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构成课堂的要素有三个:教师、学生、教材。
教师与教材发生联系,生成教师备课的衍生品——教案,教师依托或借助教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这便是传统意义上的课堂。这样的课堂一直沿用至今。
伴随信息化对于教学影响的日益增大,教案所能涵盖的教师备课劳动日趋有限,科学的教育教学管理呼唤新的能够反映教师备课劳动的显性载体。加之教案对于教师上课的刚性约束和指导意义日趋有限,课堂从“缺憾的艺术”渐渐转化为“预谋的粗鄙”。
在对教师个案的研究中,我们发现:
1、教案和实际教学的反差越来越大;
2、教案和实际教学存在较大反差的教师越来越多。
在持有教师教案的课堂观察中,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有心栽杨杨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现象。
在教案不能有效指导教学,尤其是不能较好的促进学生学习的境况中,一些课改先行学校发现了导学案。
导学案本质上是学生和教材发生关联的产物。是教师基于学生、依托教材编排的学习方案。在这一创新过程中,教师第一次从台前走向幕后。学生的学习主线和学习效果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从这个意义上讲,导学案是一种指向高效课堂的创新和突破。
教学本质上是一种师生交往活动。这种交往活动以教材为载体,以文化传承为目的。教学发展至今,始终体现着以教学预设案为预备,为落实预设案为展开的发展特征。它经历了两个基本的发展阶段,一是以教师和教材关联后的产物——教案为预设案的时期;二是以学生和教材发生关联后的产物——导学案为预设案的时期。
从教案到导学案无疑是一种进步,但导学案解决不了全部的课改问题。
课堂的三要素是:教师、学生和教材。课堂的本质是一种受时空限制的师生交往活动。因此,新课堂的发展方向应该指向三个维度:一是教师的持续提升;二是资源的绿色生成(主要是教材的发展);三是学生的生态成长。
新课堂首先应该是三维生态课堂。它是教师和学生发生关联,以教材为工具和载体,为促使生命体(师生)精彩绽放而存在有生命的师生交往活动。
新课堂应该是“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对于师生生命体的解放应该是第一位的,对知识的批判、吸纳、综合、创新才是文化传承最本质的特征。
教案的发展方向是不断增大学生与教材的关联,丰富教师与学生的关联,从而顺应新课堂的三维发展目标。
导学案的发展方向是不断增大教师与教材的关联,丰富学生与教师的关联,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顺应新课堂的三维发展目标。
新课堂必然是完成了对师生生命体解放的课堂,教案、导学案不是解放师生的唯一路径,新课堂期待着被解放了的新教师、新学生创造出新的路径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