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23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校长45分钟有话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4-16 10:0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国著名教育学者肖川在其《办好学校的策略》一书中写到:办好一所学校,需要有三大支柱:一是一个优秀的校长和以他为核心的领导班子——对于学校的领导和管理,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和管理,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和管理(苏霍姆林斯基);二是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大到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小到学校的规章制度,都要靠教师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去落实与体现;三是优良的学校文化,包括有为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所提供的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及丰富的读物。

    面对新世纪的教育转型,在新的学校教育的价值观的背景下,今天怎样衡量一所学校的办学质量?有学者认为最重要的指标是:学生的成长度——即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成长的幅度。作为校长,要真正关注学生的成长度,就需要有一种高远的追求。

    不管是从办好一所学校的策略角度出发,还是从办学质量角度出发,都让我们必须将视角聚焦课堂。聚焦课堂,首先聚焦在课堂教学价值观重建的认识与实践上。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校长45分钟有话说。

一、“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因由

价值决定方向,观念决定行为。

   教育活动不可能回避价值问题。纵观历史,每当社会发生重大转型时,人们对教育的批判,往往是从价值批判始,以重新认识教育的价值和目的始,并且以此为依据和出发点,再对现实的教育活动作出更具体的评析,提出新的原则、方案乃至方式方法。今天,我们正处在这样一个时代——以课程改革为背景的转型时代。

    然而,当课程改革进入到学校实践时,透过一节节课,我们看到的是在学科教学领域中,大部分教师对教育价值的选择还停留在“传递知识”上。诚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确实要关注教学目标是否落实,但是,教师从教材出发制订的关于知识点的教学目标,围绕着知识点的教学设计,并没有很好考虑到学生已有的基础和可能达到的水平,更没有考虑到课堂教学是为了学生思维的进一步发展,所以教师只是关注了学生掌握知识点的情况,而没有关注到学生在课堂中深层次的思维状态。从本质上反映了教师对"人"的忽视。课改以来,由于教师长期的习惯已形成的思维定势,关注人被生硬地加入原有课堂教学框架,相对原来只是关注教案的演绎和完成,无疑是前进了一步,却又表现出为关注"人"而关注"人"。这种教学行为的背后是一种简单的迭加的思维方式。这种迭加的思维方式导致了教师的课堂教学只能改其表而不能改其里。

    为此,校长需要与教师一起将框架拆散——对自己的教学实践作批判性的反思,找出自己教学行为、言语背后深藏而实存的教学价值观;需要与教师一起探讨新的课堂教学价值观的内涵与功能,进而在教师的头脑中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并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持久地去实现。

    为此,校长45分钟有话说首先需要从课堂教学价值观上去解读教师,通过解读教师,进而去发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价值观上的发展空间。

二、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价值观的核心理念。

    华东师大叶澜教授认为,新课程背景下各学课教学共通价值观的核心理念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中课堂教学的价值观需要从单一地传递教科书上呈现的现成知识,转为培养能在当代社会中实现主动、健康发展的一代新人。

    据此,校长应引导教师认识到:学科、书本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是“育人”的资源与手段,服务于“育人”这一根本目的。“教书”与“育人”不是两件事,是一件事的不同方面。在教学中,教师实际上通过“教书”实现“育人”。只关注现成知识传递价值的教师,实际上是在“育”以被动接受、适应、服从、执行他人思想与意志为基本生存方式的人。青少年学生内在于生命中的主动精神和探索欲望,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常常受压抑,甚至被磨灭。这种情况不改变,教育将成为阻碍社会和个人发展的消极力量。校长应引导教师明白:今天的中小学教育,应把形成学生主动、健康发展的意识与能力作为核心价值,在教育的一切活动中都要体现这一价值。

三、新课程背景下学科教学价值观。

学科教学价值观的重建直接关系到每个教师如何认识自己任教的本学科的具体价值。

    具体而论,校长要引导教师如何从本学科(课堂)出发,为学生提供不同的路径和独特的视角;发现的方法和思维的策略;特有的运算符号和逻辑;提供一种唯有在这个学科的学习中才可能获得的经历和体验;提升独特的学科美的发现、欣赏和表达能力。唯有如此,学生的精神世界的发展才能从不同的学科教学中获得多方面的滋养,在发展对外部世界的感受、体验、认识、欣赏、改变、创造能力的同时,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生命世界,体验丰富的学习人生,满足生命的成长需要。

例如:数学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

    数学教学除了数学知识本身以外,至少还可以提供学生特有的运算符号和逻辑系统,使学生具有数学的语言系统;可以提供学生认识事物数量、数形关系及转换的不同路径和独特的视角,使学生具有数学的眼光;可以提供学生发现事物数量、数形关系及转换的方法和思维的策略,使学生具有数学的头脑;可以提供学生一种惟有在数学学科的学习中才有可能经历和体验并建立起来的独特的思维方式。

