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79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幼教论文 幼儿园一日常规精准化的实践与评价研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7-2 21:45: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自孩子们进入幼儿园伊始,最先要接受的就是常规教育,孩子们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需要接受各种严格的常规教育,园领导也通常会把把安静有序的常规状态作为幼儿教师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因此,常规教育对幼儿和教师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更重要的是,严格的常规要求,可提升孩子自我控制能力,培养健康的行为规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其从小就具有规则的意识,从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一日生活常规主要包括早入园、活动常规、进餐、排队喝水、离园等贯穿每天的各个环节,包括科学的生活常规及社会行为规则,包含了教幼儿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三层含义,这些都是一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素质,也是社会对每一个未来人才最基本的素质要求。因此,常规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核心内容,良好的常规教育是班级内各项活动开展的基础,没有好的常规,教育活动的目标就很难达到,只有班级内三位教师持续一致的规则和生活秩序要求,才能建立好的一日常规。

一、幼儿园常规教育概念

幼儿园常规是指幼儿园日常活动和行为的准则,具体是指幼儿园对于幼儿何时进行活动、进行哪些活动、活动中应遵守哪些要求,哪些事情应该做、哪些事情不应该做等方面的要求。而幼儿园常规教育即为幼儿进行正确有序执行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所制定的一系列制度和行为准则的教育过程。具体内容包括:教会幼儿按时作息,有规律地生活,有序地参加幼儿园一日中各项活动,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幼儿尽快地满足各项活动的要求,促进幼儿身心健康,茁壮成长。

本文提到的幼儿一日常规教育主要是指教师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对幼儿作出的在一日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及教师指导行为指令。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常规包括:早入园拥抱接待、餐前感恩及就餐音乐播放、活动前准备、活动中学习要求、喝水加餐和如厕等过渡环节要求,午睡常规、离园晚检等一系列活动,在每一个活动中都包含着隐形的教育机会。

幼儿园常规教育有如下特点:

1、强制性:幼儿园常规是幼儿在幼儿园必须遵守的规范,为维持教学秩序,保证幼儿健康发展,减少安全事故,教师通常会用一些强制性的手段达到目的,可能会有部分教师会忽视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2、重复性:幼儿常规教育从小班到大班都在对幼儿进行要求,一贯形式生硬的常规要求势必会引起幼儿的疲倦,造成常规的反复,会出现幼儿在小班已经做得很好的环节,到大班反而不及如前的现象。因此常规出现的反复教育问题需要教师自我反思,考虑班级内的各种要求指令,是不是根据幼儿发展进行了相应调整。

3、循序渐进:所谓循序渐进的原则,就是指在实施常规教育时要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和特点提出与之相应的常规要求,并随着幼儿认知水平的提高而相应改变常规的要求,让幼儿在可接受的范围内遵守规则规范并提高自身水平。

4、一致性:班主任,教学老师及保育员对幼儿常规要求标准一致,做法一致,遇到问题处理方式一致。

5、以人为本:幼儿存在个体差异,常规教育必须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符合幼儿的实际。常规的内容、性质、制定、执行、评价等方面都应该以尊重幼儿的发展为基础和前提,多说“应该”,少说“不许”,在尊重幼儿的基础上进行常规教育。

二、现阶段幼儿园常规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各个幼儿园都非常关注幼儿常规教育,从实践教育中,我们不难发现其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我们也迫切需要探究其中的原因,以便于更好的发展幼儿园的常规教育:

1、幼儿对于老师的常规口令不理解

小班孩子年龄小,语言理解能力较差,对于老师的口令不理解,所以嘴上说着口令,但是行为并没有跟着变化,因此老师需要有更多的耐心去给幼儿讲解这些常规口令的含义,让幼儿明白并去接受,然后调整自己的行为。例:xxx小朋友听到老师说:坐姿,xxx小朋友说:端正,但是腿依然没有放好,身体歪在椅子上,这说明他对端正这个词语的理解并没有真正领悟。

2、常规口令时间过长,幼儿没有新鲜感

在班级常规管理中,老师一直沿用重复的常规口令,幼儿会逐渐失去新鲜感,对常规口令都比较淡漠,特别是中大班的幼儿,在听到老师的口令后只是应付一下。在幼儿园常规教育过程中, 为了适应规则,幼儿可能会放弃一些非常有趣的想法,例如:“到什么时候做什么”这一条幼儿园常规, 就可能会使幼儿的需要和兴趣并不总是能够与教师的要求保持一致。

