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46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与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3 15:28: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与反思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3.1 从算式到方程
3.1.2   等式的性质
1.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对等式进行变形.
2.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一元 一次方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玩过跷跷板吗?它有什么特征?
翘翘板的两边增加的量之间到底满足什么关系时,翘翘板才能保持平衡?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应用等式的性质对等式进行变形.
    例1:用适当的数或整式填空,使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1)如果2x+7=10,那么2x=10-_______;
(2)如果-3x=8,那么x=________;
(3)如果x− =y− ,那么x=_____;
(4)如果 =2,那么a=_______.
    解析:(1)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1),在等式两边同时减去7可得2x=10-7;
(2)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2),在等式两边同时除以-3可得x= ;
(3)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1),在等式两边同时加上 可得x=y;
(4)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2),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4可得a=8.
故答案为:7,-8 3 ,y,8.
    方法总结:运用等式的性质,可以将等式进行变形,变形时等式两边必须同时进行完全相同的四则运算,否则就会破坏原来的相等关系。
    例2:已知mx=my,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x=y         B.a+mx=a+my
C.mx-y=my-y   D.amx=amy
    解析:A、等式的两边都除以m,根据等式性质2,m≠0,而A选项没有说明,故A错误;B、符合等式的性质1,正确.C、符合等式的性质1,正确.D、符合等式的性质1,正确.故选A.
    方法总结:本题主要考查等式的基本性质.在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字母,等式仍成立,这里的数或字母没有条件限制,但是在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或字母时,这里的数或字母必须不为0.
    探究点二: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例3: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
(1)4x+7=3;                     
(2) x- x=4.
    解析:(1)在等式的两边都加或都减7,再在等式的两边都除以4,可得答案;
(2)在等式的两边都乘以6,在合并同类项,可得答案.
    解:(1)方程两边都减7,得4x=-4.
方程两边都除以4,得x=-1.
(2)方程两边都乘以6,得3x-2x=24,
x=24.

方法总结:解方程时,一般先将方程变形为ax=b的形式,然后再变形为x=c的形式。
三、板书设计
1.等式的性质1:等式的两边同时加(或减)同一个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即如果a=b,那么a±c=b±c.
2.等式的性质2 :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是等式.
即如果a=b,那么ac=bc;如果a=b(c≠0),那么 .
3. 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

    本节课采用从生活中的跷跷板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采用类比等式性质创设问题情景的方法,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教给学生类比、猜想、验证等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善于动手、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疑、解疑,组织活泼互动、有效的教学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大胆猜想,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力求在整个探究学习的过程充满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体现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9-1-3 15:28:09 | 只看该作者
3.1.2   等式的性质
教学目标:
1.了解等式的两条性质.
2.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用等式的一条性质)一元一次方程.
3.渗透“化归”的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和应用等式的性质.
教学难点:应用等式的性质把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化成“x=a”.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用估算的方法我们可以求出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你能用这种方法求出下列方程的解吗?
(1) 3x-5=22;  (2) 0.28-0.13y=0.27y+1.
第(1)题要求学生给出解答,第(2)题较复杂,估算比较困难,此时教师提出:我们必须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其他方法.
二、探究新知
1.实验演示:
教师先提出实验的要求,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实验的过程,思考能否从中发现的规律,再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你发现的规律,然后按课本P81图3.1-1的方法演示. 教师可以进行两次不同的实验.
2.归纳:
请几名学生回答前面的问题.
3.表示:
问题1:你能用文字来叙述等式的这个性质吗?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必须说明:等式两边加上的可以是同一个数,也可以是同一个式子.
问题2:等式一般可以用a=b来表示.等式的性质1怎样用式子的形式来表示?
如果a=b,那么a±c=b±c.
字母a、b、c可以表示具体的数,也可以表示一个式子.
4.拓展:
观察课本P81图3.1-2,你又能发现什么规律?你能用实验加以验证吗?
然后让学生用两种语言表示等式的性质2.
如果a=b,那么ac=bc;
如果a=b(c≠0),那么=.
  问题3:你能再举几个运用等式性质的例子吗?
5.应用举例:
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我们可以运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
例1:课本P82例2
分析:所谓“解方程”,就是要求出方程的解“x=?”,因此我们需要把方程转化为“x=a(a为常数)”的形式.
问题 1:怎样才能把方程x+7=26转化为“x=a”的形式?
问题2:式子“-5x”表示什么?我们把其中的-5叫做这个式子的系数.你能运用等式的性质把方程-5x=20转化为“x=a”的形式吗?
例2(补充):小涵的妈妈从商店买回一条裤子,小涵问妈妈:“这条裤子需要多少钱?”妈妈说:“按标价的八折是36元.”你知道标价是多少元吗?
要求学生尝试用列方程的方法进行解答.在学生基本完成的情况下,教师给出示范.
三、课堂练习
1.分别说出下列各式的系数:
3x,-7m,,a,-x,.
2.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
(1) x-5=6;  (2)0.3x=45;
(3)-y=0.6;         (4)y=-2.
3.七年级3班有18名男生,占全班人数的45%,求七年级3班的学生人数.
四、课时小结
谈谈对“化归”思想的认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9 09:3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