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情况较好,学生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比较扎实,阅读表达能力发展也较好,绝大部分孩子都能考到优秀。
从作文的抒写来看,学生的两极分化还是比较非常明显。优秀的孩子不但文通句畅,而且很有思想与见地,能由“漫画”生发开去,展开合理的联想,并阐述感想。但一部分学生不能跳出画面审视的作品。有的不但写不清楚这画面,而且语言表达的通畅、清楚也非常欠缺。另外有的学生标点符号的运用随心所欲,有一“逗”到底的现象存在。
从课外阅读的提炼、概括能力来看,大部分学生能能够将“钱学森的三笑”之原因表达清楚。但很多孩子都在“美国五角大楼海军副部长评价钱学森太有价值了,抵得桑三到五个师的兵力”的原因阐述上失分,语言概括的精准性还非常欠缺。说明还没有真正地把文章读懂就下笔了,或是没有很好的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的能力。问题的补充还存在着繁复现象。
对后阶段教学的思考:
1、学生的学习态度还需要进一步端正。无论是积累的不到位、错别字的现象、书写的质量、标点符号的运用,还是审题的不清,甚至是课外阅读中的失分,不少是因不够认真、仔细所造成的。
2、阅读写作依然是语文教学的难点。阅读的细致性,对文本的理解、提炼、转化表达自我思想的综合能力相对薄弱。在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要尽量设计这样的环节让学生获得常态的锻炼。在老师引导学生解读文本时,不能让孩子只学会些碎片式的思考,而缺少整体把握、系统思考的习惯与能力。要想办法跟进设计些让每个孩子都能整体把握表达的机会。今后的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在写作的教学中,要引导孩子选择不同的角度切入、试用不同的形式表述,使表达更富个性和灵性。
3、学生联系思考的习惯亟待加强培养。新课程下,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语汇,但不少孩子积累归积累,却有米不会炊。这样的积累是死积累,只有盘活的东西真正能成为孩子自己的东西,并融入到他们的知识体系中,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能力。在教学中,虽然自以外挺重视这方面的培养,但有效的策略依然有待探索。特别是面对中下的孩子如何提供有效地引领与帮助,还困扰着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