3、过硬的常规教育限制幼儿想象力、主体性发展

长期严格的常规教育可能会限制幼儿的主体性、创造力、想象力发展,这样的代价或许会过于高昂。因为对教师来讲,他们可能会投入大量精力到常规教育以及与之相关的事务中,相应地势必会减少对幼儿教学研究的精力投入,进而影响对幼儿主体创新思维的教育。

4、“防范式”教育导致幼儿缺乏自我管理能力

现阶段对幼儿的常规教育主要采取“防范式”,教师通常采取严格控制的方式,限制幼儿自主活动,唯恐幼儿会做“错”什么,表面看起来井然有序,但实际上常规教育会陷入难以走出的“怪圈”: 高控制会使幼儿形成对教师的依赖,幼儿的自主性和规则意识就很难形成,幼儿会缺乏对行为的自我管理意识与能力。实际上,这种常规教育意味着将幼儿的主体性教育内容抽空, 使得“培养幼儿的主体性”仅仅停留在口头上。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英国教育家洛克[]在《教育漫画》中提出,需要重视幼儿规则教育,教育孩子要从小抓起,养成良好的规则需要通过反复的练习。规则的制定一旦定下来就要严格遵守与执行,洛克提出,规则的制定不需要太多,太多的规则会使规则的约束性与权威性逐渐降低,父母与教师的威信度也会减少。规则制定太多,幼儿违反后接受的惩罚增多,对幼儿的自信心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通过弹子游戏分析了学前时期儿童的规则观,认为儿童的道德观随着年龄而变化。幼儿具有自我中心思维,使得规则常常变成主体良知之外的外在力量,强制的施加并没有成为主体的意识,也就不能真正改变儿童的行为,在这一阶段的幼儿认为规则是不可侵犯的。

蒙台梭利[]对纪律教育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他认为强压政策会抑制幼儿的自主性发展与个性发展。纪律的制定应该让幼儿知晓,让幼儿明白纪律制定的缘由,以方便幼儿去执行与遵守,他建议为幼儿创设有意义的探索空间,让幼儿自主的进行活动,当幼儿违反规则时,可采用孤立幼儿的行为,终止游戏活动的进行。

王庆文[]认为从游戏方面和一日活动中来加强幼儿的一日常规很有必要,幼儿在游戏中与小朋友会产生矛盾与分歧,可让幼儿自己来解决问题与矛盾,锻炼了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从中帮助幼儿建立的常规。

李力[]则幼儿园常规分为三类:第一方面为生活方面的常规,包含幼儿的盥洗,就餐和睡眠,即生活态度与生活习惯。第二方面为活动方面的常规,教师在组织幼儿在活动时制定的一些幼儿必须遵守的规则,指如区域活动时要爱护材料,户外活动时注意安全,不能相互追打。第三方面为学习方面的常规,活动常规学习常规指为保证幼儿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如上课坐姿、握笔姿势、上课认真听讲,回答问题要先举手等。

刘晶波[]从师幼互动的方面概括了幼儿的常规,幼儿的常规是幼儿在园需要遵守的一日活动规则。共分为为三个方面:1、幼儿在园总体安排的规定与约束。2、幼儿实施每项活动的顺序与要求。3、幼儿的行为规范的规定。




三、问题提出及研究目的

针对以往班级内的一日常规出现的幼儿行为混乱,特别是过渡环节要求不明确导致孩子对规则的不清晰,还有的因为班级内更换教师,原来的教师常规要求和带班方法与后面教师要求不一致,会造成班级内一日生活常规缺乏针对性,幼儿违反常规要求的反复性。惠济区实验幼儿园提出要对幼儿一日常规实施精准化的要求,对幼儿在园的一日每一个环节进行精心安排,平稳过渡生活的每一个环节做到以幼儿为本生活化,精确化、标准化、具体化、教师的可操作性强。整个幼儿园一套常规要求标准,每一个环节环环相扣,要求教师行为语言具体明确。本幼儿园对对一日常规精准化的实施已经进行了一年多,取得了一些成效,过常规一日精准的实施,更加便于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班级常规的建立,便于教师班级的管理,提升教育保育水平,获得家长的满意。

