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0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副市长2018年地方志工作会发言材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5-3 23:22: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次全市地方志工作会,是经市委、市政府批准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xx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市十二次党代会决策部署,总结2017年全市地方志工作,部署2018年工作。
刚才,宏兴同志传达了全国地方志机构主任会议精神。延庆区、xx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单位介绍了各自开展地方志工作的情况,讲得都很好,听了很受启发。他们的经验值得提炼总结,希望全市各区、各部门、各单位认真学习他们的经验和做法。陈玲同志代表市地方志办作了一个很好的工作报告,我也很赞成。近几年来,市地方志办带领全市地方志工作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主动作为,工作取得很多新突破,特别在服务首都新发展中发挥了独特作用。这是全市地方志工作者勇于担当、团结拼搏、开拓进取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以及市地方志编委会,代表述强同志,向全市地方志工作者取得的成绩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
同志们,每年召开的全市地方志工作会,既是统一思想、开阔思路、明确任务的部署会,也是振奋精神、凝心聚力、鼓劲加油的动员会。我每年参加全市地方志工作会,都要认真准备一个讲话,主要目的就是想从不同的角度来谈一谈地方志工作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还有一个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增强我们的责任感,做好地方志工作。2016年的地方志工作会上,我谈了“进一步提高对地方志的认识”“进一步发挥地方志在城市工作中的作用”“进一步挖掘利用地方志的丰富资源”的问题;去年的地方志工作会上,我谈了“怎么用好志”“怎么修好志”“怎么管好志”的问题。今年,我想围绕文化和文化建设,特别是从文化自信的角度,谈一谈地方志工作。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供大家参考,与大家讨论。
一、深刻认识地方志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地方志作为记录历史、弘扬文化、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的重要载体,在文化建设中具有独特作用。编纂地方志是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地方志工作是文化工作的重要内容,地方志事业也是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和支持地方志工作,发展好地方志事业,是文化自信的具体体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自信,特别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精神基因和根脉,是对“中国特色”的最好诠释。坚定文化自信,我们是有底气的。一方面,我们的文化自信是有现实基础的,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走出了一条前无古人的崭新发展道路,为解决人类发展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展示了中国自信,这种中国自信实质上就是文化自信。另一方面,我们的文化自信是有文化根基的,这就是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文化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很难用一个准确的定义来概括,既可以是衣食住行、建筑风貌、器皿用具、书画雕刻,也可以是价值观念、风俗习惯、语言文字、诗歌艺术,比如说饮食文化、服装文化、制度文化、民俗文化、建筑文化、环境文化等等,几乎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可以说是文化活动。正如《易经》所说那样,“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最能打动人,触动人的心灵。任何一件事,一旦提升到文化层面,就显得深沉厚重、底蕴丰富。这几年《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朗读者》《我在故宫修文物》《养生堂》等综艺节目或纪录片,大受欢迎的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在讲文化,传播文化。
中华文化之所以在世界各民族文化中独树一帜,不在于出现最早,也不在于历史最长,而在于延续五千年从未间断,薪火相传、继往开来。去年11月,总书记在故宫接待美国总统特朗普时专门强调了这一点。他说,文化没有断过流、始终传承下来的只有中国。
