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91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品味汉字传承的传统文化——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7》评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5-20 07:30: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非常感谢邢主任为我们提供了优质的学习资源和这次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在观摩的众多课例中,刘群老师执教的《识字7》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刘群老师执教的《识字7》来源于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她的教学深入挖掘了课本资源,利用韵文与插图的关系,巧妙设计教案,通过对中国汉字的演变,使学生感知中国语言文字的精妙;通过联系生活、利用工具书、归类对比等有效手段,注重了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识字、写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这节课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刘群老师在有趣的识字教学中对传统文化的渗透。

    整个小学阶段,识字也是语文学习的关键。刘群老师时刻心存文化传承意识,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一元素,将识字与文化融合,以识字推动文化传承。

一、识记汉字,感受传统文化

汉字是当今世界仅存的形、音,义相结合的语素文字,蕴含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刘群在识字教学中可利用多种方式带领学生识记汉字,了解汉字文化,激发他们探寻汉语言文化传统的兴趣。

1、辨析字形,追寻文字特性

讲解两个偏旁时,刘群老师辨析字形,追寻文字特性。她有意识追溯文字的源头,从最早的文字入手,利用图片和小视频向学生展示  偏旁演化的过程。引导学生发现汉字最初造字的方法,挖掘汉字文化内涵,感悟汉字的精妙。

识字形式新颖,让学生感受中华汉字的神奇,体味中华文化历史之悠久,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2、认读生字,了解文字起源。

出示生字后,刘群老师通过指名读、齐读等形式让学生读准字音,发现衣字旁和示字旁分别和什么有关。学生回答示字旁和神仙有关,衣字旁和衣服有关。再联系生活说明为什么衣字旁是两个点呢,因为衣服有两个袖子,加深学生对衣字旁的识记。

观优秀老师的课,我也在思考自己的课。《人之初》可以采用随文识字。初,由衣和刀组成是有一定渊源的。在古代我们的祖先是不穿衣服的,后来,他们学会了裁衣制衣,开启了人类文明,所以,初有开始的意思。刚刚开始,可以成为初始,春天刚刚开始称为初春,学生依次扩词,再说人生刚刚开始就是:人之初。

还比如,教,你看,左边上面的小叉又就代表了有错误,学得不好了老师是要用小棒子敲头的,以此提醒他要好好学习,所以,你看右边的形状,多像一只手拿着小棒在赶着前面的小孩子啊。这时,学生可能会有疑问:过去老师还打小孩子啊?我解释说:有句俗话叫“严师出高徒”。古时候的老师被称为先生,学生读书不好的时候,他他就会用小棍子敲打。我们们现在多幸福啊啊,老师们都是那么爱你们,你们更应该尊重老师,好好学习。这样和和教学内容相关联的小故事,学生听起来趣味盎然,效果也好。

讲解“善”,出示这个字的甲骨文,引导学生发现这个字和羊有关,引入《狼和小羊的故事》,引导学生扩词“善良”“友善”。

深究字源,既完成了扩词,又理解了词语的大意。

二、诵读汉字,体悟传统文化

本课词语都是两个字组成,该类型词语节奏明快,刘群老师示范有节奏地拍手读,再指名学生拍手诵读,读出了“音韵美”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律动中体验识字的快乐,在有节奏的诵读中沐浴和了解传统文化。

《人之初》也适合有节奏朗读,在这一课我设计读的形式有:自己拍手读、同桌拍手有节奏读,学生在读中感受课文的“音韵美”。

三、链接文字,欣赏传统文化

教师要立足文本,在识字教学中寻找文化渗透点链接古今。识字教学应以汉字为基点,回顾历史,向生活延伸,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历史对接,追寻文化深度文字的演变过程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同步,许多出现在教材中的汉字,都可以追根溯源,寻找到历史典故。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探寻对应的故事与人物。

在读神话这个词时,让学生回想自己读过的神话故事,在学生在诵读中浸润文化,感受汉语言所特有的意境美。

读到福,教师出示小视频,展示中国人最喜欢的的“福”,有对联、有中国结等,这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

刘群老师找到识字、文化与生活的结合点,将课堂学习向课外延伸,使文化真正融入学生的生活。她立足文本,寻找合适的“延伸点”,让学生走出课堂,了解中国民风民俗,培养学生的民俗意识,使他们感受文化差异,在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欣赏多元的传统文化。

1.“习”字古时候是这么写的。(PPT出示:想你发现上面像什么?(鸟的翅膀)下面是鸟窝,“习”就是小鸟向鸟妈妈学习飞翔。

2.小宝宝向妈妈学什么呢?

3.同样的孩子,放在菜场里,他会学会什么?(卖菜)

放在学校里,他会学会什么?(做学问)

4.引出《孟母三迁》的故事

小结:孟母三迁,因为“性相近,习相远”。

《人之初》选自儿童蒙学材料《三字经》。对于当代的学生,特别是一年级学生来说,内容生涩,不易理解。教学从“习”字入手,先呈现甲骨文“习”的写法,让学生了解“习”的意思,之后链接生活,“小宝宝向妈妈学什“同样的孩子放在菜场和学校里学什么”,最后适时引出《孟母三迁》的故事,帮助学生了解“性相近,习相远”的意思,方法巧妙而有效。

刘群老师的课流露出了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这是值得语文课借鉴的精彩之处,对我修改《人之初》的教案有很大启发。

最后,引用邢主任的话,看课如写字,读、临、仿,没有捷径,观优秀老师的课,学规范、悟章法、领其妙,知而行,不断努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4 02:4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