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考试范围《历史与社会》包括一二两个单元,《道德与法治》包括一二两个单元。是七年级学生首次参加正规的社会学科考试,就整个卷面的答题情况而言,卷面干净整洁,答题思路清晰明了,已初步具有规范答题习惯。但仍存在不足之处,对此进行一下分析。
就《历史与社会》部分而言,学生失分率较高的为选择题为第4、5、7、9、10。第4题主要考查陆地地形,对地形概念理解不到位。第5题考查世界地理基础知识,由于学生从极点看世界的题目练习较少,解题有一定困难,意为拔高题。第7题主要考查学生河流流向问题,对河流流向掌握不扎实。第9题,考查某大洲19E的剖面图,由图可知该大洲为非洲,赤道从该大洲中部穿过,因此,甲为地中海,乙为大西洋。第10题主要是区分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题型。在非选择题里,第11题,基础题学生存在审题不明的情况,A点半球位置写成经纬度。第12题能利用经纬网准确进行区域定位;能利用等高线、河流流向等判断地形类型和地势分布特征等内容;掌握河流水文特征的一般分析思维。掌握从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要素分析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对于此类区域地理的试题,学生应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常规考点的解题思维的归纳整理,注意答题的完整性。
《道德与法治》学生失分率较高的为选择题第5题和第8题。第5题,主要考查学生交友的原则是平等互惠,容易受到其他选项的迷惑。第8题,就完善制度,打击违法犯罪的主体公安等执法机构。学生对社会常识了解不透彻。在非选择题部分,第11题,本题考查的是正确认识学习、学会选择正当的学习兴趣、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等内容.需紧扣题意、结合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第12题以案例为载体,考查交往与沟通.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有交往的重要性,友谊的建立,网络交往等。
对今后教学中应注意,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结合学生的特点,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避免“教”教材。在教学各个环节,注意分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此,“精导”是实现自主学习的关键。在教学内容上,要重视读图能力的培养,有针对性培养学生学科素养。夯实基础知识也要予知识于生活,生产的实际问题之中,多让学生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日常生活现象,提高学生分析,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