中华文化不间断传承的原因,在于“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国史、方志、家谱构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三大基石,是中华文化的“根”与“魂”,保证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承和文化延续。志者,记也。地方志作为“一方之全史”“一地之百科全书”,有些同志形象地说,是上记天,下记地,中间记空气。中华大地的山川、河流、气候、物产、沿革、贡赋、人物、事件、艺文等尽收于地方志中。
地方志是文化传统,是文化载体,其本身就是文化。这是地方志与文化的关系。地方志编纂始于春秋战国,至今2000多年绵延不衰,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传统。“治郡国者以志为鉴”,历朝历代的封建统治者都极为重视修志。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开始编纂社会主义新方志,完成了第一轮修志,正在进行第二轮修志。据1985年《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记载,我国现存旧方志x种、x万卷,约占全部古籍总数的十分之一。我市现存解放前编纂的各类旧志百种千卷,包括府州县志和各种类型的专志、杂志。这些丰富的地方志文献,完整地展现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从历史上看,明永乐十年(1412年)和十六年(1418年),明成祖朱棣两次颁发《纂修志书凡例》,要求志书要记述建置沿革、分野、疆域、城池、山川、城郭镇市、土产、贡赋、风俗、户口、学校、军卫、郡县廨舍、寺观、祠庙、桥梁、古迹、宦迹、人物、仙释、杂志、诗文等22个方面的内容。民国时期编纂的《xx市志稿》,记述了建置、民政、度支、文教、礼俗、宗教、前事、货殖、金石、艺文、人物、选举、职官等13个方面的内容。地方志记述的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扩大。明代人沈榜任顺天府宛平知县时编著的《宛署杂记》,以“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太平无以报,愿上万言书”的诗句二十字为序标分卷目,反映了xx地区地方志的主要特点是“光天德”、“壮帝居”。一些府州县旧志中还专门记述宫禁、坛庙、苑囿行宫等。民国三年(1914年)编纂的《密云县志》,增加了对学堂、议会、警务、商会等新生事物的记述。这些都反映了xx的都城特点和地域文化。地方志本身蕴含着文化基因和海量文化信息,在成为中华文化传统和中华文化载体的同时,也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
记录文化、传承文化、发展文化,这是地方志的文化作用,是民族自信的源头。一则,地方志记述的内容就是广义上的文化,同时还设置艺文、诗文、风俗、古迹等篇目专章记述狭义上的文化,不仅记述文化形态,而且还记述文化内涵,实现了历史文化的永续利用。二则,中华民族在顽强拼搏、奋斗发展中形成的,包括生活方式、理想信念、价值追求、精神品格等在内的中华优秀文化,通过地方志的形式传承下来。比如“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价值理念,“以人为本”“民惟邦本”的治国理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之道,“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处事智慧等,都可以在地方志中找到相应代表的人、事、物。三则,地方志在文化建设特别是地方文化建设方面作用巨大。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千里不同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方志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反映了不同地域的自然地理、风土物产、民风习俗、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追求等,是一座丰富的精神文化宝库,使人们记住乡愁,更加热爱家乡的山山水水、风土人情和独特历史。同时,历久弥新的地方志编修,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上具有天然优势。
习总书记指出,只有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只有将地方志放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深刻认识地方志对于传承中华文化的价值和意义,深刻认识地方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才能切实增强做好地方志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自豪感。
二、努力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积极作为
去年,党中央、国务院批复了《xx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在“四个中心”建设中,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不仅是“四个中心”功能建设的重要部分,而且文化作为软实力,也贯穿于其他三个中心之中。去年8月,市委、市政府成立了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明确做好首都文化这篇大文章要重点抓好“一核一城三带两区”,即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为根基,以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为抓手,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引领区建设。
