铺垫→初读感知,解析词句→美读体会,想象意境→诵读积累,适当拓展”等基本模式(环节)来实施。
   【课例感悟】对以“景与物”为主题的古诗词教学,在根据年段、学生认知特点和古诗词涉及内容适当作点背景介绍之后,要采用多种方法着重引导学生通过“读”,在诗中看日出、日落、蓝天、白云、青山、碧水、绿树、鲜花……倾听小鸟歌唱、溪水流淌……;运用多种感官来观察想象自然、欣赏自然、体验自然、感悟自然;同时教师还可以辅之以“唱一唱、演一演、画一画、朗诵赛”等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古诗词的内容理解,奠定学生人文底蕴,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对以“四季”为主题的古诗词教学,要创设生动逼真的情境,让学生从诗中充分享受大自然四季中春听鸟声、夏听蝉鸣、秋听虫啼、冬听雪落的情趣,在诵读、想象、体会中走过烂漫的春、缤纷的夏、金色的秋、绚丽的冬,从而唤起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人与自然和谐的美好向往。
二是景美情深类散文的教学。这类课文在实验教科书中,不仅数量较多、文质优美(有的描写奔流不息的江河,有的展现连绵起伏的丘陵,有的突出直插蓝天的雪峰,有的描绘辽远广阔的草原……其景美不胜收、令人神往,其情真挚强烈、感人脏腑),而且教科书在编排上也很有规律,大多体现了时令特点,很多编排在上册(秋季)和下册(春季)的第一组。以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为例,在上册第一组编排有《秋天的图画》、下册第一组编排有《找春天》《笋芽儿》等。这些课文鲜明的时令特点,本身就为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感受、欣赏不同季节的美景,提供了便利条件。因而,教学这类散文一般可参照“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激情导读,调动情感→图文结合,美读感悟→诵读积累,实践运用”等基本模式(环节)来实施。
【课例感悟】二年级下册第1组第1课《找春天》这篇课文,语言优美,充满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作者把青天比作一个小姑娘,她害羞,所以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美丽,有着嫩绿的秀眉和色彩斑斓的眼睛;她活泼,娴熟地弹奏着动人的音符,快乐地荡着秋千,兴奋地叫着、笑着……根据课文的这些特点,结合时令(季节),可以采用课前布置学生观察春天或用课件展示春天美景的方法,巧妙地引入课题,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在学生认识生字、基本读通课文之后,可采用教师激情导读(或播放朗读磁带)、引导学生图文结合读等方法,使学生感知内容、理解词句、获得美感;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背诵课文,积累语言,升华情感,并在“画春天”、“写春天”等活动中得到迁移运用、加深巩固。
    三、蕴含哲理类课文的共同特点及教学策略
这类课文主要包括寓言、文言文、童话、成语故事和部分哲理性古诗词、散文等。其共同特点是托物言志、以事喻理。因此,教好这类课文,既有利于为学生打下母语根基、启迪学生智慧,并向他们植入优秀民族文化基因;更有利于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发挥学科教学的素质教育功能,引领学生健康成长,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任务。下面对这类课文的教学策略分别作些探讨。
一是托物言志类课文的教学。这类课文在课标实验教科书中编排也较多,如哲理古诗《竹石》、《石灰吟》等,表面看是写物,实际是赞颂人的一种精神;还有散文《白杨》,作者是借白杨,来热情歌颂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教学这类课文一般可采用“初读,整体感知→再读,重点感悟→思议,所言之志→总结,深化认识。”等基本模式(环节)来实施。
【课例感悟】教学五年级下册第1组第3课《白杨》,在初读感知的基础上,教学的重点应是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语言,先引导学生理解字面的意思,再体会字里行间背后蕴含的深意,即在引导学生读、悟、思、议中“知其志,抒其情,明其法”。这样教学,就体现了课文特点,突出了教学重点,自然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以事喻理类课文的教学。这类课文在课标实验教科书中编排有成语故事《画蛇添足》、《胸有成竹》、《惊弓之鸟》等;寓言《亡羊补牢》、《南辕北辙》、《揠苗助长》、《守株待兔》等;文言文《学弈》、《两小儿辩日》等;童话《狮子和鹿》、《小柳树和小枣树》、《风娃娃》、《酸的和甜的》等。教学时一般可采用“初读,了解故事→设问,研读重点→探讨,所喻之理;拓展,联系实际”等基本模式(环节)来实施。其中的关键是,要讲请“事”,使学生通过“事”悟出其中的“理”,然后再联系学生和社会生活实际,有针对性地伸延拓展。学生在阅读中面临的困难往往是难以弄明“事中之理”,因此,突破难点的方法是在学生真切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要提出一个反映“深层意蕴”(事中之理)的问题,引导学生认真研究或品读关键段落及关键词句,启发思考,组织讨论,开展交流,指导互评,从而使学生悟出“事中之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9-2-25 00:05:43 | 只看该作者

   【课例感悟】教学二年级上册第4组第17课《酸的和甜的》一文,老师可引导学生反复朗读、默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让大家思考和议论小松鼠和小白兔提出的问题:“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呢?”以探究、议论“硬说”一词的含义为突破口,经过合作探究、七嘴八舌地讨论,学生就会明白这个童话故事中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四、观察状物类课文的共同特点及教学策略
