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晃,2019已过去三天。好像每天的忙碌让我们连日子都顾不得算了。大概是博客的影响,让我渐渐的想要把内心的想法记录下来。
无意间翻到去年(呵呵,2018已是“去年”的字眼了)11月份的日历,给自己的月度关键词是:从模仿走向内化。因为我们学校90%以上都是上班不足三年的新老师,因此对于备课、磨课很多时候就要参考网上的优秀案例。所以在那一个月,疯狂的听课,记笔记,学习优秀老师的教态,反复斟酌他们的每一句话。作为一名教师,突然觉得研究课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或许一件事情做的久了就会慢慢的对它产生兴趣,能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也是一件满足的事情。为了让我们这些新教师“拔节式”的成长,我们可爱的校长总会想出一些让你不得不进步的举措。喏,期末复习要听我们的复习课。这让曾经考试就指望着刷题的我们有些紧张了。但不得不说,我们90后属于那种不主动找事,但事来了不怕事的风格。说干就干,年级组教研,把知识分模块梳理,一个年级四个老师,一本书也刚好能分为四部分,数与代数部分可以分为三大模块,一二单元知识点较少,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及人民币的换算可以合并作为一个课时。第三、五、八单元都是乘法,可以整合为一部分,2个课时完成。三、九单元都是除法,又可以作为一个课时。图形与几何在第四、六单元,知识点不难,可以合并为一个课时。就这样,一本书的内容各自认领任务,开始做教案。
我承担了第一部分,简单的知识便是要求细节,因此,在设计的时候,想一想孩子们的易错点,设计有梯度的题目,二年级的孩子也要逐步培养他们归纳总结的能力,引导孩子们思考、表达,自己总结做题方法。当然算理也是不能少的。就这样,顺着顺着,不一会的功夫一篇教案就成型了。在搜集素材的过程中,甚至觉得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找有趣的材料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当然,预设与生成肯定有一定的差距。且看明天孩子们的表现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