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试卷概况:
本次试卷题型和中招一致,分值和时间也和中招一致,只是一测试卷考查课内容比中招范围小很多。这套考试卷难易适中,稳中有变。文言文中有一道划分句子节奏,这一题型在河南省中招试题中没有出现过,但是在其它省市和全国高考均出现过,所以我们在复习中没有复习到。
二、学生成绩分析。
九年级总体平均分为75.25,两个重点班2班83.53,5班82.6,其它四个班依次是一班 68.43, 三班73.67,四班68.67,六班67.54。总体上年级平均分刚超过及格分,从试卷难易程度上取得这个平均分还是有点不理想。各班来看:二班超过五班,平均分领先一分,值得肯定;平行班三班遥遥领先,值得肯定;其它三班齐头并进,相差不大。
年级优秀人数只有两人,最高分99(连一百分都没上),很不理想,全年级90分以上才26人,少之又少,可见培优任务堪忧,尖子生不多,尖子生又不尖,这是这届学生学生的现状,通过半年的努力没有太大提高。年级不及格人数不到一半,所以平均分超过及格线,低于50分的全年级只有8人,全校人数共299人,低分现象可以消灭的。
三、学生答题分析。
第一大题,积累与运用。
字音字形的两道选择题竟然全对的了了无几,全错的大有人在。这届学生的基础知识真的很是薄弱,也曾下功夫默写改正落实,但是学生就是记不牢固,其中百分之八十的字词都复习到,可学生还是照错不误,怎么办呢?一测范围小,学生还有很多都能见到,那二测、中招呢,大海捞针,不着边际,别看4分的小题,想要全对那是得下功夫的,并且要功在平时,注重日常积累。
8分的古诗文默写这在往年我教的九年级中全对的很多,没想到这届又刷新了我们的认知,反复默写强调过的考到原题照样写错,我们想着,我们比别的学校差的地方在于这道题上吧。不能拿着他们和往届比,以后古诗文默写要作为重中之重的复习内容。
补写句子今年考的难度不大,分值不高,学生在第一句补写上正确率高,这说明有的学生已经会根据上下句,补写句意连贯完整的句子了,可以值得肯定。
材料题考查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传统文化在试卷中以各种各样的题型进行考查,这是大趋势,我们意料到了。考查的题型有对材料的概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对谦敬词的使用,以及《水浒》名著中义的解读。其中谦敬词没有提到过,但是有的学生在生活中使用过,所以有的学生写的很好。而有的学生就是胡写全错,这也是拉开分数差距的一题,可见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考题就有多么出人意料又意料之中。名著题中学生概括故事情节还行,可是结合故事情节谈谈对义的理解,有的学生对议论文中发表看法,那是一头雾水,无从下手。
第二大题,现代文阅读。
第一个阅读段记叙文《父亲到死,一步三回头》,文章字数在千字以上,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跟不上,看都看不太懂;再加上有道有难度的题,结合文段内容,分析文章是如何表现父亲形象的。这道题很多学生都按照原来讲的题型结合文段内容,分析父亲人物形象了。看来除了阅读理解要加强外,审题也需强化。
第二个阅读段议论文,有关传统文化怎样与时俱进的话题,真的很是与时俱进。本来九年级刚学议论文,掌握不扎实,这次有两道新题考的很细很具体,(一是议论语言的生动性特点如何体现;二是举例论证方法有何特点)学生都不知如何去答题,包括好学生。
总之,阅读理解是这届学生的又一短板,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又是一个很难啃的硬骨头,需要进行专题复习。
第三大题,古诗文阅读。
一篇课内外对比阅读和一首古诗词赏析。这道14分的大题大部分学生做的很差。一是词语解释有课外文言文和成语中的词语,学生语感差,选择有难度;二是断句节奏是新题型,学生几乎考蒙,也是对课外文言文连看都看不懂,怎么做题。诗词赏析差的可怜,满分4分平均分不到一分多一点,学生学得不够扎实,似是而非,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古诗词赏析变成考点考查学生也真的是可能理解但不会做题了。
第四大题,作文。两个题目任选其一,第一个半命题作文《 过,才明白》,第二个是材料作文。学生大都按要求写了第一篇作文,且能扣题去写。整体来说也就作文还能说得过去,全年级平均分43分以上。这是学生能抓到分的,没有出现作文不写的情况了,算是值得肯定的。
四、改进措施及目标。
综上分析,下学期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 加大专题复习力度,且对各考点精讲精练。
2. 向课堂要质量,每节课要有目标、有落实。
3. 继续加强培优补差。
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我们这一届的学生一定会铸造新的辉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