幼儿园一日常规的精准化的主要内容如下:1、拥抱早接待2、早签到3、餐前感恩词,就餐背景音乐的就餐常规5,、集体活动常规6、加餐喝水常规等。对每一个环节都要求安静有序,给幼儿方便。对一日常规精准推进的过程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解决,提出改进建议和策略。

四.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主要对惠济区实验幼儿园的60余名教师,选择小中大年龄段班级各一个作为重点观察班级,其中6名教师为主要观察和访谈对象,根据班级内出现的问题和幼儿行为状况进行深入了解。设计调查问卷给教师进行发放,评价孩子的行为规则发展水平。

(二)问卷调查法

      调查问卷主要涉及幼儿园一日精准化规则的要求、班级内教师实施的方法途径和过程困惑及收获,对调查问卷进行了三次修改,最终确定为早接待常规、就餐常规、卫生常规、午睡常规、游戏常规、集体活动常规、交往常规七个维度来进行调查实施,这七个方面基本涵盖了幼儿在园的一日所有活动,教师对幼儿行为的规则要求,幼儿行为发展水平七个方面设计调查问卷,调查问卷进行了前测,信度和效度检验,均符合基本要求。发放调查问卷55,回收55,回收率为100%。问卷使用软件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三)访谈法

为了更好的了解幼儿常规教育的现状,补充观察法的不足,获得更真实、更有效的资料。以非结构式访谈为主,结构式访谈为辅,对幼儿和教师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访谈。幼儿访谈的对象为研究者所在的实习班级,考虑到幼儿年龄和身心发展的特点,釆用非结构式访谈,主要在日常的一日生活环节中进行,通过与幼儿及幼儿之间的对话,了解幼儿对常规的认识,揣摩幼儿遵守常规时的心理,从而获得第一手资料。访谈内容如下:

1、早间接待、签到是怎样进行?

2、就餐环节老师是怎么组织的?

3、在卫生方面,比如洗手、如厕时老师是怎样进行指导的?

4、在幼儿午睡时老师是怎么让孩子尽快入睡的?

5、在进行游戏时,老师是怎么样维持常规的?

6、在集体活动时,老师是如何组织的?

7、在交往方面,老师是怎么样引导的?

