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楼主 |
发表于 2019-2-24 14:30:06
|
只看该作者
在凸显“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具体操作上,可以尝试采用这样几个基本策略:一是在引领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人文教育。著名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早就说过:“教一篇文章,必须让学生透彻理解全篇思想内容,并且从中得到思想上的教益、知识上的启迪、感情上的陶冶,不这样是不对的,可是办法必须是带领学生好好地读这篇文章,一字、一词、一句、一段的都读懂,把文章的安排都搞清楚,让文章的本身去教育学生。”二是在启发学生对重点句段的深层领悟中渗透人文教育。人文是隐性的,它依附在字里行间;人文目标的凸显,也必须依靠语言文字这一载体。学生只有在整体感知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对一些重点句段的精心品读、感悟,才可能潜移默化地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和感染。如《中国结》中第五自然段(中心段)就要重点引导学生进行品读、感悟,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中国结的寓意。要切忌脱离文本和重点语段做天马行空的发挥,空洞式、说教式地进行人文教育。三是在指导学生饱含深情地诵读情境中深化人文教育。著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过:“阅读教学要多读,尤其要朗读、诵读;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字词句的训练就有了,语感训练就有了,语言的内化也就有了,人文性也就在其中了;丢掉一个‘读’字,几乎什么也不会有了,包括人文性。”可见,于老师的经验就是通过“读”尤其是朗读、诵读来落实阅读教学多重功能,特别是人文教育功能。 语文(特别是阅读)教学中凸显“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性,要求教师要练就一双慧眼,发现文本的独特、深刻之处。即不仅要发现文本写了什么,还要弄清作者为什么会这样写,其目的意图是什么;不仅要弄明白作者是怎样写的、有什么特点,还要弄明白这样写起到了怎样的表达作用和效果。从内容到形式都要认识到位,以避免只注意内容、忽视表达。同时,凸显体现、落实“文意兼得”目标,其关键是教师能够全面关注文本,潜心钻研教材,深入研读教材,反复推敲教材,去发现、寻找那些语文学习的因素,尤其是那些学生发现不了、意识不到,或发现了而理解不深入的地方。
(三)培养阅读能力,教给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
常言说:阅读走到了高处,人就走到了高处;小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决定了未来发展的高度。为此,“修订课标”对阅读教学的“总体目标与内容”作出了“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的规定,并分解到了不同学段。很明显,阅读教学的基本目标,也是最高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教给学生独立阅读方法、养成学生独立阅读习惯,就是要通过阅读的过程(或者说借助课文的“语境”)来发展思维、积累语言、学习表达。那么,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方法、习惯”从哪里来,“思维、语言、表达”怎么发展?实践证明,只有从持之以恒地训练中来,只有从学科有序地指导中来。
1.要持之以恒地训练。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多年来我一直认为,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训练思维、训练语言、训练阅读,而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和阅读能力,儿童时期打下的基础至关重要。”崔峦先生也指出过:“训练的观点,应当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基本观点。”这是因为,阅读教学的过程,其本质就应该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不断自我建构、学会阅读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坚持引领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来训练“读懂文本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阅读教学实践早已证明,学生阅读方法的习得、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习惯的养成、语文素养的形成,主要靠长期、系统、扎实和有效的训练来实现,而不可能是靠灌输、讲授或其他什么手段和途径。所以,阅读教学要坚持把“训练”放在突出的位置上,也就是在阅读教学中要坚持以语言文字训练为基本点,在着力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突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训练,使学生通过学习获得各种语文能力,为进一步学习语文和运用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阅读教学中究竟训练什么?依据“修订课标”精神(特别是不同学段目标)和教材编排意图,在结合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笔者认为要抓住“三个重点”:一是训练阅读方法(如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理解词句、一边读一边想、读文章,想画面、圈点标画等);二是训练阅读能力(如质疑问难、思维、朗读、默读等能力,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等);三是养成良好习惯(如认真读书、书写、预习、复习、使用工具书、课外阅读、不动笔墨不读书等)。
阅读能力训练既要持之以恒,更要细致入微。就是要把训练落实到每一篇课文、每一节课上。特别是在每个主题的精读课文教学中,要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读课文,训练学生在读中捕捉文中信息、抓住文章重点、领悟作者表达方式等能力。在具体教学中采用“整体—部分—整体”、“导学—提问—讨论—交流—总结”等模式和方法都是适用的,主要作用是对学生整体把握文本、准确提取文中的信息、形成完整地解释等阅读综合能力进行训练。
2.要科学有序地指导。这里的“指导”主要是对阅读方法的“学法指导”。大家知道,我们经常讲的以“读”为本、“读”领风骚、“读”占鳌头,强调了“读”的重要性。但阅读教学中的“读”
如何训练?我们主张,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能使学生自读自悟、自悟自得。自得自悟是一个学习、探究的过程,是阅读能力的培养、提高的过程,说到底是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问题。因此,教师的责任在于要为学生“铺路搭桥”,启发或指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究、建构、生成;要让学生从感悟内涵、体悟情感、领悟表达等方面去“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