蔡奇书记指出,做好首都地方志工作,推动地方志事业健康发展,对于服务首都核心功能,加快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发挥国家文化软实力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市地方志办作为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已经承担了多个专项组的工作任务,地方志的一些重点工作已经列入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重点任务清单。各区地方志办基本上都参与了本区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的工作。市地方志办编发的《地情参阅》,已经成为市领导决策的一个重要参考资料,发挥了很重要作用。比如,在四月天气冷暖交替的时候,《地情参阅》把志书上记载的xx天气变化情况梳理总结出来,对决策提供了很重要的帮助。蔡奇书记到河北等省区调研扶贫工作前,要先看一看当地的方志资料。这说明,地方志已经成为市委市政府决策的重要参考,也是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部分。全市地方志工作者要牢牢抓住落实xx城市总体规划、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重大机遇,紧密围绕“一核一城三带两区”建设,以深挖文化内涵为抓手,以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为增长点,敢于作为、有新作为,推动把首都文化优势转化为首都发展优势,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做出方志人的积极贡献。
(一)深入挖掘地方志中蕴含的历史文化资源,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提供文化内涵支撑
建设全国文化中心,首先要传承保护好xx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擦亮xx历史文化名城“金名片”,这是首都的职责,也是全市地方志工作者的使命。
一是系统整理各类地方志资源。发挥地方志作为资料性文献的优势,贯通旧志、新志、年鉴以及各类地情资料,分门别类加以整理,为建设全国文化中心提供历史资料支撑。要特别重视对包括旧志在内的历史典籍的保护和利用,摸清底数,加强统筹、规划与合作,按照现实需要的紧迫程度、保护利用的轻重缓急,列出历史典籍整理的时间表和任务书。要发扬匠人精神,从浩如烟海的地方志资料中抽丝剥茧,理出头绪,梳理清楚历史文脉。我国的古琴艺术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三千年多年不曾中断,现存琴曲3000多首、琴谱130部、琴歌300多首。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王鹏,根据清代《五知斋琴谱》等古籍中记载的古琴样式,重新整理定型了30多种古琴经典传统样式,并几十年如一日,持续地整理古琴谱。我们挖掘地方志资源要有像王鹏那样的精气神和执着心。
二是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育人是地方志的基本功能。无论是旧志,还是社会主义新方志,都蕴含着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品格和崇高的价值追求。“自古志书半人物”,旧志中大都不惜篇章对一地的各类人物用传、表、记、录给以记述,主要包括名宦、武功、乡贤、忠烈、孝友、耆英、义行、文学、技术、仕籍、流寓、列(烈)女等,通过人物的志记,表明一时一地的教化程度,或褒扬社会贤达,或贬斥大奸大恶,将尊士、崇德、向善、忠义、孝亲等传统价值以志书形式传播出去。社会主义新方志编纂以来,更是通过对各类先进模范人物及其事迹的记述,展现和倡导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市地方志工作者要强化意识形态工作的责任担当,在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立体、多层次记录下来的基础上,将蕴含其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出去,努力把xx建设成为引领意识形态的价值高地。今年年初我们已经部署了《xx抗日战争志》的编纂工作,要通过编纂《xx抗日战争志》,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通过即将编纂的《改革开放40周年大事记》,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既要为当代人提供历史智慧,也要为后来人留存当代经验。要注重家庭建设,系统收集家谱、族谱、谱牒、乡规民约等资料,弘扬优良家风家训,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
