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0-12-17 08:22:00
|
只看该作者
11.石雪晖: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湖南农业大学教授
习惯了种水稻、棉花的湖南澧县农民从没想过,屋前院后稀稀落落的葡萄能变成一把把的票子。如今,全县葡萄总面积2.4万亩,葡萄酒厂、预冷库、一年一度的葡萄节、“南方吐鲁番”的美名……在澧县成为现实。这离不开一个人,一个在澧县、在湖南耳熟能详的名字:石雪晖。
石雪晖10年攻关,先后研究出十大配套技术,打破了欧亚种葡萄不能在南方种植的神话,现已在湖南及周边省市推广,创经济效益超过2亿元。她主持的“葡萄新技术育种”等11个项目对湖南农业结构调整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20年来,石雪晖的足迹遍布湘鄂赣的56个县市,行程6万多公里;她手把手教会农民种植葡萄,被农民亲切地称为“湖南果树110”。
“我们不能光在课堂上栽果树,要栽到农村去;成果不能只写在论文里,要装进农民的口袋里!”石雪晖的行动,诠释了一名农学教师对自己的职业更为深刻的理解。>>[详细]
12.尼亚孜·尤努斯:学校比家还重要
新疆轮台县哈尔巴克乡九年一贯制学校原校长
这些年来,尼亚孜·尤努斯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来到学校后,都要在校园里转上一圈。这一天,尽管感觉到心脏又不大舒服,但为了不耽误工作,他没有向任何人提起。然而,没有想到的是,这次他没有挺过去,忙碌的尼亚孜·尤努斯因心脏病突发,倒在了他无比热爱的乡村教育的岗位上,年仅49岁。
7年前,尼亚孜·尤努斯从县教育局调往哈尔巴克乡担任校长。尼亚孜对同事说,农村虽然没有县城繁华,却是干事业的地方。
在妻子古丽尼莎眼里,尼亚孜·尤努斯是个“不顾家”的人。每天,他几乎都是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
3年来,在尼亚孜·尤努斯的带领下,这个曾经落后的学校先后荣获巴州“两基”工作先进单位、德育达标校、民族团结先进单位、教学质量先进单位等10多项荣誉。>>[详细]
13.任维鼎:离不开山乡的娃儿
四川省平武县南坝中学教师
“为什么同样是付出辛勤劳动,教书和经商的差距就这么大呢?”一度,任维眉还萌生了辞职的念头,但最后还是选择留了下来。
个子不高、微胖身材,说到和学生相处的趣事,就咧嘴“嘿嘿”地笑……任维鼎给人留下的印象是“憨厚、淳朴”。
2008年汶川大地震,任维鼎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学生和老师,8岁的女儿因错过最佳救治时间,留下终身残疾;学校灾后重建,任维鼎再次冲锋在前,饱含激情地投入到复课、教学和班主任等工作;在最基层的乡村教育,任维鼎已经坚守20多年。正如他所说:“我离不开山乡的娃儿们。”
“任老师课堂上严格要求我们,课后又跟我们打成一片,耐心解答我们的疑惑,生活上,更是对我们关怀备至。我为拥有这样的班主任感到骄傲。”这是班上的学生对任维鼎的评价。>>[详细]
14.刘磊:留守儿童的“保姆”
安徽省岳西县毛尖山乡留守儿童服务中心校长
窗外骄阳似火,屋内书声琅琅,毛尖山乡留守儿童服务中心近百名孩子坐在宽敞明亮的活动室里阅读课外书籍。“在这里,我再也不会感到孤单了。”板舍村留守儿童储婷婷说。
在服务中心,像储婷婷这样感受“家”一般温暖的留守儿童共有649名。1996年,刚刚入伍不久的刘磊,因为不适应雪域高原气候,病退回乡,他婉拒了民政部门主动帮助安置工作的好意,自谋职业。退伍后,刘磊先后当过5年代课老师,做过小生意,当过汽车个体户,后争取到资金40万元,建成五保老人之家。留守儿童服务中心是刘磊的第二大手笔。毛尖山乡地处偏僻,全乡有4000人长年在外打工。为给留守儿童编织立体关爱网,刘磊从2007年6月开始,就投资2万余元,自费建起毛尖山乡留守儿童服务中心,为全乡留守儿童提供学习辅导、思想教育、生活照顾、全日制寄宿等服务。
“爹爹从我小时起就教育我说,人活在世上,一定要做点事、做好事,不求回报,这样才不枉来世上走一遭。”刘磊说。>>[详细]
15.李秀娟:14个玉树孩子的妈妈
辽宁省鞍山市岫岩县前营镇中心小学教师
2007年暑假,李秀娟接到好友电话,说自己准备移居海外,但放心不下已资助多年、远在青海玉树的14个孤贫孩子,希望李秀娟能接纳他们到岫岩读书。“行,藏族娃也是咱们的娃!”李秀娟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14个孤贫孩子从11岁到14岁不等,都不具备基本的自理能力。像对待一群幼儿,李秀娟从洗脸、刷牙、洗澡、穿内衣、洗衣服等日常小事一点一点地教起。更让李秀娟伤神的还是学习问题,她把孩子们安插在自己任教的五年级,但他们的基础实在太差了,连20以内的加减法都得掰着手指算。李秀娟只好每天晚上给他们“开小灶”:一个字一个字地纠正他们的汉语发音;从ABC开始教他们学英语;用石子、小木棍示范加减法……
李秀娟的良苦用心逐渐得到了认可。现在,孩子们不仅洗自己的衣服,还抢着给李秀娟洗衣服;李秀娟外出,孩子们宁可饭菜凉了,也坚持等她回来一起吃。>>[详细]
16.李黎明:用生命守望乡村教育
湖南省宜章县迎春镇学校原校长