    而当下各学科的课堂教学实践较难实现自身的独特育人价值,究其因由在于长期以来,学科的育人价值被忽视或受局限。

   为了克服学科育人价值贫乏化现象,校长要引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主要进行如下的自我更新:

——以学科知识的内在结构作为育人资源 ;

——以学科知识创生和发展的过程作为育人资源 ;

——以学科知识发明的人和历史作为育人资源 ;   

——以学生的学习基础和生活经验作为育人资源 ;  

——以开放的问题设计提升学科教学为育人资源。  

四、课堂教学设计中价值观的具体综合实践

   1.按育人价值实现的需要,重组教学内容。

  学科育人资源的开发,校长还需要引导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对现有教学内容作两方面的重组与加工:

  第一,将知识按结构关系进行重组。把学科的书本知识按其内在的逻辑组成由简单到复杂的结构链,基本上以结构为大单元策划教学内容的组织,使贯穿教学的认知主线呈现出结构的逐步复杂化。应当让教师实践——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最有效率的是掌握知识结构和运用知识结构。结构具有较知识点要强得多的组织和迁移能力,这样不仅是让学生对与结构相关的知识的牢固掌握和熟练运用,直到内化,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具有发现、形成结构的方法及掌握和灵活使用结构的能力。这对于学生在陌生复杂的新环境中能用综合的眼光去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具有基础性作用,是身处复杂多变时代的人生存、发展所需要的一种基础性的学习能力,也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可自我增生的重要基础。

      第二,将结构化后的以符号为主要载体的书本知识重新“激活”,实现与三方面的沟通:书本知识与人类生活世界沟通;与学生经验世界、成长需要沟通;与发现、发展知识的人和历史沟通。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使知识恢复到鲜活的状态,与人的生命、生活重新息息相关,使它呈现出生命态。具有内在生命态的知识,最能激活、唤起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兴趣、信心和提升他们的主动探求的欲望及能力。教师在寻找这三方面联系的同时,也拓展了自己的认识领域,并把注意力从研究教学内容转向学生的前在状态、潜在状态、生活经验和发展的需要,这是实现由“教书”为本转换到通过教书来“育人”的十分关键的一步。

    2.课堂教学设计中大力开展“长程两段”式教学设计

    为了更好的实践课堂教学价值观,在学期教学时间的整体分布上,校长可以引导教师打破“匀速运动”式的按章、按节、按知识点,对课时作近乎均等配置的传统方式。开展“长程两段”教学设计,将每一结构单元的课时分为“教学结构”和“运用结构”两大阶段。

    在“教学结构”阶段主要用发现的方式,让学生从现实的问题出发逐渐找出知识的结构,体验、学习、形成发现结构的步骤与方法意识;通过总结形成以知识结构、方法结构、步骤结构为主的,综合地学习某一方面内容的“类结构”模式。这一部分的教学时间可适度放慢,让大多数的学生有一个充分体验发现和建构“类结构”的过程,意在通过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教师的充分互动,使设计的“类结构”以逐渐生成的方式,转化成为学生自己的“类结构”提供教学时间的保障。在此基础上进行“运用结构”的教学阶段,即学生运用掌握的“类结构”,自主学习同类结构的新内容的第二教学阶段,就能以加速的方式进行。

3. 综合设计弹性化的教学方案

    以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发展价值观指导下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设计方面要完成的最后一个综合,就是将每节课具体要教学的内容与教学过程的事先策划结合起来,构成“弹性化的教学方案”。今天的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课的动态生成,但并不主张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信马由缰式的展开教学,而是要求有教学方案的设计,并在教学方案设计中就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时间与空间,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

    目标有“弹性区间”,这既是为了顾及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也考虑到期望目标与实际结果之间可能出现的差异。

    过程的设计也要有“弹性区间”。教学过程的设计重在由何开始、如何推进、如何转折等的全程关联式策划。至于终点,何时嘎然而止,并不是绝对的,重要的是水到渠成,不是硬性规定的步子大小与全班齐步行进。过程设计的“弹性区间”,可以通过不同的作业、练习、活动来体现。过程设计还要策划教学行进中的教师活动、相应的学生活动,组织活动的形式与方法,活动效果的预测和期望效果的假设,师生间的互动方式等一系列方面,最后形成综合的、富有弹性的教学方案。

  这一新的设计要求,较之设计出精细的提问、预定标准答案,写下教师上课要讲的每一句话,准确计算好一节课不同环节的时间分配等典型传统教学方案的风格来说,似乎线条要粗得多,留下了太多的不确定性、可变换的弹性目标、空间和时间。然而正是这些不确定性和可变因素的引入,使课堂教学有可能更贴近每个学生的实际状态,有可能让学生思绪飞扬,兴趣盎然,有可能使师生积极互动,擦出创造的火花,涌现新的问题和答案。

