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74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书感悟 读《巨流河》有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2-5 15:09: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今天终于读完了齐邦媛的《巨流河》这本书,思来想去还是觉得应该写点什么。没有买到这本书之前,我从未听说过齐邦媛这个名字,读了这本书我在心底对她充满了敬仰和心疼。她是台湾文学和教育界极受敬重的先生,也是一个纯粹执着的女学者,她的一生可谓是波澜厚重,这本书值得推崇。

这本书从歌声中的故乡启幕,由血泪琉璃战火纷飞叩击心弦,到大学生涯风雨台湾,再到追逐文学躬身实践,齐先生用沉稳的笔触回顾了她的一生,从东北流亡各地,从大陆流亡台湾,她的一生充满了曲折坎坷。随着她的叙述我走进了那个动荡的年代,跟随她的文字感受别样的情感。

书中最揪我心的是的她和张大飞纯净圣洁的感情,有爱情的成分更有超越爱情的挚爱。他们之间除了书信中偶尔情不自禁的只言片语,几乎什么都没有发生,就像是最简单最纯粹的兄妹之情。即便如此,依然是美到极致。

张大飞是齐邦媛的父亲收留的东北流亡子弟,东北沦陷,父母双亡,真正的无家可归。在齐家的客厅里,他是齐邦媛眼里那个不爱说话的人。颠沛流离的生活,硝烟不断的战争,更增加了这份情感的圣洁和纯粹。爱的种子是在什么时候萌芽的?也许是张大飞回头张望伸手搀扶的那一刻吧。

那时候,齐邦媛还只有12岁,和一群男孩子登山,他们走得快而她落在了后边,她蹲在半途的山崖上不知所措进退两难。这时候,在山的隘口里,从暮色山风里,张大飞回头张望,并且回来一步步地将她搀扶下来。那不放心的张望,那一步一步地搀扶,使从小体弱多病而且颠沛流离的齐邦媛感到了安全,感到了脉脉温情。这关切地张望的眼神,从齐邦媛生命的起点,望到了她生命的终点。我想,纯净美丽的情感应该是在那一刻悄然萌芽的。

他们之间的交流几乎是文来字往的书信,从第一封小学毕业的平安家书,到大学二年级的决定由哲学系改为外文系的汇报,七年之间一百多封信,记录了一个少女在残酷战争中成长的心路历程。除了南开中学操场上,临别时的一个短暂的匆匆的拥抱,没有任何亲密的举动来证明他们彼此相爱,更没有任何海誓山盟来可供回味,但是,正因为什么都没有,这份情才更加美丽。

为了报效祖国,张大飞十八岁那年去中央军校报了名,成为一名空军。正如他说,生命中,从此没有眼泪,只有战斗,只有保卫国家。他一心一意进入了保护者的新天地中,在天空迎战进犯的敌机。在他意识到这必死之身,无法给深爱的女孩一个安稳的生活,就果断地切断了这份萌芽的爱情。这个身处战争中的英雄,成了齐邦媛一生的崇拜,永远活在了她内心深处。

张大飞以身殉国之后,齐邦媛皈依了基督教——那正是苦难中的他安放灵魂的所在。她以这样的方式,表达终生的爱和怀念,纪念张大飞凄苦的身世,纪念他真正基督徒的善良,纪念所有和他那样壮烈献身地报了国仇家恨的人。

这段尤为纯粹的爱情让我感到无比的哀伤,为齐邦媛的执着为张大飞的凄苦,为这个世界上存在着战争的无奈。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么美丽的爱情之花还没有开始怒放就戛然而止了,心疼得厉害。可是作为局外人再疼痛也比不上他俩的十分之一,这世界也许根本没有感同身受,在大爱大痛面前,感同身受有时候是那么得苍白无力。

张大飞死了,战争也结束了,盛大的游行狂欢对齐邦媛而言,是万声俱灭。钟情多年却从未倾诉,彼此深念却无缘相伴。告别心爱的人,告别苦难的时代,从此开始一个人的波澜壮阔。之后相遇的黄君、愈君都是爱慕齐邦媛的优秀男子,都因她的心有所属关闭了情感的心门,有缘无份也许就是这样一种情景吧。

流光向前,战争纷扰,父母南北分离,无奈齐邦媛孤身一人来到台湾。直到台大罗裕昌的出现,在朋友们的撮合下,成就了这份姻缘。这对相濡以沫的夫妻同甘共苦,既相夫教子又成就了自己的事业,齐邦媛的人生归于圆满。

