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善教学管理,提升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有效的教学源于有效的领导和管理。一要加强对教学全过程的有效领导与服务。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管理理念,加强对教学思想和理念的引领,加强对教学计划、课程实施、校本研训的领导,关注教学过程、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效益。要从“关注教学准备、衡量教学效能、评估作业效果、分析考试功能”等方面入手,全面加强对教学全过程的领导。二要强化对教学管理者队伍的能力素质提升。管理者要带头学习教育理论,认真参与教学实践,及时分析教学状况,善于解决教学问题,努力构建一支有思想、懂教学、善管理的教学领导队伍。三要强化对教学环节的督查与指导。要加强对“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各个教学常规环节的检查、督促、指导,采用随机抽查、个别检查、全面检查等方式,发现问题,及时交流总结,要求全体教师做到“备课深、上课实、作业精,评价细、辅导勤”,坚持把教学过程管理落实到位。
严格督促常规履行,提升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教学常规的严格执行是教学质量的保证。一要及时制定各类计划。包括各科教学计划、后进生辅导计划、总复习计划等。其中各科教学计划包括班级情况分析、本册教材的目标与要求、提高该科教学质量的措施、课时安排等;后进生辅导计划包含辅导计划、辅导对象、辅导内容、辅导成效分析等;总复习计划包含复习目标,复习内容与进度等。二要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要做到有课必备,超前备课。至少备好基础学科的详案。备课前教师要熟悉内容体系,了解教材编写意图,明确教材各单元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知识的联系与衔接,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选择有效的教法与学法。教案要完整有创意,栏目齐全,字迹清晰,应包括单元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授课时间、课时教学目标、课时重难点、课前准备、教学过程、作业设计、板书设计等内容。三要精心上好每节课。上课前,授课老师要对集体备课进行二次备课,包括导入、新授、巩固、拓展、作业等,都要循序渐进,追求实效;每个教学行为,包括教师仪态、教学语言、教法选择、课堂评价、师生交往等,都要依据适用有效原则,合理进行。四要及时批改、耐心辅导。教育学生作业要规范、整洁,对作业潦草或不及时完成的,要加强教育和指导。教师要及时批改作业,不漏批错批,要突出作业反馈、评价、订正与二次批改环节,要把作业订正作为学生知识缺陷弥补的关键环节,对平时作业比较差的学生提倡面批。五要认真做好考试与评价。要认真组织单元抽测、期末质量测试与评价,并及时登记好成绩。要客观分析测试成绩,反思前期教学效果,提出教学改革设想,落实教学实际行动。要重视评价的发展性功能,把对学生的每一次评价当作进步的起点,按照发展激励性原则,鼓励学生获得进一步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