这类课文主要包括部分古诗词和散文。其共同特点是,刻画人们所观察到的自然和事物的显著特征,说明所发现的事物与事物之间、人与自然和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观察是思维的触角,是把握事物特征、了解事物与事物之间联系的主要手段。因此,有效教学这类课文,有利于从小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和能力,养成留心观察自然和事物的好习惯,这将使他们终生受益。下面作些具体分析探讨:
一是观察发现类课文的教学。课标实验教科书中编排了一些比较典型的文章,比如古诗《题西林壁》《游山西村》,不仅写了诗人观察的所见所闻,还写了从观察的事物中所得到的深刻启示;散文《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分别细致刻画了有特色的植物和动物,学生读后会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激起他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浓厚兴趣。教学时可参照“课前观察,激发兴趣→引入课题,整体感知→重点感悟,领悟方法→归纳点拨,指导运用”这样的基本模式(环节)来实施。教学这类课文的难点是学生难以领悟到作者的观察发现方法,以及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进行描写。突破难点的策略:第一,把解读文本与直观感知结合起来,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细致、连续观察事物的,从中运用了哪些观察方法和手段,从而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兴趣、习惯和能力;第二,把研读重点句段与领悟表达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启发学生学习作者是怎样把观察发现到的事物特征,有一定顺序地、具体生动地写下来的,从而提高观察表达能力。加老师微信:hlshtx08  每日免费分享新版教学教辅资料
   【课例感悟】四年级上册第2组第6课《爬山虎的脚》,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教学时,为有效激发学生的观察和阅读兴趣,可以提前指导学生实地观察,也可以运用其它直观手段(如多媒体课件)指导学生观察;然后将观察所获得的感性认识与解读文本有机结合起来,在自读自悟理清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爬山虎之后,重点指导学生研读爬山虎各部分的特点及爬山虎爬墙的过程,从中领悟、总结观察和描写的方法,并引领学生迁移实践,在课外勤观察、勤记录。
二是写景状物类课文的教学。这类课文在课标实验教科书中编排比较多且相对集中,目的是便于师生比较式的“教”与“学”。比如,四年级上册第1组,以“自然奇观”为专题安排了《观潮》《雅鲁藏布大峡谷》《鸟的天堂》《火烧云》等四篇写景类课文,这些课文以具体生动的语言,分别描写了天下奇观钱塘江大潮、世界最深最大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南国美丽风光“鸟的天堂”以及绚丽多变的火烧云等,是对学生进行自然美教育、陶冶审美情操、培育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情感的极好资源;第4组以“作者笔下的动物”为专题,安排了《白鹅》《白公鹅》《猫》《母鸡》4篇状物类课文,在中外作家的笔下,高傲的白鹅、性格古怪的猫、慈爱尽职的母鸡等,特性鲜明,栩栩如生,可亲可爱,是对学生进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教育的最佳例证。因此,教学这类课文可采用“课前观察,搜集资料→课始交流,激发兴趣→图文结合,感知内容→重点研读,领悟方法→实践运用,增强能力”等基本模式(环节)来实施。其关键是,在于指导学生学习定点、换点、比较、反复、全面等多种观察方法,运用从上到下、从下到上、从左到右、从右到左、从外到内、从内到外、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等多种观察顺序观察事物,并能将观察到的材料(特征)进行分析、比较、综合等处理,使材料的特征与表达的主题协调一致。
【课例感悟】教学《观潮》《火烧云》等课文,要让学生从文本中领悟到作者有一是顺序观察和有重点表达的方法,感受到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和栩栩如生、绚丽多彩的火烧云美景,从而产生向往大自然、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白鹅》《白公鹅》《猫》《母鸡》等课文,要让学生通过重点感悟、比较阅读,学习作者全面、反复、动态等观察策略和不同的语言特色与表达方式,从而产生对动物的喜爱、赞美、保护之情。
    当然,上述分类还很难囊括课标实验教科书中出现的所有体裁的课文,而且在涉及的课文类别之间也有不少交叉重叠之处。笔者之所以引领教师开展分类研究,目的在于抛砖引玉,愿大家更加注重研究如何将先进的新课标理念转化为有效的课堂教学行为,更加注重研究教科书编者的编写意图和教科书的编排体系,更加注重研究教科书中选入课文的类型和特点,更加注重研究阅读课堂教学的实施细节和有效策略,以切实增强教学研究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为健康、深入、高效推进语文新课改,整体提高阅读教学乃至母语教学质量,探索出更多而富有实效的新路子、新策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5 16:1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