(四) 结果分析

1、调查结果分析

对于早接待常规,选择经常的频数百分比为99%,是七个常规维度之中百分比最高的一项。说明班级内几乎全部幼儿都可以在做到来园和老师拥抱、知道自己所在的小组,按标记拿椅子、按顺序做桌子。这与教师对早入园常规的教育要求和教师坚持拥抱并亲切的与孩子打招呼有很大关系,说明教师非常注重幼儿早接待常规。(见表1)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8-7-2 21:45:48 | 只看该作者
表1:早接待常规频数表
经常
偶尔
早接待常规
99%
0.09%
对于就餐常规上,82.8%的表现经常、17.2%则偶尔出现。有一部分幼儿在就餐方面做的不好,就餐习惯的养成和教师的培养、家庭的要求都有关系,说明就餐常规方面还有许多要改进提升的地方,如每天饭菜要吃完不挑食,教师则需要和家长一起努力,对孩子形成一致要求、吃饭时保持安静、保持地面和桌面干净,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相对比较困难。(见表2)
表2:就餐常规频数表
经常
偶尔
就餐常规
82.8%
17.2%
卫生常规方面,84%表现为经常,16%表现为偶尔出现。说明在卫生常规方面还需要加强严格管理,对于卫生的培养和要求应该是家庭和幼儿园要求都比较一致的,出现这样的情况有点出乎意料,需要教师和管理者反思管理方式和教育方法。(见表3)
表3:卫生常规频数表
经常
偶尔
卫生常规
84%
16%
在午睡常规上,78%表现为经常,22%表现为偶尔,说明午睡常规是最难管理的一项,很多教师对午睡要求和管理比较放松,忽视午睡常规的培养。此则需要警醒教师对午睡的管理和教育,协同家长共同努力完成。(见表4)
表4:午睡常规频数表
经常
偶尔
午睡常规
78%
22%
  在游戏常规方面,表现为经常的是84,2%,偶尔则为15.8%。游戏常规的表现相对午睡和卫生常规相对较好,说明孩子能够做到听老师的游戏指令与同伴友好相处。(见表5)
表5:游戏常规频数表
经常
偶尔
游戏常规
84.2%
15.8%
集体活动常规方面,85%的经常、15%的偶尔。集体活动常规是一日活动常规的重中之重,教师的传统观念中的重教学、轻生活、重集体轻游戏的教育观念还是存在的,因此集体活动常规是教师严抓不解的重点方面。(见表6)
表6:集体活动常规频数表
经常
偶尔
集体活动常规
85%
15%
交往常规表现为87%的经常,13%的偶尔。说明在交往方面幼儿表现很好,能够与同伴友好相处、帮助他人、不乱动别人物品,跟别人讲话是眼睛看着对方。本幼儿园注重礼仪教育,交往礼仪是礼仪教育之中的一个重点项目,教师注重幼儿交往的能力发展同时也给做出模仿的榜样。(见表7)
表7:就餐待常规频数表
经常
偶尔
集体活动常规
85%
15%
1、访谈结果分析
参与结构性访谈的教师共9为,小、中、大年级各选择3名教师,其中还有很多教师使用的非结构访谈进行提问。总结访谈结果如下:
(1)亲切拥抱热情打招呼,礼貌引导开启快乐一整天。
每天早上老师都会去拥抱每一个孩子,这种拥抱对于幼儿形成亲子关系里的安全依恋、平息焦虑、增加情感,提高认知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从数据来看99%的幼儿园都喜欢去幼儿园,在签到环节,老师尊重幼儿的想法,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是事情,所以幼儿各方面常规和情绪都很好。
案例一、张老师是小班的一名老师,她讲到,晨间接待采用拥抱的形式后班上孩子发生的一些变化,之前的孩子虽然也很乖,很听话,但是缺少师生间的亲昵感,自从晨间拥抱后发现班上孩子不管什么事情都愿意跟老师说,而且情绪也变得积极乐观。我把签到环节设置在晨间接待环节之后,当孩子和老师拥抱之后会直接引领孩子来到签到板前进行签到,幼儿能力比较强,因此我会每周邀请一名幼儿,负责签到板上每天的日期更换。同时每天的签到符号我也放手由孩子自主决定,第一名签到的幼儿会选择她喜欢的符号进行签到,随后而来的孩子就要跟着他的符号,继续延续下去。
(2)教师轻声提醒同伴榜样音乐背景愉悦进餐
开始的时候在吃饭时老师只是生硬的说教,孩子表现的结果没有明显的进步,在老师轻声的提醒坚持下孩子的行为慢慢有所改变,可见,老师的影响力很大,也需要老师一步一步的坚持。有时,老师可以换个方法对孩子进行教育,比如:使用同伴榜样,孩子和孩子之间的交往起着成人无法取代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孩子进餐环节中要充分利用同伴之间的影响关系。让孩子在别人的表扬声中知道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并激发他们乐意向别人学习的欲望。
