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唱艺术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承载了不同时空相异的多元文化精华,是音乐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历经千年发展过程中,自从欧洲中世纪的宗教音乐产生以来,经单声部的格里高利圣咏发展为二声部、三声部、四声部等多声部的合唱。这些音乐是采用逐渐增加声部的方法,形成欧洲的早期合唱形式。这些形式的音乐后来人们总称为奥尔加农、康都克特和经文歌等。到了15世纪,这时合唱已基本成型,但还是以无伴奏的混声合唱为主。直到17世纪欧洲歌剧的兴起,才使带伴奏的合唱得以出现,并逐渐地成为歌剧音乐的主体,一些作曲家创作了大量的各种风格、各种体裁的合唱作品,这时合唱艺术才得到全面的发展。我国合唱艺术的兴起,是从学堂乐歌之后才开始的,虽然时间很短,但是却创作了大量的作品。
声乐艺术最高级的形式就是由人声的多个声部构成的合唱艺术,它拥有极丰富的表现力及人声最广阔的音域。目前,合唱这种艺术形式受到了人们普遍的喜爱,越来越多的被许多国家用来进行美育,促进孩子们的智力发展,它是一种丰富学生文化和精神生活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一定的艺术修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初接触合唱认为高声部的音色明亮一些,女中和男中声部需要厚实的声音,当时只是感性认识。现在经过系统的学习,从理性上感受到了合唱的指挥方法。 作为未来的音乐教育者,合唱教学在音乐教育中占有很要紧的位置。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音乐感受能力、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都具有重大意义。当然,只有合唱声部清晰、均衡,声音和谐,才能表现歌曲的意境。加强合唱欣赏,培养合唱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强大动力。只有学生对合唱艺术有了兴趣,他们才能自觉、认真地唱好每一个音符,充分领会歌曲所要表达的内容,从而注意各声部的协和,努力体现合唱作品的艺术魅力。在合唱训练中,应该让学生欣赏一些短小、优美的中外优秀合唱作品,让他们细心聆听各声部的旋律,训练学生音乐的耳朵,提高合唱的听觉能力。让他们从音乐本身的旋律中体会合唱艺术的美,以此来培养学生合唱的兴趣。还要加强科学发声训练,激发合唱兴趣。合唱是以高位置的科学发声方法为基础的。在训练时,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气息浅、吸气抬肩、不会气息保持等错误呼吸方法,适合采用他们能够理解并完全可以做到的方法进行练习。比如“象闻花”一样做深呼吸练习;用半打哈欠的方法来启发学生打开喉咙,放松下巴等等。另外,让学生将白声和有气息控制的高位置的声音进行比较、分析、鉴别,以提高学生对声音的辨别能力,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科学的发声概念。特别是唱高音时,要求学生用假声带真声的方法来歌唱,切忌大喊大叫,因为这样不但会损坏声带,而且会破坏合唱的和谐性。在轻声歌唱时,要求注意音色、节奏、声部的和谐,学会有控制地发自内心的歌唱。再者要加强音准和节奏训练,打好合唱训练的基础。 合唱是集体性的声音艺术,统一的节奏、准确的音高是唱好合唱的基础。训练时首先要求学生唱准上下行的自然音阶,其次进行听辨和模唱练习,先听辨单音,然后到和声音程,最后到听辨和模唱简单的旋律。这样由听到唱,从简到繁,培养学生的调性。在这基础上,进行多声部合唱的训练,让他们在和声效果中,得到音准概念,从而掌握音准。在训练中,还自己编一些比较简单的两声部练习曲,以此来帮助学生揭开合唱的神秘面纱。同时要求学生演唱时做到能监听另一声部的音高及和声效果,通过训练使学生的音准能力得到提高。另外,在学唱歌曲时还要注意加强节奏感的培养。只有这样,在音准和节奏上,才能做到高低两声部的和谐统一。加强咬字和吐字训练,增强合唱效果。在本学期的课中学过,正确的咬字和吐字是歌唱技巧中的一个重要基本功。熟练的咬字、吐字技巧,不仅是为了把字音准确、清晰地传达给听众,重要的是通过正确的咬字、吐字与歌唱发音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达到生动形象地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使歌声富有感染力。所以在合唱训练过程中,要特别加强咬字、吐字方面的训练,从而使合唱获得最佳的演唱效果。 合唱是一门非常严谨的艺术,要求音色统一、声部和谐、音量均衡。它必须经过严格而科学的教学训练,才能取得良好的艺术效果。
合唱是一种集体的活动,由许多人共同完成一首歌曲的演绎,合唱效果的好坏不单单取决于某个人的个人演唱水平,而需要集体的相互配合协作来共同完成,是一个极其复杂而又艰辛的过程。因此所有的训练要求应当及每个队员。所选用的练习也必须顾及每一个队员的能力。切忌好高骛远,应力求注意合唱训练的基本要求。基本要求达到了,其他问题便容易解决。如果基本要求没有达到,任何其他要求都不可能做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