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5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深化教育改革 培养时代新人”学习座谈会讲话材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9-23 22:11: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暑期我重点学习了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和教育部出台的“四十条”。陈宝生强调本科教育在高等教育中是具有战略性地位的教育,是纲举目张的教育。整个高等教育战线要树立“不抓本科教育的高校不是合格的高校”“不重视本科教育的校长不是合格的校长”“不参与本科教育的教授不是合格的教授”的理念,要求我们一定要把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一定要把本科教育放在教育教学的基础地位、一定要把本科教育放在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前沿地位,这是对学校提出的更高要求。陈宝生具体阐述了四个回归,高等教育要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回归常识,即学生要刻苦读书学习;回归本分,即教师要潜心教书育人;回归初心,即高等学校要倾心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回归梦想,即高等教育要倾力实现教育报国、教育强国梦。

结合学校的实际,我谈一下我自己的体会。

第一,学校要以本科教育工作审核评估整改工作为契机,全面推进本科教育教学工作。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动员、准备、进入等工作抓的很好,但评估结束之后,整改工作没有完全做到位,整改工作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

第二,要以专业建设为抓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本科教育的基础是专业建设,要在专业建设上认真下功夫。这些年学校对教学平台、科研平台、学科平台的建设投入很多,但效果不理想,值得我们反思。教学平台是解决专业实践的问题,要根据专业开设的具体情况、主要进行的实验,购置设备建设相关的实验室。但存在实验室必备设备申报不积极的情况,导致仪器不到位,实验室建设滞后。我建议,教学平台由教务处统筹,二级学院有多少个专业,每个专业需要建设哪些实验室,开办时要定下来。这些实验室建设到什么程度,是完全没有建,还是设备数量不够、设备老化等问题,每年都要有检查和改进。此外,我校的实习实训,处于一种粗放型状态,实习范围、实习深度不够。校内相关的实训基地要让学生对有关的设备、有关的工艺、有关的动手能力有一个基本的掌握,否则学生大班上课,实习实训这个环节还没有做好就毕业了,人才培养质量难以保证。

第三,要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推进我校一流本科建设。今年,学校解放思想,采取多重举措,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从学校总体上来看,师资队伍的总量不是问题,但是具体到某个学院、某个专业来说,存在师资队伍数量不足的问题。暑期我们在德国培训,一个明显的感受就是德国师资力量雄厚。我们学校某个专业只有8个教师,教学任务较重,其他的很多工作如师生互动无法完成,德国的大学,一个学期开3—4门课,师生的交流互动非常频繁非常深入。德国的教授必须是博士,还需要在企业有5年的工作经历,而且要在企业担任中层以上的干部,才能到高校才能担任教授,德国大学的教师是真正的“双师型”。因此,我们要办好专业,就要把专业师资配够,才能做好人才培养工作。在这里存在教师转向的问题,有的二级学院师资富裕,有的二级学院专业师资缺乏,怎么转?积极引导还是放任自流?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我们要用增量来解决有关问题。如果教师队伍数量已经饱和,解决这个问题就非常困难。近几年,我们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有想法,但办法较少,关键是要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加强“双师型”队伍的培养。关于绩效工资对师资队伍建设的影响问题,绩教工资每年都有增量,用增量来解决问题是最简单和最好的办法。大家现在都重视怎么做大蛋糕,但在怎么分好蛋糕这个问题上,没有完全考虑清楚。人才培养这块的绩效怎么体现,绩效工资分配就是指挥棒。学校的事业还是靠人来干的,没有好的教师,没有好的考核评价制度,没有好的绩效分配制度,推进改革就是一句空话。

第四,要以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来做好本科教育的支撑保障工作。以服务师生为中心,变被动型服务为主动型服务,对教学的保障、对师生的服务都应该有完善的制度,要把雷厉风行与久久为功结合起来,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比如,暑假放假前,要在全校对设备、设施进行排查,包括所有的教学设施、学生宿舍,利用暑期进行维护维修,从根本上解决保障不力、服务不到位的问题。这个方面我们会积极探索,把后勤支撑和保障作用发挥好。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3 13:5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