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2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是什么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课堂走向 ——小学数学听课有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9 11:20: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节课中,除了依据课程标准、学习目标设计、实施学习活动本身,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对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方向、学习态度、学习动力都会有很大影响的,就是教师在课堂中即时的评价反馈,包括我们的引导性语言。



例1:一节二年级数学《解决问题》课上

课上,小组分别展示解决租车问题的研究成果,第一组、二组、三组分别展示了1种、2种、4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时,第四个组展示了2种解决方法,组长介绍完,问组员还有什么补充吗?其中一个组员高高把手举起:有,其实还有别的方法。

师:嗯,是的。请回去。

可否:

1.请你说说其他的计算方法吧。

2.这些方法是什么时候想到的?(是刚才组内活动?还是听完其他组汇报之后?)

3.你可真的会学习,我们经常能从同伴和其他人身上学到很多东西,边倾听边思考,就会有收获。



例2:一节六年级数学《求百分率》课上

学生分小组比较哪家绿化公司可以在公园建设中竞标成功,前三个组都通过成活率进行比较,得出结论,这时,最后一组比较了死亡率。

师:对他们组的学习结果,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他们计算的角度很新颖,我们计算的是成活率,他们计算的是死亡率。

师点头后,没有再做任何回应,直接进行到下一个学习环节。

可否:

1.计算死亡率能解决这个问题吗?为什么?(指向解决的问题本身)

2.解决一个问题,时常会有不同的思考角度,只要方法得当、能解决最终的问题,都是可以的。也希望同学们在以后遇到问题时,可以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另外这也给我们带来了启发,今后在遇到他人解决问题思路、方法不同时,不要急于否定,先听先想,再下结论。



例3:一节六年级数学《百分数》复习课上

一个孩子表达完小组学习结果,其他组评价后,这个孩子进行了反思:自己得了几个B,是自己表达虽然清楚,但有重复、不够简洁。说要不断改进。

师:他进行了反思,还是自我反思。

可否:你能够根据评价表主动反思,很好。会反思是一种非常可贵的品质,凡有进步、有成就的人身上,一般都有这种可贵的品质,只有不断得自我反思,才能不断得进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9 11:20:34 | 只看该作者
互评时的导向:

很多课堂注重学生互评,但很多小组展示后,其他同学都给出了这样的评价:说得有点磕巴、表达不够流畅、我觉得他们的建议可行性不强……教师不置可否、并无引导。最终导致很多学生眼里只有“问题”,有的甚至直接挑刺:他们说得也太不好了,跟我们比差远了。

当然也有些说:他们说得虽然有些磕巴,希望以后能说得更好。

老师大多:

1.嗯,这是你们的建议。

2.好的。

3.希望你们改进。

……

其实这个时候,最需要教师有明确的价值标准和判断:评价不是挑毛病。

评价必须遵循:一是善意的,二是有用的,也就是要有具体的建议,别人能通过你的评价改进。

比如,当学生给出这样“找问题”的评价后,教师可以追问或评价:

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让下次说得时候不磕巴?

老师这么大了,有时在紧张或者准备不充分的时候,也会有这种情况,这很正常,当然,准备充分、多加练习能帮助我们更好的避免这种情况。

那你觉得他们可以怎么改进?

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感谢你的建议,这对他们一定会有帮助。

除了指出不足,你还能给出建议,这太好了,我相信他们更需要的就是你的建议。

除了语言表达方便,你对他们的其他方面还有评价吗?

你能发现别人的优点,这很了不起。



l  反思:

有时我们常说,同课千面,即使同一篇教学设计,上出来的味道、目标达成度和深度却千差万别。除了教学设计本身,除了学情的差别,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这犹如一波波潮水一样的即时反馈的推动力,让我们的课堂走向了不同的方向。

我们现在的课堂,仿佛从“只有教师”这个极端到了“只有学生”的另一个极端。

学生主体作用必须有,但是教师的引导作用也必不可少。教师在学生发言时、活动时不过多干预,并不代表教师什么都不做,任其发展,以至于对学生的学习走向不再敏感。我们要做的是对学科核心维度、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深度认知、准确把握及恰当应用,在大方向不跑偏的情况下放手,但该出手时必须出手。

现在的课堂需要还我们教师吗?当然需要。只是我们出现的时机和目的已不同以往。那我们就要好好思考,当完善的学习活动设计完成后,在课堂实施中,什么时候需要我们?究竟需要我们做什么?这是我们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方式中需要不断追问、不断反思的问题,也是我们在教学行为中要不断调整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0 06:0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