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期我重点看了《体育心理学》的第三部分《体育参与的动力调节系统》,感觉在面临学生时要想使学生参与到课堂各个环节的运动,必须要对学生的心理认知考虑。只有抓住学生心理,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下,个人的需要为基础,由动机、兴趣、态度等多种因素的促进下才能使体育动作的学习事半功倍。
书中指出;体育兴趣是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相联系的意向活动。学生如果对体育活动感兴趣,就会积极参加,全力投入,并且活动的过程中也需要满足并且使体验者得到积极的回馈。所以体育兴趣是体育参加的基本动力之一,兴趣对体育学习师友指向和强化的作用。体育兴趣与体育学习的效果是往往正比的,在日常的上课中也是存在这样的现象。以跑步和前滚翻为例,男生喜欢跑步,争抢第一。女生则对柔韧性、协调性的练习感兴趣。体育活动男生和女生的兴趣点不同,经过几节课的学习后,学生的掌握情况就会出现差异。在身体素质和原有技能水平大致一样的情况下,有体育兴趣的人较无兴趣的人活动效果更佳,这是由于体育兴趣对体育学习或者锻炼具有指向性和强化的作用。
兴趣也是依据不同年龄有所不同;小学生天真活波、好动,具有一大天性就是“玩”。只要是听到玩,能活动就能感受到高兴,兴奋,且不知疲倦。但是实践发现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们也对单一的活动会有厌倦情趣。高年级的尤其明显,如果没有活动的变化和难度的增加,经过一段时间的活动就会变得失去新鲜感,这对活动难易与形式的把控就显的尤为重要。
书中还提到,小学、初中阶段是体育兴趣奠定的基础,关键期。并且兴趣的培养可以通过创设成功的机会(对活动难度的掌握)、创设愉悦的情景(环境因素)、满足需要、教学引导兴趣的多种方式实现。夸美纽斯也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我想除了体育其他学科也是如此。学生有了兴趣,再加以引导,才能对知识掌握的更佳牢固,并且形成良好的习惯。
今后的课程除了对动作的要求外,也要通过教学和组织课外体育活动在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方面多下功夫,除了要设法使学生通过努力取得成功方面完善,还要在学生取得成功或者成就的时候,积极鼓励慢慢的培养学生的荣誉感,慢慢积累兴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