案例二、在进餐环节首先我们要给孩子们创造一个舒适、轻松的就餐环境,所以在进餐时我们给孩子播放轻音乐、教师之间不交头接耳、轻声提醒孩子专心吃饭、纠正孩子吃饭时的坐姿和用餐具的方法。在与张老师的交谈中,她讲到她们班上的一个孩子,她说:“曹云泽是一个极为活泼的孩子,在吃饭的过程中总是跟别的孩子讲话或者在椅子上扭来扭去,看看这看看那,这导致孩子吃饭速度慢,吃的也很少。”后来老师就点名提醒孩子,但是效果不是很明显,因为老师在提醒的时候声音过大,也无形中影响到其他孩子进餐,最后就采用轻轻走到孩子面前小声提醒,坚持半个月时间,孩子吃饭的专注力提高了,吃饭坐姿也有了改善。
(3)卫生习惯养成需要家园共合作
(4)重视午睡常规、为孩子营造安全温馨的睡眠环境
有时候教师无法纠正幼儿的不良午睡习惯,就用恐吓的方法,这种做法是不对的。教师不把幼儿的午睡当一回事,自己在那里忙自己的事情,总以为幼儿困了就会睡,谁想睡就睡,不睡算了。也有些教师曾经利用不恰当的强制性的办法让孩子睡午觉,把孩子吓得不敢动弹,最后带着可怕形象和感觉进入梦乡或者结果适得其反,使孩子产生“睡眠是可怕”的印象甚至产生怕睡眠、怕孤单的感觉。还有的教师对不睡觉的孩子采用惩罚的方法,孩子没有睡着,就罚他不许起床,造成睡眠时精神紧张,越紧张越睡不着,越睡不着越担心被老师批评。
案例三、司老师谈到她们班午睡是这样进行的,首先让孩子脱外套、鞋子、入厕、午检、上床,孩子上床之后情绪相对比较活跃,每天午睡时间,总有几个幼儿磨磨蹭蹭,不愿意睡,有的躺下了也是在床上翻来翻去,很久都不能入睡。有的孩子午睡两小时就要小便三次,直接大声对老师说:“我要上厕所。”教师提醒他小声点,自己轻轻地去小便好了,不要吵醒其他幼儿。有的看到了其他小朋友小便,盲目跟风,明明不想上厕所,也要跟着一起去厕所。有的孩子由于睡得太早或者太多或者早晨赖床不能按时来幼儿园,因此根本睡不着,在床上只顾自己玩,发出各种奇异的怪声,影响他人休息。
(5)集体活动发挥教育机智、切忌高声控制
案例四、对于集体教育活动,课堂常规极为重要,课堂常规也是每个老师比较有困惑的地方。在集体教育活动方面张老师谈到她们班通常情况下是这样进行的,首先让孩子先入厕、点名字、简单的谈话,接着她会用一定的方法让班级孩子安静下来且坐椅子方式正确,等到全部孩子准备好之后才开始进行集体教育活动。张老师说到她们有一个孩子非常特别,在别的孩子都认真听老师讲课的时候,他突然就会发出奇怪的声音,甚至有时候在教室满屋跑,压根就坐不到椅子上,针对这个情况张老师是这样处理的,如果出现影响课堂活动了,就会让他在旁边休息,如果不打扰其他孩子学习,老师就会多提醒他,尽量让他能够参与集体活动。
(6)游戏中注重幼儿交往,隐性教育紧跟上
五、讨论
(一)教师热情开朗、轻声细语做好示范
在幼儿园一日常规活动中,教师的以身作则榜样示范作用显得很重要,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好幼儿的榜样。幼儿的眼睛是反映教师行为的镜子,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时,要求幼儿做到的,作为教师自己必须首先做到。如:拿东西时轻拿轻放、轻声细语与幼儿交谈、不随意斥责幼儿等,例如:在区域活动中,幼儿时常破坏玩具及不小心摔打区域活动的物品,教师可引导幼儿物品的取拿应注意轻拿轻放,保护好物品,以方便多次使用,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
教师应为幼儿创设温馨、轻松地心理环境,让幼儿在良好的一日常规活动中感到安全感与对教师的信任感。例如:在户外集体活动中,有的幼儿不遵守游戏规定,违反游戏的规则时,不可大声斥责幼儿,可通过走进幼儿的身旁,温柔而坚定的告诉他,游戏的规则需要遵守,否则退出游戏,不能参与,给予幼儿正面的积极引导。教师的态度与做法能够很好的引导幼儿进行下次的活动,根植于幼儿的内心。例如:在就餐环节,有的幼儿喜欢边吃东西边与旁边的小朋友轻声讲话,这时,教师应该轻轻走到幼儿的身旁,轻唤他,告诉他专心吃饭,不要打扰到其他幼儿的进餐,另外在安静的就餐环境下,班上教师也不要交头接耳的讲话,保持安静,轻声细语为幼儿做好示范,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就餐氛围。
(二)同伴榜样正面引导、多鼓励少批评
(三)家园合作共挽手、卫生习惯常坚持
(四)重视幼儿心理、营造温馨环境
(五)发挥教师教育机智、管理要在教育的基础上进行
(六)给孩子充分的自由、相信孩子
(七)让隐形教育发挥作用