“星星眨眼睛,山村多宁静,花儿慢慢开,鸟儿晚点醒。天地静静杳无声,黎明要远行……”。2010年9月3日,是湖南郴州市宜章县迎春镇中心小学开学后的第三个早上,孩子们和往常一样,唱起这首当地人创作的歌曲《颂黎明》,纪念他们的老校长李黎明。
李黎明扎根乡村教育27年,一生过得节俭清苦,帮助贫困学生却不遗余力。2009年9月14日,46岁的李黎明因劳累过度、突发心脏病过世。
在李黎明的心中,学生的安全比天还大。他的学生都知道,李黎明每天晚上都会亲自巡查寝室和校园。他担任校长3年,只有2个晚上没有在学校留宿。他说:“学生们在学校,我在家里就睡不安稳。”
在迎春镇中心小学,翻开13个孩子的档案,他们在“家长联系人”一栏中填的都是李黎明的电话号码。他们是李黎明悉心照顾了3年的13个留守儿童。孩子们都说,“李校长像父亲一样对我们好。”>>[详细]
17.吴邵萍:爱就是我的教材
江苏省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附属幼儿园园长
课堂上,她是方法独特、机敏智慧的魅力教师。管理中,她是善解人意、和员工交心的好领导。科研上,她是废寝忘食、孜孜不倦的“拼命三郎”。吴邵萍27年来用爱浇灌着幼教苗圃,用爱支撑起幼教事业。在吴邵萍看来,对孩子的爱很简单,“爱孩子,就是在他哭的时候,你懂得安慰他;他遇到困难时,你乐于陪他一起面对;他难过时,你愿意抱一抱他。”
1983年刚参加工作时,吴邵萍只有中师学历,“继续上学,多读些书”是她最大的愿望。为了不影响正常工作,吴邵萍利用晚上和周末的时间上课、学习。为了给园里的36位老师提供广泛的交流平台,吴邵萍从南京师范大学、东南大学、江苏省社科院等教育科研单位,请来多位专家作为幼儿园的常驻专家,对老师的教学进行研究、点评和指导。
宽容,耐心,互助,在“师傅带徒弟”式的培养下,年轻老师不仅快速积累了经验,也渐渐融入到创新教学的探索中。>>[详细]
18.谷超豪:跋涉在科技前沿
复旦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
2010年1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84岁的谷超豪院士拄着拐棍,走到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上,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手中接过了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大红证书。
从微分几何到偏微分方程再到数学物理,每当开辟出一个新领域,作出新贡献后,谷超豪都会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鼓励学生勇攀这一领域的高峰,而他自己又去另一个新领域披荆斩棘。正是这种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他为国家先后培养了9名院士,造就了一支涉及多个研究分支、充满活力的高水平的数学科研队伍,为国家作出了重大贡献。
谷超豪曾作过一首咏太阳花的诗:“偏怜人间酷暑中,朝朝新蕾化新丛。笑倾骄阳不零落,抚育精英毋闲空。”84岁的谷超豪,正是用一生献身教育、辛勤耕耘的精神筑起了他的“人生坐标”。>>[详细]
19.汪金权:愿一生做个好老师
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第四中学教师
汪金权出生在大别山脚下的一个农民家庭。1987年,作为解放后村子里第一个大学生,汪金权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被分配到家乡最好的中学——黄冈中学任教。一年后,他主动申请从黄冈中学调到地处偏远农村的蕲春四中,从此坚守在山区的讲台上。
20多年来,汪金权恪尽职守,教书育人,任劳任怨,并拿出自己大部分工资,帮助无数贫困学子圆了求学梦,自己却安守清贫,淡泊名利。他说:“我永远是一座桥,能让学生踏着我的身躯走向希望的彼岸,我就心满意足了。”
“由满头青丝到斑斑白发,我对22年前的选择毫不后悔。因为我在蕲春四中收获了喜悦,收获了希望,也收获了社会的理解和尊重……我愿永远扎根大山,用一生经历,做一个人民满意的好老师!”从汪金权朴实的话语中,人们看到了山乡教师的守望,也看到了山里孩子的希望。>>[详细]
20.张敏:3年足以骄傲一生
福建省援藏干部、西藏林芝地区八一中学副校长
2007年7月12日,张敏从福建师大附中来到西藏林芝地区,担任八一中学副校长。林芝尽管海拔只有3000多米,但对于一直生活在东南沿海地区的张敏来说,却是一次生命的严峻挑战。
由于身体、饮食等方面的不适应,在刚刚进藏的半年时间里,张敏一直拉肚子,但他没有告诉任何人,只是自己弄点药吃……之后,张敏开始感到自己的甲状腺出了问题,胆囊部位也常感不适。但是,为了光荣的使命,他坚持着……
2007年12月,在师生们的多次劝导和催促下,张敏才回到福州检查身体并住进医院。病床上,张敏仍然牵挂着八一中学和那里的孩子们。2008年4月,身体还没有完全康复,张敏就毅然返回了西藏……
在疾病面前,张敏没有退缩。援藏3年,他尽心尽力地做好援藏的每一项工作,用无私奉献与深沉大爱,与八一中学的师生们结下了难以割舍的情缘。他说:“这3年,足以让我骄傲一生!” >>[详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