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用周末的时间参加了思想汇校园阅读分享会,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看到外面的世界,让我对语文教学对阅读习惯的养成有了更明确的导向。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该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语文老师就要“作”,上课时注意感情的变化,语调的运用,感情的投入,以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带动学生的语文兴趣。初入讲台的自己,有些地方还放不开,这是我的不足之处,在以后的教学中,不应该吝啬自己的语言美,声情并茂的上好每一节语文课。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气质是语文老师应该具有的“作”。带动学生主动去看课文,而不是被动地听老师的分析与讲解。对语文的热爱,对文学的追求,这种职业光环有助于提升自身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帮助自己在语文教学道路上不断的成长。
来凤华老师讲“真正的语文教育必须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去引导学生读‘整本的书’,把世界当做课本,而不是把课本当做世界。”在浩瀚的书籍中教师应该做的事情是为孩子们找到适合他们读的书,参考中考阅读书目,综合学校老师们推荐的阅读书目,设置调查问卷参照学生们喜欢的阅读,调查家长认可哪些书。这四大来源构成了学生要读的书目。推荐的这些书目一定要遵循经典性、趣味性、开放性的取书原则才能让学生在自我认识自我想象自我认可的思想和文化的结晶中,百读不厌,常读常新。
整本书的阅读和课堂教学结合, 每周5个课时拿出2个课时来读书,阅读每本书给学生设定阅读的时限。800页以上的鸿篇巨制,规定六周时间,一周两节,12课时;300-799页,五周10课时;300以下两周4课时。学生在读书时,遇到不认识或难懂的字、词,查字典、找参考书,弄清词义,指明出处,写在空白处。边看边思考,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中心思想,把握文章脉络,提示语言特点。学生在阅读时,肯定会有各种疑问产生,这些疑问可随手让学生写在空白处。这样,有了疑问,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才会让他们读进去,真正地走入文本,与文本、与作者进行对话。只要是学生动了心去阅读,就一定会有各种或深或浅的感悟和见解产生。因此,为了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习惯,我们要求学生在读了文章之后,随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悟。这些感悟式的批注,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入的理解文本,把握文章主旨,还有利于培养他们写作灵感。在读书时,发现优美语句、典范引文、重要段落、新颖说法及特别值得注意的地方,为提醒自己,可批注上“注意!”、“重要!”、“用心记住!”等字样,使自己注意力集中,为背诵提供条件。阅读教学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让他们能够由此及彼,能够自觉的由文本迁移到文外。这样使学生真正把知识学活了,内化成了一种能力。
贾府的贾大腰缠万贯却满嘴喷粪,而林黛玉流下的每一滴的眼泪都是诗。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做一个全身充满文学细胞的语文教师,慢效性,内引性的指导学生正本书的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