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
首先感谢区教育局,给我这样一个机会,作为教师代表,在这里向大家汇报我这几年作为区学科带头人的工作感受,在座的都是我们区内的教育专家,所以我感到非常惶恐,领导的要求是说一说成长的经历,那我就更加的惶恐,因为谈不上成长,也没有取得什么成绩,只不过是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所以只能在这里向大家汇报一下我的工作历程。
从参加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二十年,如果把这二十年分段,我觉得我的教育历程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王国维先生曾经用三句词阐述人生的三大境界,我这里借用一下,当然谈不上境界,只能说是我的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作为一名教师,我觉得我们应该有目标,有追求。所以刚刚走上讲坛的时候,我就想,要把工作做好,把书教好,让我的学生们都有所收获。 在师范学院读书的时候,师院的教学楼前面有两句的标语: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也不知道现在这标语还在不在,但是,在我的心里,始终没有忘记这两句话,一直到现在,依然还记得。也正因为一直不敢忘记,所以一直都在努力。但那个阶段应该是我最为迷茫阶段,努力地想去把工作做好,但是却不知道努力的方向。所以虽然很努力去上课,去学习,去模仿,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充满着骨感。因为缺乏积淀,所以在教育教学工作上困难重重,一谈起教学,那真是理不断,剪还乱,抬眼望去,高峰林立,低头一看,不知路在何方。
也有过一段时间,想用时间来弥补教学方法上的不足。最后发现,教学还是要有方法,要有理论,要思考,要沉淀。如何去沉淀自己,去积累自己呢,于是我开始我教学生涯的第二个阶段,借用欧阳修的词来说,就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我积累自己的方法归纳起来就是三个:反思、阅读和书写。
当时每上完一节课,都会逼着自己去反思这节课的成功与失败之处,什么地方没有处理好,什么地方没有讲透,什么地方如果换一种表述形式效果是不是会好一点,当学习了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后,总是想,能不能在自己的班上试一试,有哪些地方不合适,应该如何去改造它。当时带两个教学班,在一个教学班完成教学之后,利用课间时间去思考上面的这些问题,马上到另一个教学班去实践,观察教学效果,是不是好了一点,还有哪些改进的地方。时至今日,教学后进行反思,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也延伸到我工作的其它方面,使我受益不少。
沉淀不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育理论浅薄,所以很认真地去读书,我还记得我读的第一本教育书籍是《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是一本很有名的书,但是真正完全读完的应该不多。当时也怕自己会半途而废,所以给自己定下了任务,每天读一篇,而且一定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写下自己的读书心得。我用近一年的时间才把这本书读完,每一篇都或长或短的配有一篇读后感。所以完成这本书的阅读后,我也养成了书写的习惯。其实对一个数学老师来说,写东西真的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如果没有当时的坚持,我可能到现在也写不出一篇像样的东西来,所以很得益于自己的坚持,当然这种坚持也一直持续到现在,现在每天都会去读一点书,然后不管长短,都要记一点心得。
很多时候,人的成长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当我静下心来,去认真地反思、立刻和书写的时候,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自己的眼界和能力。
王国维先生说的人生的第三层境界是: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种举重若轻,信手拈来的境界,可能是我终其一生都无法达到的,但我会把它作为我努力的方向。目前,我只能说,经过一些积累,在教学上,有一点自己的心得;在教研上,有自己的一些看法。这些心得和看法,有些形成了文字,发表在一些教学期刊上;有些也就随手记在博客里,其实都是一些没有什么价值的东西,对别人未必有什么帮助,但是对自己,倒是我教育生涯的一道道痕迹。有时候自己也会去翻看一下,提醒一下自己,原来我曾经如此的努力,现在也不应该太懈怠,算是对自己的一种鞭策。
我很喜欢张xx先生写过一本书,叫《教育是慢的艺术》,其实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还是学校,成长、蜕变的过程都是缓慢而艰难的,学生的成长是这样,老师的成长是这样,学校的发展其实也是这样,没有什么是可以一蹴而就,但只要我们一直在努力,一直在改变,那么终有一天,我们会破茧成蝶,收获美丽。其实即便我们真的不能化茧成蝶,一只努力的青虫也可以是很美丽的,如果大家认真观察它的话,比如说像我这样的一只青虫,可能我一生也无法长出美丽的翅膀,但是我觉得我的教育生涯也是美丽的。
最后再次感谢区教育局给我这次发言的机会,也感谢我们单位的领导给我的帮助和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