六、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实施途径与策略(本部分是简短的几条,或是一两段文字。相当于总结、与实践相接正确做法)(因此本部分不符合要求需要修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教育理念上突出强调了情感、兴趣、态度等方面的价值取向,着眼于培养儿童终身学习的基础和动力。在社会领域中指出,“应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因此,以幼儿终身受益为主旨,幼儿园常规教育的目标应是促进幼儿自律、培养幼儿独立自觉的规则意识与行为。
1、明确常规教育的长期目标
常规教育应以幼儿的终身教育发展为理念,旨在培养幼儿良好的态度情感和自我意识,幼儿学会自主、自觉,会让幼儿终身受益。因此,在进行常规教育时,应确立常规教育的目的,即是培养幼儿独立自觉的规则意识与规则行为,鼓励幼儿自律与自我负责。那么在实践中,实施的纪律教育、规则教育应是促进幼儿内控,而不是外控的策略。应确立以幼儿为主体地位,教师作为规则的引导者和共
同遵守者,应相信幼儿是愿意遵守规则,而不是先入为主地认为幼儿就是“爱捣蛋”,总是控制不了自己,教师不应认为自己的作用就是控制幼儿,让幼儿保持安静与顺从。教师不应成为管理班级的警察,幼儿就不会时时刻刻感受到是处于被监督与纠正的角色,这样才能确保常规教育不成为限制和约束幼儿的“紧箍咒”。此外,光靠一味地威胁和批评的常规教育是不成功的,教师应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反思,在和幼儿的交往过程中注意语言的艺术性,和幼儿形成良性的互动。
2、让幼儿自主选择
自主的氛围容易培养幼儿的自律行为。自主意味着给予幼儿宽松的环境,使幼儿感到在幼儿园像在家里一样,东西摆放在哪里幼儿都能知道,生活和户外活动能和同伴轻声交流,他们知道自己是可以自主的,幼儿就会按自己的想法进行活动,如果这时老师在旁边喊叫,幼儿就会紧张,怕做错事。教师越是相信幼儿,他们就越放松、越容易形成自律,同时教师也可以在一旁观察幼儿。另外,幼儿自己有能力,也不用教师不停地提醒,如果教师不断地说,幼儿只能围着教师的话转,久而久之就幼儿不会自己去思考了。
3、反思成人不合理的期望
在幼儿园里常常出现一个现象:教师在不断强调与提醒规则,而幼儿却在不断地违反规则。这是由于幼儿还不懂规则吗?不,大部分的中大班幼儿已经了解规则,甚至是那些调皮的孩子也理解其中的道理,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幼儿违规很多时候是由于成人不合理的期望造成的,喜欢到处走动是年幼的儿童的天性,当成人要求幼儿安静地坐着且保持较长时间的安静、要求幼儿无所事事地等待,就会引发纪律问题。此外,当幼儿参与为较大年龄的孩子设计的学习活动时,也会引发这些问题。再如,吃饭不许说话这个规则老师每天都在提醒,每顿饭都在重申,可是没有一天是安静的。说明教师推行的某些已制定的规则,幼儿并不能接受它,或者说不适合幼儿,可以把规则改为允许小声说话,但不许大声喧哗。如果是由于环境、或教师制定不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常规导致幼儿违规时,解决的办法就是改变成人的期望,而不是总试图去改变孩子。
5、满足幼儿的需要
   人有各种各样的需要,例如生理、情感、学习等,当幼儿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他们就会表现出一些行为问题,例如哭闹、攻击行为、注意力不集中、反抗等,因此,教师应了解幼儿有哪些需求,当幼儿展现出行为问题时,思考是否是因为需要得不到满足而导致的。
    幼儿的生理需要表现为,例如到处走动的需要,幼儿的身体活动会激发对大脑神经通路的发展至关重要的髓鞘化过程,同时促进认知发展。此外,运动对男孩的学习和减轻情绪压力尤为重要。男孩在幼儿园总爱打闹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幼儿园的活动和玩具缺乏挑战性,导致他们精力无处发泄,从而表现出好动坐不住、静不下来和爱和同伴打闹的现象。因此,满足幼儿走动、运动等的生理需要是改善幼儿不良行为的方式之一。
6、利用游戏引发幼儿对规则的理解
   含有一定规则的游戏有利于幼儿对规则的理解,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包括“去中心化”、理解规则的意义、学会合作与公平地竞争。