五、实现“课堂教学价值观重建”的实践建议

    为了改变当前“课堂教学价值”不清、不明、不力这一状态,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校长在研究课堂教学的改革实践中,一方面要求教师学习相关的理论,改变自己头脑中的各种相关观念。另一方面,则要求在实践中尝试用新的观念指导自己的教学的设计、课堂教学行为和教学后的反思,逐渐走出传统,重建课堂教学。这一从观念到行为的变革,需要校长及其一班人在管理上加大研究,寻找策略。同时学校领导一班人还应通过参与研究、走课、听评课等活动进行落实。以下几个建议可供参考。

第一,价值是否提升。

    价值提升是“课堂教学价值观重建”的重要指标,一是意识要强,二是体现要力。价值是否提升是对教师是否走进新课程的最好检阅。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的存在价值不再停留或满足于传递、继承人类已有知识,实现文化的“代际遗传”和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复制式再生,而是追求为社会更新性发展、为个人终身发展服务的存在价值,使教育成为人类社会更新性的再生系统。这一转换将使教育的主旨从以传递知识为主要直接目标,转换到通过包括知识教育在内的各种手段,培养具有主动发展的意识与能力,从而能在各种不同和变化着的具体情景中,努力开发自己创造潜力的人为主要、直接目标。价值偏颇或价值未得到很好提升,受害的是学生,同时教师专业也未得到发展。

第二,重心是否下移。

     教学的重心下移就是体现教学开放,开放有两个角度:一是学生思维的开放,二是面对全体学生的开放。

    第一步是降低课堂教学重心,把课堂还给学生。即:是否开展了五还活动。

    一还学生主动学习的“时间”;二还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三还学生主动学习的“工具”。(这里的工具不只是指学具,主要指教学应教学生学习知识结构,教会学生学习结构和掌握、运用结构的方法,开展主动、独立学习。);四还学生主动学习的“提问权”,五还学生主动“评议权”,(包括自评与评他、发表感受、提意见、表扬和建议)。
     第二步引导教师树立大问题意识。大问题与大环节相联系,每一个环节就是一次重心下放——信息回收的过程,一节课有这样三、四个环节就足够了,三、四个环节是一个思维递进的过程。

    第三,过程是否互动

    怎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现师生积极、有效和高质量的多向互动?也就是说,以“还”为基础,向上跨一台阶,达到“多向互动”?

学校在管理上应要求教师从四方面实现改革目标。

1.加强课前“教学设计”的研究力度,使教师在设计中就有“结构”意识和形成“弹性化”方案,对师生活动的合理配置与目标,要用新的设计去支撑新教学过程的构建。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有整体和深度的理解,对自己设计的方案、思路、目标、过程在课前就娴熟于心。

2.在上课时,要求教师学会倾听,把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要提升及时作出合适的应答,通过组织多向交互作用,推进教学过程的意识与能力。

3.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不仅是知识的“呈现者”、对话的“提问者”、学习的“指导者”、学业的“评价者”、纪律的“管理者”,更重要的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呈现出信息的“重组者”。

4.加强课后的反思与研究,以“积极”、“有效”、“高质量”为标准,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真实体验来进行。

    第四,教师的改革行为是否逐渐走向日常化和系统化。

    学校从管理的角度来讲就是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每个教师在重建课堂教学方面的自觉意识与能力。

1.要求教师开展学科范围内不同年级的“类典型案例”的系列建设。

    所谓“类典型案例”,是建立在教学内容结构化基础上的典型案例。“类典型案例”要呈现的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从教学方案设计到教学过程实录,以及执教教师课后的反思、重建笔记和讨论。

2.开展相关教学策略的实践与探索活动。

    课堂教学展开逻辑的实践重建在一定的意义上,较之理论重建更为艰难、复杂和具体。因为它关涉到的是教师真实的认识变化和行为变化,不仅是变化,而且还要从变化走向新的教学能力和习惯的养成。

3.积极开展有效的“观课、议课”活动,促“捉虫”与“喔”效应生成。

    在“观课、议课”活动中,校长应积极审视课堂教学并诚恳发表自己的意见,尤其要着力于发现“问题”,分析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背后隐藏的观念。同时还应提出建设性的改革意见。使教师感到有启发,有帮助。促“捉虫”与“喔”效应生成。。

    第五,动力是否内化。

发展动力的转换是最深层次的转换。动力内化意味着学校教师形成自己内在的发展需求、动机和动力机制。当学校教师具备了内在动力,认识到教育内在的使命和内在的力量,认识到教育是直面生命、通过生命、为了生命的人类伟大而特殊事业时,才会把教育中具体人的主动发展看作既是目标,又是过程,又是动力;认识到只有把内在的价值与动力发挥起来时,才会在应对外在需求时保持主动、善于选择并不丢失自己的相对独立性。

总之,作为校长应当在课堂教学上有话语权,当关注课堂教学价值观时就可能实现45分钟有话说,当透彻研究课堂教学价值观并能引领教师实现达成时,校长可能拥有独到的45分钟话语权。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08-4-17 08:3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校长45分钟有话说

文章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08-4-17 08:3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校长45分钟有话说

读了,谢谢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8 03:4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