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最后一次校内测试落下帷幕,面对着此次成绩,与以往成绩相比,我的心中油然升起的是一种深深的自责与恐慌,我将此次百分制的成绩,核算成120分的,结果显示本学期校内测试的四次成绩都呈现直线下降趋势,这让我忧心如焚,不得不静下心来反思这半年来的教学。
一、就成绩本身来分析
语文试卷虽然每次考题不同,难易程度略有差异,但总体上相差不大,也就是说平均分可以有上下浮动,但不可能一直下降。而这半学期平均分从最初的88.1,到82,7,再到69,最终落到65.52,看着从第三次月考大幅下降,到最后一次跌入低谷,这后半个学期简直就是徒劳。最高分、优秀率、及格率的降幅也同样触目惊心:113,106,99,94.8;优秀率:11.5%,7.7%,0%,0%;及格率:84.6%,78.8%,51.9%,35.3%。这样的奇怪现象是我任教以来从未遇到过的,我第一次为此纳闷、深思,是我不会教了,还是学生根本不会学。
二、分析本学期教学策略的误区
本学期教学过分看中课本教学,课堂延展不够,课后阅读分析训练没跟上,究其原因我分出一下几个:
(1)学期初鉴于学校的警告没能让学生买一本语文辅导资料,虽然也印制卷子,但毕竟不能每篇课文都印,一单元一套卷子,虽然有科大讯飞智慧课堂支持,但语文文字过多,在平板上做题不能一目通观文段与题目,也不能在文段上标记关键词句,做起来甚不方便,做完后讲评时题目又无法单独调出来,又是很不方便,因此布置了几次之后,就不愿再用了,就一个基础训练,课内的题目课堂上几乎都处理完了,课外的拓展题目有太少,所以整个学期明显降低训练力度,正所谓光说不练假把式,没有充足的训练学生遇题的解题思路完全不清晰,答题完全胡拼乱凑,最初有七年级训练的底子在,表现不明显,后来半学期之后渐渐遗忘,做题无思路的问题开始愈来愈明显。
(2)课堂上讲的太多,读的太少,练的太少,学生只是在老师的引导下似乎理解了,但其实是被动的,印象不深刻,领悟的也不透彻。所以觉得花了大气力弄课堂教学,课堂内容很充实,学生也都参与了,但就是没有成效,遇题不会答。其实现代文与诗歌的教学,本来就是一篇文章、一首诗抓住几个重点解决即可,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倒是走入了贪多嚼不烂的误区,下半年的课堂必须转变课堂结构,加强课内到课外的延展,且加强训练量,在不断训练中夯实解题技巧。
(3)在抱团取暖中迷失了自我,本学期学科组所有课内外活动都保持一致,看起来是大家有商有量,团结奋进,但实际上是迷失自我,忘记了各自的班情、学情和自我对教材的挖掘感悟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变通与完善。在这半年里,我时时都有一种被裹挟着前进的感觉,缺少了对自我的审视与剖析,找不准自己的方向,大家这么干,我也这么干,好像很心安,其实很心焦。对我这样已经教学十多年的老手,应该对于工作能泰然处之,游刃有余,但是今年挨批的日子总令我如履薄冰,诚惶诚恐,原有的信心轰然崩塌。经验主义是有弊端,但抛弃经验盲目跟风、无头绪摸索就一定好吗?有时候想要到达的方向和所行进的道路未必切合,优秀的经验当然要借鉴和运用,但更不可迷失自我,不看实际,盲目跟风。
鉴于上述反思问题,在下学期教学中我会及时扭转,根据八一班语文的现状,制定适合的可操作的措施,转变课堂模式,回归自我调整的状态,让学生尽可能的多做多练,多涉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外知识,尽快扭转成绩步步回落的局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