三是大力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和三个文化带。一方面,我们要加强对“一城三带”有形文化遗存的保护利用,应保尽保;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加强对有形文化遗存文化内涵的挖掘,能挖尽挖,两者有机结合,才能做到见物见人。地方志对于“一城三带”的保护利用不同于文物部门,不是对有形文化遗存本身的保护,而是将这些文化遗存记录下来,不仅记录文化遗存本身,还要记录文化遗存中的历史事件及其蕴含的文化内涵。这是地方志的独特优势。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方面,要积极服务中轴线申遗等重大文化建设项目,充分挖掘旧志、新志以及地情资料中关于中轴线的丰富资料,理清发展脉络,讲清文化意义,夯实史料基础。我市老市政工作者孔庆普同志写了《城:我与xx的八十年》一书,详实记录了xx历史上各个城门的原始数据,成为十分珍贵的文献。这是地方志工作者应该做的,应该把这些现存的历史遗存和消失的历史遗存中的文化内涵和数据资料挖掘出来。在“三个文化带”建设方面,要深入挖掘各个文化带的文化内涵,点校整理包括旧志在内的相关历史文献。这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前一段时间,我看《xx日报》有一篇文章《从景山搬到雍和宫的“大佛楼”》,讲了乾隆皇帝重建寿皇殿,并将原后殿的万福阁移至雍和宫,现在雍和宫的很多建筑都源自于寿皇殿。这些历史资料,既是文物的历史,也反映了城市的变迁。今年,要做好《永定河文化志》等史料丛书和特色志书编纂工作。要规划设计好西山方志书院,突出特色,精心布展,既要服务社会大众,丰富市民文化生活,也要服务专家学者,成为研究西山文化带、传播方志典籍和文化的学术交流场所。
(二)加强地方志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食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地方志要按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要求,积极承担公共文化服务职能,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相较于其他文化部门,地方志公共文化服务还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必须着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建设,努力满足首都人民日益增长的对高品质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一是利用大数据加大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的深度和广度。地方志资源是地方志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决定了地方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我在2016年工作会上讲过这个问题,今天我想强调利用大数据开发地方志资源的问题。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要主动将修志这项古老而传统的行业与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领域积极融合起来,促进地方志与科技深度融合。如果我们能将所有志书、年鉴和地情资料数据化,实现大数据检索,到那个时候,输入“规划”二字,就能检索出所有志书和年鉴中有关“规划”的资料,这样会大大提高对地方志的使用效率和质量。要进一步加强数据资料的统计、收集和管理工作,继续加强xx地情网、地情数据库建设。这次会上印发的《xx市地方志资料工作管理规定》就是要夯实这个基础性工作,这是地方志工作常态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关键环节。要充分利用xx的科技创新优势和地方志的文化资源优势,用好大数据手段,推动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取得新突破。
二是推动地方志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建设和发展。方志馆是地方志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载体,要纳入市、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和任务之中。按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要求和标准,规划建设好方志馆,同时向社会提供服务,提升收藏保护、展览展示、编纂研究、专业咨询、宣传教育、业务培训、文化交流等功能。我去年已经讲过,今年再次强调,方志馆建设不搞一刀切,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区建设方志馆,有条件的乡镇(街道)、村(社区)建设乡情村史馆,既可以单建,也可以结合,讲求效益,也可以和博物馆、档案馆结合,在这方面思路要开阔,要不断创新。市、区地方志办要加强业务指导、主动服务。总之,不管叫什么名字,关键是要立足地情、突出特色,对外开放、健全服务。近期,我走访了一些村史馆。比如,平谷区大华山镇的大华山村村史馆,不但记录了这个村的历史,还记录这个村村民生活方式的转变情况;延庆区沈家营镇下花园村建了仁宗故里民俗文化馆,以元仁宗的诞生地“香水园”为起点,详细介绍了当地民居文化特点、元仁宗的个人功绩以及沈家营镇的发展历史。这些当地举办的村史馆、文化馆、博物馆都很有特色。在全市倡导建设方志馆(室)的同时,还要考虑,在没有条件设立方志馆(室)的街道、乡镇、村、社区,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社区服务站、文化站、图书室、宣传栏等现有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把志书、年鉴摆在这些地方,方便人民群众查阅。还可以结合“一刻钟社区服务圈”,打通“最后一公里”,做好统筹部署,不断提高地方志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市、区文化主管部门要给予支持,加强合作,资源共享。
