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20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研小论文 浅议数学中的情感教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9-5 06:15: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真正有效的数学教学离不开学生的主体参与,积极向上的情感教育是学生主体参与的动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领悟数学的价值,可以通过高尚的师德,风趣幽默的教学艺术,开展多种教学体验活动获得积极的情感,让学生真正体会情感教育在数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的体会是抓住以下四点:

一、 以“趣”激“情”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情感教学的重要手段。一堂成功的数学课,一开始就能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就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恰当、巧妙地利用多媒体电教手段,把声、形、情、境熔于一炉,来创设、渲染课堂气氛,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如在教学 “时、分、秒的认识”,一上课,老师先打开录音机,寂静中传来“滴答、滴答……”的钟表声,学生鸦雀无声,录音嘎然终止。老师问:“你们听到的是什么声音?”“唰”的一下几十只小手一齐举了起来,大家争先恐后地说:“是钟表走动的声音。”老师接着问:“钟表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有什么作用?”学生抢着回答:“我们每天晚上睡觉,早晨起床等都要看表。”“好,你们会认表吗?愿意和老师一起学习与我们生活实际有关的时、分、秒的知识吗?”这时由于学生已进入了角色,求知的欲望会促使他们产生获取知识的急切心情,从而专心致志地投入到学习中。这样不管是小组交流、合作学习、还是练习,实践等,都能以自己的愿望学习知识,这一过程使学生“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为上好新课奠定了基础。

     二、以“功”激“情”

古人云:“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功”。学习的成功是促使学生对学习本身产生直接兴趣的重要因素,也是使学生愿意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低年级的学生情感波动大,对任何感兴趣的事和物,都愿意试一试,探个究竟,但同时也容易造成失败,丧失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在教育上的英明就是要让孩子任何时候都不失掉信心,都不使他感到什么都不好。”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促使进步,求得成功的努力。

如在教学《可能性》一课中,可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给每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中不断体验成功。先创设一个小朋友投球的情境,让孩子们来猜一猜投球的结果,有的说:“能投进。”有的说:“不能投进。”有的说:“可能投进,可能投不进。”教师尊重每个孩子的发言,都给予肯定。当结果出现后,猜中的同学非常激动,情不自禁喊“耶”……。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寻找自己的发现,脸上都表现出喜悦的神情,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老师也和学生一同快乐,学生在愉快的情感中学习。在课堂中学生的回答无论是否正确,老师都给予积极的评价,及时地点拨和指导,对学生的主动参与都给予充分的肯定,使学生感到课堂学习是一件无比快乐的事情。

  三、 以“思”激“情”

中学时代的周恩来曾经说过:“思之思之,神息通之。”思维是打开知识门窗的先导,学生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都离不开思维。当学生们积极思考,潜心其中时,就能领悟到知识内在的无穷魅力。特别是当一个个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用那神秘的、挑战性的眼光在诱惑着学生思考时,学生们就会被深深地吸引。好胜心的驱使,可使学生从中感到兴奋和激动。这种情绪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更好地发挥出自己的潜能。例如:在教学《乘法初步认识》一课时,教师可先出示几道连加算式让学生改写为乘法算式。由于有乘法意义的依托,虽然是一年级小学生,仍能较顺畅地完成了上述练习。而后,教师又出示3+3+3+3+2,让学生思考、讨论能否改写成一道含有乘法的算式呢?经过学生的讨论与教师及时予以点拨,学生列出了3+3+3+3+2=3×5-1=3×4+2=2×7……虽然课堂费时多,但这样的训练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寻求新方法的积极情绪。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还可经常利用“障碍性引入”、“冲突性引入”、“问题性引入”、“趣味性引入”等,以激发学生对新知识、新方法的探知思维活动,这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开发学生的智力和潜能,并使之从中感受到创造的快乐。

四、以“情”激“情”           

   情感教育就是在教育中增添感情投入,以爱动其心,以诚感其人,以言导其行,以身传其教。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不成其池塘一样,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师生之间进行爱心交流,情感交汇,用爱去滋润学生心田,以言行去感化学生,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这对赢得学生的心灵寄托,消除师生之间的心理代沟,营造教与学的“安全”平台,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认知心理正处于重要的发展阶段,从家走进学校,教师成为了他们学习生活中最亲的人,他们的内心渴望从教师身上得到“父母式的爱”。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一个学生都需要尊重和爱。当学生这些需要得以满足时,就能引起积极的情感体验,它不仅引发学生学习的良好兴趣,而且能转化为学生内部学习的动机。在这种动机的支配下就能发挥出最大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真诚地关爱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学习上暂且落后的学生,教师更要给予鼓励、关心和同情,要把微笑带进教室,要用和蔼慈祥的目光覆盖全体学生。“你说得真棒!”、“你的眼睛真厉害!”、“老师相信你还会进步的!”、“你真了不起,知道得这么多!”这些热情洋溢并带有鼓励性的语言,都能让每位学生感到自己是被重视和关注的人而缩短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解除了师生间的心理防线,营造的是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情感是获取知识的土壤和动力”。学生的学习情感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为此,我们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积极探求教学方法的改革,重视培养学生的情感,创造一种充满积极情感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愉快而轻松的课堂氛围中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思维习惯,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参与、积极活泼的学习中,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成为新世纪的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6 14:3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