多年以后,齐邦媛说:“张大飞的一生,在我心中,如同一朵昙花,在最黑暗的夜里绽放,迅速阖上,落地。那般灿烂洁净,那般无以言说的高贵。”这段圣洁的爱情,还没有开始就归于平静,又融入永恒。

斯人已逝,生活还得继续。“中国不亡,有我!”作为传承了南开精神的学子,齐邦媛走向一条纯粹的文学之路,她以柔韧的魄力献身学术,以博大的情话播撒种子,从波澜壮阔到波澜不惊,从个人感怀到家国深情,从小情绪到大情怀,她一生的历练彰显了她一世的文学信仰以及她对文化尊严的尊重和成全。

齐邦媛毕业于国立武汉大学外文系,读书求学时成绩斐然,在台大教学为人师表时成就卓越,这个一个柔弱的女子一生过得绚烂精彩,着力于西方文学研究,英文诗更是熟记于心,朱光潜的英诗课开启了她英美文化诗魂的兴趣,使她一生致力于文学钻研,活出了一个醉心于文化的知识分子的纯粹与温和。

说说齐邦媛的父亲齐世英吧,他是民国初期东北的精英,温和儒雅英俊挺拔,曾留学于日本和德国,一生颠沛流离情系国家,前半生气宇轩昂谈笑儒雅,一心为国活得气壮山河,后半生因失乡辱国壮志情怀付诸东流而郁郁寡欢。这位东北的铁汉子,从“惊天动地”到“寂天寞地”,一生英明,一世仁爱。我想,这也是齐邦媛能如此优秀的主要原因吧,文化和爱国的传承是此书的生命线。

纵观全书,我觉得温和、明净应该是齐邦媛显著的文字特征吧,《巨流河》见证了大半个世纪的中国和台湾史,内容极其丰富,无论是个人的情感生活还是战乱逃离,齐邦媛的表达一直是优雅、柔和、克制、谦卑的,身处风云变幻的时代,经历大起大落的家变,轻触悲喜交集的爱情,感慨至纯至性的友谊,她都以温和洁净的文字以波澜不惊的方式娓娓道来。无论是大悲至痛,还是大喜大欢,都有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的从容,更有静望天空云卷云舒去留无意的定力。如此平和安宁,在承受生命之重时能举重如轻,在接受生命至轻时亦能举轻若重。这样的女子,是多少人一生修炼也无法达到的境界。

最吸引我的是齐邦媛自带光芒的人格魅力,无论何时何地她都有许多相知相契的朋友,同事同学,亲情友情,她一直给予人温暖的力量,一起走过的日子,成了生命中最美好的记忆。

这本书我读得很慢,有一种不忍猝读的意念,也有为自己浅薄无知的汗颜。那个动荡不安硝烟弥漫的年代,那个触目惊心不忍直视的时期,有多少的英雄豪杰为此殉职,家国情怀是那一代人刻骨的信仰。我们的国家曾经千疮百孔,如今日益强大,期中的艰辛是身居和平安静中的我们不能体会的。有了大国的富强,才有小家的幸福,我们是多么幸运!什么是爱国?什么是大情怀?人不同,想必想法也迥异。这个世界上平凡的人应是大多数,那么做好自己温暖他人,好好工作用心生活,小家和谐大国安宁,也许就是我们的最朴素最能触手可及的目标吧。

王德威在书后的书评里说,我们与齐先生一起回顾她的似水年华:那英挺有大志的父亲,牧草中哭泣的母亲,公而忘私的先生;那唱着《松花江上》的东北流亡子弟,初识文学滋味的南开少女,含泪朗诵雪莱和济慈的朱光潜;那盛开铁石芍药的故乡,那波涛滚滚的巨流河,那深邃无尽的哑口海,那暮色山风里、隘口边回头探望的少年张大飞……如此悲伤,如此愉悦,如此独特。

读完这段话,我合上了这本书,这段阅读算是画上一个句号。是啊!齐邦媛活得如此悲伤,如此愉悦,如此独特!齐邦媛的文写得如此悲伤,如此愉悦,如此独特!

书封面的背后写着:献给——所有为国家献身的人。让我们向这所有人致敬!感谢他们的付出,让我们的祖国能日渐强大,让我们能活得如此舒适。感念于心,感恩于行。爱国不是一句话,践行于细微之处,是我们每个人对国家最好的爱。

好吧,新的一年即将开启,让我们每个人都能好好地,好好地,好好地生活。

大爱无疆,静水深流。用这句话作为这篇读后感的结束语吧,想来还算妥帖。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8 00:2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