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教材分析
六年级上册教材共有五个单元组成:《显微镜下的世界》、《我们的地球》、《物质在变化》、《探索宇宙》、《假设与实验》。从知识覆盖面上,覆盖了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物质世界三大领域。教材既注重渗透性培养,又注重显性化训练。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属于生命科学领域。本单元主要采用总——分——总的设计思路,在学生学习了常见的动物、植物、人体这些生命体的一些同共特征的基础上,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生命世界的多样的生物之三:常见的其他生物来编写的。在这一单元里,我们要让学生了解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同时要指导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亲自动手做验证细菌存在的实验。知道真菌是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一类生物,让学生调查生活中的真菌特别是食用菌种类。初步了解病毒也是生物中的一类,知道生物体由细胞构成,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在研究神秘微生物的同时,体验到研究微观世界的乐趣。
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本单元属于“地球与宇宙”中的“地球运动与地表变化”。人类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几百万年,自从人类文明的出现,人类对地球的探索就一直没有停止过。本单元从人类探索地球的形状开始,按照人类认识、探索地球的顺序,引领孩子们从地球表面到地球内部去认识地球,依次研究地球的外部形状、表面地貌、内部结构,以及长期以来地表的变迁情况。了解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火山喷发、地震现象,认识各种自然力量对地表改变的作用以及人类活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本单元属于“物质世界”板块中“物质的变化”范畴。教材从生活现象入手,了解物质有三种常见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的变化入手,让学生了解这些变化在生活中的作用。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形态的变化和会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从而提升了学生对物质变化的认识,经历部分或完整的科学探究,引导学生关注周围常见物质的变化,进行初步的解释,提高科学探究的水平,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知识可以改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关注与科学有关问题的积极性。
第四单元《探索宇宙》,本单元是地球宇宙部分与生命世界部分相结合的单元综合性单元。探索宇宙的奥秘,开展空间实验,开拓人类的生存空间是当今世界科学研究的重大主题。本单元以人类“探索宇宙”活动为线索,围绕月球、太阳及太阳系、宇宙空间,展开一系列观察探究活动,让学生了解人类对宇宙奥秘的探索历史,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进步而深化和拓展,知道一些重要的探索宇宙的工具。引领学生进入天文这座神圣的殿堂,打开宇宙这本书,意识到人类为了探索宇宙奥秘付出的艰辛,激发学生沿着前人的脚步继续探索的兴趣。
第五单元《假设与实验》,本单元首先是通过问题与探究方法的关联,引导出“提出假设”也是探究问题的一种常见的方式。知道假设是科学探究者根据已有的经验,对什么原因或条件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和变化的猜测。假设有待收集证据加以验证。其次通过对实验的定义介绍了实验的两种基本类型:模拟实验和对比实验。突出强调了由于实验是一种综合的探究技能,因而,我们对学生的教学要求,既包括体现实验自身特点的最基本的方面,即实验的类型、因果假设、实验中的条件与单变量控制,还包括学生能够按照实验的基本步骤从事实验活动。
二、教学建议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使每一节课成为聚沙成塔的沙,滴水穿石的水。设计科学课的教学目标时应注意:“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用不同的行为化动词表述不同类型的教学目标、尽可能用表现性目标表达需长期积累才可能实现的目标。
2、注重学科教学的探究性。以探究为核心是科学教学的主要特点。探究既是科学教学的目标,又是科学教学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3、注重学科教学的开放性。在学习内容、活动组织、作业与练习、评价等方面充分考虑学生各方面的差异性,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给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和创新的空间,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不同经验、不同水平学生学习科学的需要。
4、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发挥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又密切联系的特点。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尤其重视解决那些与学生关系密切的实际问题,从中让学生体会学习科学的价值。要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根据学到的科学知识指导自己今后的生活。教学中要充分重视和使用网络、多媒体及仪器的使用,让学生原本较陌生的、枯燥单调的知识教学变得生动、具体、有趣。
5、重视培养搜集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随着信息渠道的多元化和教学的需要,让小学生围绕教学目标查找资料,分析资料,并把这些资料与科学课堂教学结合起来,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6、因地制宜选取教学内容和开展教学活动。本套教材是面向全国编写的,但我国各地的教学资源和学校状况差异很大。为了使各个地区的科学课教学能够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希望老师们充分利用当地教学资源实现教材编写的基本意图。在条件不能满足的学校,我们可以寻找替代品,把当地容易获得的相似物体作为观察对象,或者简化某些观察活动,积极开展适宜本地特点的科学学习活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