三是丰富地方志公共文化服务产品。地方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对老百姓来说更多的是“讲故事”,讲好xx的故事。提升“讲故事”的能力,丰富“讲故事”的方式方法,把故事讲得鲜活,要加强调查研究,了解社会不同群体的需求,在地方志公共文化产品的内容、形式、节奏、空间上下功夫:推动产品内容向规划志书与特色志书相辅相成、基础修志工作与专题修志项目各美其美的方向发展;推动产品提供形式从单一的纸质志鉴图书向电子文本、视频声像、网络信息(如微信、微博)、文献资料数据库等多元化发展;推动产品提供节奏由一年一鉴、数年一志的速度向“长线工作”与“短平快项目”相结合的方向转变;推动产品提供空间从线下转向线上,走出地方志机构工作场所,走向社会大众,走向千家万户。地方志是巨大的文化宝库,要让更多的人来查询、来理解。地方志里有很多好的东西,能不能转变思路,由纸质图书向一些文化产品转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在通过音频、视频技术把很多过去和人们隔得很远、人们不愿翻阅的大部头图书等,转化为一种新的文化产品,使广大群众容易接受、乐于接受,从而使广大群众受益。比如,现在有一个叫“为你读诗”的微信公众号,通过邀请一些名人读诗,把脍炙人口的诗句朗读给听众,使这些诗句入心入耳。乐评人陈立开设了“陈立讲音乐”微信号,用通俗的语言讲述音乐,用趣味的故事传播音乐和文化。还有“小顾聊绘画”,通过书籍和网站给大家介绍西方古典绘画和中国传统绘画。这些手段和方式,都值得借鉴。如果我们将地方志开发出“解读志书”等文化产品,利用讲的这种方式和老百姓多接触,将会大大提高地方志的使用率和利用率。通过改革创新,增加创意,真正让志书能够活起来。
三、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地方志事业发展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
进入新时代,解决地方志事业发展不适应的地方,必须深化改革、转变思路,从“编地方志”转向“管地方志”,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摒弃“临时性”“阶段性”工作的思想,促进地方志工作的常态化制度化,建立具有首都特色的地方志编修体系、理论研究体系、质量保障体系、资源开发利用体系和工作保障体系。要深入研究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研究和推进地方志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地方志事业发展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相互联通并有效匹配,努力提供具有鲜明地方志特色、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地方志文化产品。
(一)深入研究地方志工作主题
地方志工作要关心国家大事、首都发展、人民需要,这样才能找准方向和道路。
一是要把握历史节点,主动开展工作。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明年是建国70周年,还是“五四运动”100周年。xx是新中国的首都,也是“五四运动”的发源地。要结合这些重大的历史节点,主动设计工作主题,通过编纂相关专志、地情书、大事记,举办专题展、座谈会、报告会,拍摄专题片等形式,从首都的视角记录共和国的成长历程,反映共和国的发展轨迹。这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础性工作,意义十分重大。总书记一再强调,看xx首先从政治上看。作为首都的地方志工作者,要有这样的政治敏锐性,要有这样的政治觉悟和政治责任。这是地方志工作落实首都职责的重要体现。
二是要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主动作为。当前xx工作可以用“4433”来概括,即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升“四个服务”水平,抓好三件大事,打好三大攻坚战。这些工作中,有些是地方志可以直接参与的,有些是要为领导决策、部门执行提供地情服务和史志资料的。要划分门类,找准切入点。在这里,我强调三件事:第一件事是加强京津冀地方志合作,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去年,市地方志办联合津冀两地地方志办参加文博会,共同举办了“京津冀运河文化展”。今年还要一起编纂《京津冀概览》,共同举办西山永定河文化展。这些做法都很好,希望坚持下去,以项目带动合作,不断拓展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内容,健全合作机制,深入挖掘三地历史文化资源,推动京津冀三地历史文化实现同平台谋划、联动式合作、协同化发展。
第二件事是编好《xx冬奥会志》,加强与冬奥组委的沟通协作,实现筹办工作与编纂工作同步进行,今年力争完成申办篇的编纂任务。要通过编纂《xx冬奥会志》,全过程记述xx冬奥会残奥会申办、筹办、赛时运行历程,以阶段性成果扩大冬奥会残奥会的宣传和影响力,实现地方志这种中华传统文化与奥运文明融合发展。
第三件事是编好《xx日记》《xx月志》,全面记述首都现代化建设历程,全面记述每一天xx方方面面的大事要事,日积月累,留下宝贵的一手资料,夯实资料工作常态化基础。
三是拓展延伸,查遗补缺完善种类。第一轮《xx志》154部,涵盖了36个门类。二轮《xx志》68部,大部分延续了一轮涵盖的门类。由于规划志书是政府主持、各委办局具体编纂的,因此缺乏对于一些新行业新事物新技术的记述,比如互联网业、快递物流业等新生业态就没有记述。要加强对新技术新事物新业态的研究,完善志书记述内容。
对于已经编纂的志书要做进一步的深加工。虽然我们编纂了胡同志、四合院志,但是缺乏对有代表性胡同、四合院的深入挖掘。比如,砖塔胡同在元代就已存在,元杂剧《张生煮海》中就有与其相关的记载,鲁迅、张恨水等文化名人曾在这里居住。比如,左宗棠、张之洞、谭嗣同、张自忠故居等院落都十分有历史。再比如,琉璃厂西街、南锣鼓巷等社区在全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今年春节,我用半天的时间走了九条胡同,从东四北头条到九条,这里有大量的丰富的文化遗存,有古老的院落,有名人的故居,但是现在还没有充分挖掘。现在去看这些名人故居和保护院落,除了门口立一个“文化保护院落”或“传统保护院落”外,没有文化线索,没有挖掘里面的故事,也不知道这个院子曾经发生过什么故事。类似这样的故居,xx太多了。因此,要对这些文化积淀深厚、具有历史掌故和较高知名度的胡同、院落、社区进行深入研究,形成专志或地情资料。