教师可以利用游戏来引导幼儿对规则的思考和讨论,来加深幼儿对规则的理解。学前时期的儿童总是喜欢以自己的观点和立场来思考问题,不能转换视角来看待周围事物,在讨论中,幼儿把自己的观点与别人的观点相比较,从而认识到自己的观点与别人的观点可能不同,对别人的观点可以提出疑问或更改意见,达到“去中心化”的目的从而能够理解规则。例如,在游戏前讨论娃娃家应该有几个角色,小、中班的幼儿由老师组织讨论和总结游戏规则,大班幼儿可以自行讨论,最后得出如果人数满了大家就自动去别的区角玩,避免同伴的冲突和老师的强制干预。
通过对幼儿园进行深入的实地观察,研究者对幼儿园的班级常规、教师的常规教育方式有了一定的了解,分别以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得出:幼儿园常规教育以行为主义方式为主,建构主义方式较少运用,教师运用指令、催促、批评、威胁等方式较多,且各年龄班都存在这一倾向。在教育和班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教师以权威高控让幼儿遵守常规,师幼儿的情感交流甚少;重管理轻教育、重行为主义轻建构主义;常规的制定内容存在不合理之处,对幼儿的有些要求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教育方式单一,发生违规行为时,教师多以指令、批评为主,存在即时性而非长期性。
调查问卷
班级
小班
中班
大班
频度
经常
偶尔
从不
经常
偶尔
从不
经常
偶尔
从不
1、 来园时有礼貌、愉快和老师拥抱、小朋友打招呼
2、认清自己的椅子记号,按颜色或者标志拿椅子,不乱坐
3、老师点名或点学号时及时响亮地答“到”
4、认清自己的小组,能够按顺序坐桌子
5、吃点心进餐前、大小便后要按七步洗手法则进行
6、洗手前挽袖子,洗手后手上的水落在水池,后用自己的毛巾擦干
7、小便时会排队,不推不挤
8、小便洗手动作迅速,不逗留说话
9、每天的饭菜要吃完,不挑食
10、吃饭时手扶碗、椅子向前靠、背挺直、小脚并拢
11、吃饭时保持安静,不敲击碗筷
12、保持餐桌和地上的干净
13、吃完点心和午餐用毛巾擦嘴,午餐后要漱口,漱口时不推挤
14、垃圾自觉丢进垃圾桶
15、午睡前后自己脱穿衣、正确叠被
16、午睡前把脱掉的衣服和鞋子放在正确的位置
17、迅速安静入睡,不玩头发衣服
18、午睡期间不发怪声影响别人睡觉
19、做操时认真,动作标准到位
20、爱护玩具,不和同伴争抢
21、听到信号或指令将玩具物归原处
22、室内自由活动时不大声喧哗  
23、和同伴友好相处,不侵犯他人
24、排队时两两牵手,不喧哗和推挤
25、活动时听指令迅速
26、户外活动不随意乱跑到别的区域
27、流汗时会报告老师要脱衣服
28、进入拖鞋区域前将鞋摆放整齐
集体活动
29、上课时坐姿端正,两脚并拢、眼睛看老师、手放膝盖上
30、上课认真听,不跟小朋友打闹和说话
31、老师说话不插嘴,发言前先举手
32、坐在椅子上时,老师说话安静听
33、不打骂、不推其他小朋友
34、不乱动别人的物品,不是自己的物品不拿
35、不争抢玩具、不独霸玩具
36、乐于帮助他人,帮助有困难的小朋友
37、跟别人说话,要看着对方的眼睛,要有礼貌
38、不小心碰到其他小朋友,能够说对不起
39、有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跟老师讲
40、玩大型玩具,能够商量、友好玩耍
教师访谈提纲
访谈日期:
访谈对象:
教师:         教龄:        职称:        学历:        专业:        
访谈内容:
1、 幼儿园建立班级常规的初衷是什么?常规的价值体现在哪里?
2、 您通常采用什么方法来让幼儿认识和理解一项新的规则?
3、 您通常采用什么方法来巩固已建立的规则?
4、 幼儿有时违反纪律,会是什么原因?您采取的办法是什么?
5、 您认为教师的威信对幼儿遵守常规重要吗?如何建立您的权威?
6、 有的老师认为不对幼儿凶一点,幼儿就不会听话,您怎么认为?
7、 您认为幼儿园的常规是否有束缚幼儿的地方?与幼儿的自主性是否有矛盾?
8、 幼儿园教师倾向用言语的命令,而较少地运用渗透式的常规教育方法,原因是什么?
9、 在常规教育实施过程汇中,您觉得存在哪些困难或困惑?
10、教师的催促行为较多,原因是什么?
11、幼儿喜欢在洗手间玩水,您会怎么办?
12、设立吃饭不能说话这项规则的目的是什么?幼儿违反较多的原因是什么?
13、排队走路时需要限制幼儿说话吗?
14、小/中/大班常规的侧重点是什么?
15、如何引发幼儿对规则的兴趣和需求?
16、过多地表扬或批评幼儿容易造成幼儿过分地依赖老师,您怎么看?
17、可否让幼儿讨论和自行制定规则?
18、对幼儿经常告状的现象,您会怎么处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6 17:3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