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四年级上册七单元作文:成长中的一件事(3篇)

[复制链接]
8#
作文网友  发表于 2013-12-12 19:08:12
好m
ǐ
n   ji
é
     tu
ī
   ji
à
n    z
à
o   r
è
      di
ā
o   k
è
      su
í
   y
ù
   
é
r   
ā
n

  
b
ǎ
o   l
ě
i      y
í
   zh
í
      
ɡ
u
ī
   l
ǜ
     x
ì
n
ɡ
   
ɡé
      sh
ā
n  h
ó
n
ɡ
  b
à
o  f
ā


  


形近字组词


(每空1分,共
8
分)
  
凝(
         

      
拆(
         

        
租(
         

      
核(
         


疑(
         

      
折(
         

        
祖(
         

      
刻(
         




照样子写四字词语。
(每横线
0.5
分,共
2
分)
  
千军万马

(含有数字的)
                                             
草翠花开

(描写景物的)
                                             


  
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每题
2
分,共
4
分)
   
1
昨天下午,下了一整夜的大雪。

2
我们要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好风气。
  

  
按要求写句子。

(每题
2
分,共
4
分)
  
1
一排排搭石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缩句)
                                    
2
刘翔跑得真快,就像
                                         

(补充成比喻句)



整理乱句。
(每空
1
分,共
5
分)
  

   
)不一会儿,他们把冬瓜送到了菜场。


   
)小红用力搬冬瓜,冬瓜很重,搬不动。
  

   
)一天清晨,小红去上学,看见一只大冬瓜横在路边。


   
)小林、小明看见了,一起帮着搬。
  

   
)她想,一定是农民伯伯送菜时从车上掉下来的,应该赶快送到附近的菜场。



根据课文内容,或教材中的“日积月累”完成下题。

14
分)
  
(一)

填空。
(每横线
1
分,共
11
分)
  
1
郭沫若认为科学工作者特有的风格是:既
                  
,又
               
。牛顿
认为,没有大胆的猜测,就
                                 

  
2
在丰子恺的笔下,白鹅是一种
            
的动物,在老舍笔下,猫是一种
         
的动
物,尽管动物的特点不同,作者对它们都饱含
            
之情。
  
3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
           
》这篇童话,我懂得了
                                 
的道理。
  
4
孤帆远影碧空尽,
                    

  
5
用音序查字法查找“融”字,要先查大写字母
      
。字典中这个字的解释有:①融化;②
融合;③流通。在“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中“融”应选择第
         
种解释。
  
  
(二)判断对错,用“√”或“×”表示。
(每题
1
分。共
3
分)

1
恐龙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2
“那血脉亲情,
如同生命的火种,
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这句话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3
《颐和园》这篇课文作者是按“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顺序来写的。


   

  
小学四年级全科目课件教案习题汇总语文数学英语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20
分)
  
美国历史上留下不朽功绩的第十六任总统林肯,
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
他从小就学做家务活
儿,
10
岁时就和父亲一起伐木盖房,开荒种地,顶一个全劳力了。





)家境贫寒,又经
常迁居,




)林肯志向很高,求知欲非常强烈,一心想成为个
“学问人”。林肯上学期间,
断断续续加起来不足一年,他是靠自学成才的。
  
林肯七八岁时就养成了练习写字的习惯。没钱买文具,就以沙地、石板为纸,以小树枝、木
炭为笔,写了擦,擦了写。
10
岁以后,林肯同书籍交上了朋友,每次随父亲外出种田,怀里总揣
着本书。中午休息时,他坐在树下边吃干粮边埋头读书;晚上,家里没有蜡烛,就借火炉里发出
的亮光读书。
  
林肯不仅爱读书,而且爱思索。他表弟这样描述林肯:
“大家同读一本书,惟独他能提出这
样的问题:谁有权利提出控诉?是印第安人还是黑人?随后就在玉米地里大家议论。”
  
除了书本,
林肯还通过其它途径学习。
他家里的信和邻居的信都归他写。
这也是他练习书法
和作文的机会。他时常徒步三十英里,去法院听律师们演说,学习演说的本领。
  
林肯成年后,做过许多工作,



)什么时候,他(


)争分夺秒,见缝插针,刻苦自
学。
  
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丰硕的果实,
20
多年锲而不舍的学习使林肯成了一个知识渊博的人。林
肯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1
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在括号里。(每空
0.5
分,共
2
分)
  
虽然„„但是„„
      
因为„„所以„„
      
无论„„都„„

2
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每个
1
分,共
3
分)
  
贫穷——

               
思考——

                  
坚持不懈——
  
3
“见缝插针”
在这篇短文中的意思是说林肯
                                    


2
分)

4
填空。(每空
1
分,共
5
分)
  
林肯一心想成为
              
的人。没钱买文具,他就
                             

为了锻炼书法和写作能力,他
                 
;为了学习演说的本领,他
               

经过不懈努力,林肯终于成了
                  
的人。

5
用“
     
”画出文中两处过渡句。(每处
1
分,共
2
分)
  
6
短文中多次提到林肯家境贫寒,
这是为了说明
                                 


2
分)

7
短文作者最可能的写作意图是:(
   
)(把序号填进括号里,
2
分)
  
a
赞扬林肯锲而不舍的求学精神。
              b
说明林肯聪慧过人。
  
8
读了这篇短文,你能联想到谁?请写出他的名字,以及让你想起这个人的理由。(
2
分)

                                                                                   
                                                                                   


作文(
30
分)
  
题目:

一件让我
              
的事

提示:

生活中一定有让你印象深刻的事吧,
那件事给你留下的是怎样的记忆呢?是高兴、
难过、
后悔、还是„„请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写这件事,注意要交代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语句要通顺,
书写要工整。
回复

使用道具

9#
作文网友  发表于 2013-12-12 19:20:39
游客 58.20.27.x 发表于 2013-12-12 19:08
好m
ǐ
n   ji

tfytiuguhguyguyguygyugyugyugyuguyguyguyguyguyguygu二百五
回复

使用道具

10#
作文网友  发表于 2013-12-12 19:21:56
游客 218.106.91.x 发表于 2013-12-12 19:20
tfytiuguhguyguyguygyugyugyugyuguyguyguyguyguyguygu二百五

太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11#
作文网友  发表于 2013-12-15 13:17:31
太好了努努N年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
回复

使用道具

12#
作文网友  发表于 2013-12-15 14:29:56
一般一般啦
回复

使用道具

13#
作文网友  发表于 2013-12-22 10:22:40
太好了!给你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分
回复

使用道具

14#
作文网友  发表于 2014-2-15 09:55:58
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8 16:0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