要加大对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使用率高的志书的编纂力度。目前,全市各区都在编纂地名志地名词典。地名的演变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在编纂过程中,要对地名进行分类整理,特别是对那些历史底蕴深厚的地名要深入挖掘,找出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与地名的内在联系。要提前考虑地名志的开发利用问题,探索建立地名历史人文信息查询系统,方便群众查询自己感兴趣的地名,为市民出行和外地人、外国人旅行提供人文地情信息服务。
(二)推动制定《xx市地方志工作条例》
2006年国务院颁布的《地方志工作条例》,2007年市政府颁布的《xx市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满足了当时地方志工作的需要。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原有条例和实施办法已经不能满足地方志事业的转型发展。目前,国家和一些兄弟省市正在开展新一轮地方志立法工作,通过立法解决地方志事业发展的问题。市地方志办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向市人大常委会提出要制定《xx市地方志工作条例》。对此,市委市政府是支持的。制定一部好的地方性法规,真正发挥法的约束和保障作用,要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是明确立法目的。要站在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首都发展大局的高度,从“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出发,找准地方志事业发展的定位和方向,立法的目的在于保障首都地方志事业科学发展,繁荣首都文化,推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和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建设。
二是找准立法要解决的问题。要树立问题导向,找全找准首都地方志事业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列出问题清单,划分问题门类,这些问题既有现实存在的,也有未来可能出现的,提升立法解决现实问题的针对性、应对未来问题的前瞻性。
三是科学设计制度安排。立法最终是以制度安排来体现的。制度设计得科学不科学、合理不合理、可行不可行,是立法成败的关键。而制度设计是以解决问题为基础和前提的。要一项一项地研究立法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制度安排。
四是群策群力,加强统筹协调。要加强与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办公室、教科文卫体办公室及市政府法制办公室的沟通协调,深入征求文化、编制、法制、出版等部门的意见,追踪国家层面立法进程,关注兄弟省市区立法动态,把握好立法节奏。要动员全市地方志工作者参与立法工作,积极为地方志立法建言献策,利用多种方式征求社会的意见,广集民智、广纳贤言,把立法过程变为宣传地方志、扩大地方志影响的过程。
(三)加强各级地方志编委会建设
今年年初,市委、市政府调整了市地方志编委会的领导和组成人员,目的还是从有利于工作的角度出发,更好地协调和解决地方志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更好地推动地方志事业的发展。早在1988年,市政府在《关于成立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和印发市地方志工作规划纲要的通知》中就明确了编委会的任务,主要有三项:审定规划,协调关系、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现在关键是落实。目前各区、各部门都成立了地方志编委会,各区、各部门行政一把手,作为编委会主任,要切实承担起修志工作第一责任人的使命,既挂帅又出征,加强本地区、本部门编委会建设,关心本地区、本部门地方志工作进展情况,落实好“一纳入、八到位”要求,为地方志工作开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在这里,我与大家重温一段总书记29年前的讲话。1989年8月,总书记时任福建宁德地委书记,他在宁德地区地方志工作会议上说,“现在存在一些不良的倾向。有的领导强调工作忙,把修志当作一个软任务,提不上议事日程;有的是中心工作或临时性工作一来,就把修志人员抽走,修志工作停停打打。这样做不利于修志工作的开展。修志工作如果要抓,就要一气呵成,不要停停打打。要当个事业来办,把它作为社会发展的基础工程,把它作为一种有文化的表现,也作为一种有远见的表现,一定要把这项工作摆在议事日程上。各级领导各部门领导,在你离任之后仍然还能够使人们想起来的一项工作,我看也莫过于此。”总书记的这段讲话,在今天听起来仍振聋发聩,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意义,希望各区、各部门领导对标对表,向总书记学习,重视、关心和支持地方志工作。
(四)高度重视村志编纂工作
