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77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走进化学实验室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2-22 11:20: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走进化学实验室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一些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理解仪器的选择和操作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通过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练习,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

  情感与价值观:

  1、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的培养,并进行环保意识和节约能源意识的教育。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

  3、初步学会观察、对比、归纳的方法。

  二、重点、难点:

  1、固体、液体的取用。

  2、酒精灯的使用。

  3、清洗仪器。

  三、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学习化学必然要走进化学实验室,那里有很多仪器和药品期望你利用他们来探究化学的奥秘。

  【说明】当你走进化学实验室时,首先要仔细阅读实验室规则,他们是你安全实验并获得成功的保证。

  一) 药品的取用

  指导学生阅读P18药品取用规则,指导学生认识几种化学实验室药品的一些图标。

  1、固体药品的取用

  【说明】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里(展示广口瓶),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展示药匙)。有些块状的药品可用镊子夹取。用过的药匙或镊子要立刻用干净的纸擦干净,以备下次使用。

  【演示】1)取锌粒

  2)取少量碳酸钠

  【解释】固体药品取用时,若不指明用量,一般只须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2、液体药品的取用

  【说明】液体药品通常保存在细口瓶里(展示细口瓶)。

  【演示】液体的倾倒。

  【讨论】

  1)细口瓶的塞子为什么要到放在桌面上?

  2)倾倒液体时,瓶口为什么要紧挨着试管口?,应该快到还是缓慢地倒?

  3)拿细口瓶倒液体时,为什么细口瓶标签的一面一定要朝向手心?

  4)倒完液体后,为什么要立即盖紧瓶塞,并把瓶子放回原处。

  【说明】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常用量筒量出体积。

  【演示】用量筒取用液体。

  【解释】

  1)量筒读数时,视线要跟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2)当接近刻度时,可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至刻度。

  3)取用液体,当不说明用量,一般取1—2毫升。

  【讨论】量取液体时,如果实现没有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而是采用仰视或俯视的方法,将会对读数产生什么影响?

  【演示】滴管的使用,实验1-3

  【小结】

  1)固体的取用方法

  2)液体的取用方法

  3、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9-2-22 11:20:41 | 只看该作者

  【阅读】 P20-21酒精灯的使用,并记忆理解。

  【演示】实验

  取3支试管,各加入3毫升水,将其中一支试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3厘米处加热;另一支的底部与灯心接触加热;第三支的底部放在外焰部分加热,记录上述三种情况将水加热所需时间。

  给试管里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

  1)试管外壁要干燥,

  2)试管口不要对着人,

  3)试管口要向上倾斜45°,

  4)加热时要先预热,

  5)加热后不要立即涌动水洗。

  4、洗涤仪器

  讲述洗涤仪器的方法、注意点、仪器干净的标准。

  【小结】

  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2、给物质加热的方法

  3、洗涤仪器

  四、板书设计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一、药品取用规则

  二、药品的取用

  1、固体药品的取用

  保存:广口瓶

  取用:药匙、纸槽(粉末状)、镊子(快状)

  注意:若不指明用量,一般只须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2、液体药品的取用

  保存:细口瓶

  取用:倾倒

  注意:当不说明用量,一般取1—2毫升

  3、量筒的使用

  4、滴管的使用

  5、正确使用酒精灯

  6、正确清洗仪器的方法

  五、教学后记:学生的动手能力很不错,而且学生的动手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更喜欢化学这个学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9 07:1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