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楼主 |
发表于 2010-12-27 16:36:00
|
只看该作者
首先,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教师良好的思想品行将是教师最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我看到过一名普通教师的事迹:他不幸患上了强直性脊椎炎,颈不能转,腰不能弯,腿不能曲,上课时整个身体全靠双拐支撑着。但他不悲观、不忧伤,凭着对人民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依然顽强地坚守在讲台上。学生看着他忍着剧痛、冒着冷汗在那里讲课,都感动得落泪。他深情地说:“我的知识是人民给的,我要珍惜这有限的时光,把知识献给人民。”古今中外无数事例证明,育人单凭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还以德立身、以身立教。作为一名教师就要有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甘为人梯,像“春蚕”吐尽青丝,像“蜡烛”化成灰烬,把毕生献给事业,献给学生。
其次,规范文明行为。教师工作的“示范性w ww.xx jxs j.c N”来自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的位置。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再次,关爱每位学生。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花10年时间,将一名有偷窃习惯的学生培养成一名成功的农庄主席。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尤其是那些家庭有过特殊变故的学生,容易形成特别性格,这就要求教师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去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
史烟飘过,回看今天。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教师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们的道德基因的转接者。因此,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
9、关爱每个学生
——师德小结
教学中经常会碰到一些困难学生,有的智商有问题,有的品行有问题,对他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总是反反复复,困难重重。可我总是不放弃这样的每一个学生,持之以恒。记得我在教随班就读生朱慧涛时,曾发生这样的事:
一天清晨,我刚踏入办公室。“老师,朱慧涛交不出作业,和三个课代表吵起来了!”班长的声音就从身后传来。我心一沉,转身奔向教室。
教室里,朱慧涛正是紧抓着自己的书包,不让身边的三个课代表碰他的作业本,旁边的学生议论纷纷:“朱慧涛总是不做作业,老师该狠狠地罚他!”看到这闹哄哄的场面,我的心情实在好不了,正想大声训斥朱慧涛一顿,可教师的职责更让我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我调整了一下心情,让其他学生继续自己的活动,把朱慧涛带到办公室。
朱慧涛是我班上一名随班就读生,智商是56。平时,朱慧涛是非辨别能力不强,常违纪违规。他上课注意力很难集中,接受能力差,记忆力也差,学习上很吃力。这不,朱慧涛接连三天不做家庭作业,昨天他答应我一定完成家庭作业,可刚才的一幕让人扫兴。怎么办?学习上,各任课老师已对他降低要求。我是经常找他谈心,挖掘他身上的闪光点,鼓励他。我还经常鼓励他那失望的母亲,让她明白“天生我才必有用”的道理,以督促自己的儿子。望着站在我面前的朱慧涛,我真不知道如何开口处理这件事。难道我对朱慧涛真的是无能为力了吗?
冷静了一会儿,我开口问朱慧涛:“为什么不做作业呀?”朱慧涛吞吞吐吐地说:“爸爸和妈妈吵架要离婚,不教我,我就不做了!”听到这话,我猛地觉得眼前的朱慧涛是那么得可怜,先天的智残加上家庭问题,他是多么需要别人帮助与关爱呀!我决不能放弃这个孩子!我想:看来还得换换方式!既然朱慧涛自觉性差,家长督促力度不够,就加强学校的督促力度吧!于是,我对朱慧涛说:“父母的事不用你多想,老师和同学们会帮助你的!”
我把朱慧涛带回教室,郑重地向同学们征求帮助朱慧涛的方法。同学们反映很热烈,说了许多。有的提出,给朱慧涛安排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干部做同桌;有的提出,给朱慧涛留下各任课老师的家庭电话号码,以便他及时向老师质疑;有的主动提出要帮助朱慧涛背默生字、单词,等等。看到这个热烈的场面,我的心头热烘烘的。再看朱慧涛,他的脸上也洋溢着被关爱后的幸福笑容。
我认为,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能轻易言败,给自己信心,给学生信心,相信一定会取得成功!现在的家庭都只生一个孩子,是全家的希望,如果我们教师碰到一个困难生就轻易放弃,等于让一个家庭失去了希望。我愿像毛蓓蕾老师等前辈一样,走进学生的心田,做学生的朋友,并在学习毛老师等前辈的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创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