农村文化建设是文化建设的重点难点。市、区地方志工作机构要把更多的精力、人力、物力投向村志编纂,通过编纂村志凝聚人心,促进乡村文化建设。要把编纂村志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帮助人们记住“乡音”“乡愁”,为保护乡村传统文化遗产、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尽到历史责任。
目前,全市有x个行政村,空壳村、留守村比比皆是,只保留村委会建制的村也占有相当比重。根据二轮《农业农村志》记载,仅1996年至2010年的15年间,全市行政村的数量减少了x多个。随着城市副中心建设、首都新机场建设的不断推进,城市化进程仍在加速,不少自然村正在消失,据大兴区地方志办不完全统计,截至2016年底,大兴区自然村消失了x个。要增强工作的紧迫性和主动性,对于这些消失或正在消失的村落,具备修志条件的要抓紧修志,暂不具备修志条件的要收集保存好资料,为将来修志打下坚实的资料基础。
去年,市地方志办与市农委制定了《xx市特色乡镇村志编纂工作实施方案》,对编纂传统村落志有了一个整体规划,要以此为抓手,推动全市村志的编纂工作。可以分成两步走,第一步是实现21个国家级传统村落和44个市级传统村落修志全覆盖;第二步是到2020年,实现全市有条件的村落修志全覆盖。通过编纂村志带动乡镇志编纂工作,力争到2020年,实现全市38个乡、144个镇修志全覆盖。如果完成上述目标,我们就真正尽到了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责任。希望大家做好这项工作。
村志的编纂,需要政府统筹规划,地方志工作机构具体组织实施,也需要一大批热心人来参与。市地方志办给我找了一些村志,我都看了,比如《三合村志》《沁水营村志》《川底下村志》《常庄村志》编得都不错。我负责联系平谷区大华山镇,镇党委给我汇报工作时还专门讲了他们的镇志和村志。《大华山镇志》《大华山村志》,这两部志书的主编是大华山村的原党总支副书记王进才。他不是文化人,但是有情怀,要把乡愁留下来,我很受感动。这都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对于保存当地文化传统、风俗习惯、乡规民约等具有重要价值。要保护好这些热心人的积极性,发挥好他们的作用。
目前,朝阳区通过试点带动、资金扶持、政策配套、业务指导等方式,实现了全区19个乡修志全覆盖。区财政每个乡补助10-15万元,各乡还自筹一部分经费。区财政拿出40万元支持高碑店村编纂村志,《高碑店村志》成功入选中国名村志工程,豆各庄乡还自筹经费近200万元编纂了《豆各庄乡志》。朝阳区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各区学习和借鉴。
(五)健全社会各界有序参与地方志工作的途径和渠道
随着地方志工作领域不断扩大,越来越需要社会各界的有序参与。我市一轮修志基本上是政府各部门直接组织、直接编纂;而在二轮修志中,不少承担规划志书任务的委办局承担的是组织编纂职能,将具体编纂工作委托给科研机构、行业协会和专业学会,也取得了积极成效。当前,基层修志、社会修志的意愿日益强烈,基层修志、社会修志从萌芽状态开始茁壮成长,社会力量对地方志事业的参与和贡献不容忽视。我在去年工作会上提出要从五个方面扩大修志选题范围,完成这些修志任务,仅靠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和各委办局是不够的,必须要调动社会参与的积极性,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培育和规范修志文化市场,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地方志编纂工作,真正实现开门修志、众手成志。
一是正确处理政府、社会、市场的关系。深刻认识、谨慎处理政府、社会、市场三者的关系,地方志工作机构要履行政府有关职能,加强规划、政策、法治、监管、服务职能,进一步健全地方志工作机构主导、社会各界有序参与地方志工作的途径和方式,积极吸纳社会力量,稳健利用市场机制,发挥好社会和市场的作用,为今后不间断地修志积累组织管理、运作模式等方面的有益经验。由于培育修志文化市场、利用社会力量修志编鉴是一项新生事物,很多问题需要作深入系统的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思路,点子要多、措施要实、步子要稳。
二是稳健推动修志文化市场和相关产业发展。目前地方志文化产品的生产能力不强,产品流通不足,消费渠道不畅,市场准入标准、运行规范、监管制度尚未建立。要加强市场调研和摸底,研究制订修志文化市场准入标准和规范、促进地方志文化产品流通发行办法,做好修志文化市场培育工作,探索培育各类修志编鉴文化企业,加强政府对民间修志的积极引导和规范监管,拓宽人民群众接受地方志文化产品的渠道。要加强与旅游、广播电视、动漫、视觉艺术、工艺设计等的深度融合,依托科技创新力量,探索发展独具特色的地方志文化创意产业。
同志们,地方志事业发展面临着很好的形势,党中央国务院重视,市委市政府重视,盛世修志、志载盛世,我们正当其时。希望同志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奋力前行,存史、育人、资政,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进一步做好地方志组织编纂、管理和开发利用工作,积极履行好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全面落实《xx市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年)》提出的各项任务,忠实记录首都快速发展的历程,延续首都城市历史文脉,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为首都发展提供历史借鉴,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xx篇章做出积极贡献!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7 05:5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