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12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五年级语文优质课《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4 09:3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



湖南长沙市芙蓉区育英学校 朱爱朝



尊敬的评委,亲爱的老师们:



  上午好!



从八月的贵州之行,到十一月的武汉参赛,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我思索,我探寻,我不断走进文本,贴近学生。这个过程是艰难的,也是快乐的。它促使我在专业上更快的成长,它将成为我人生中一段珍贵的回忆。感谢全国小语会为我们语文老师搭设这样一个梦想舞台,感谢所有在我成长道路上洒下辛勤汗水的人,感谢为我这堂课付出无数心血的领导们、专家们、老师们。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一篇表现特殊环境下的父子之情的课文,内容浅显,但内涵深刻;语言平实,但令人震撼。这是一篇老课文,很多名师都上过这一课,光是人教网上挂出的教学设计就有好几个,要寻求突破与创新很难。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文本有较大的差距,怎样才能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搭设一座桥梁,让学生逐渐走进文本,深入文本,受到感染和熏陶呢?反思我的教学,我觉得自己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     以疑促读,简化教学环节



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怎样才能“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呢?我觉得,教师应该教在学生有疑处。只有这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教学的效率。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主体,以疑问促阅读,并相机渗透读书方法的指导。回顾这一堂课,整个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质疑解疑的过程,是一个学生自主实践、自行发现、自我建构的过程。大家看,上课伊始,学生针对课题质疑,从而带动了全篇的阅读;之后,学生针对父亲在废墟中挖掘的语句进行质疑,感受到了父爱的深沉伟大;接着,学生针对阿曼达在废墟下的等待质疑,进一步体会到了阿曼达的了不起。以疑促读,简化了教学环节。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单纯明确:通过课文的具体描述感受父与子的了不起。教学结构简单朴实,体现了高年级阅读教学的特点。一个中心词“了不起”,牵一发而动全身;两个板块,感受父与子的了不起,清晰明了;一条主线,“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贯穿全过程。删繁就简,集中目标,留出了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去自主活动,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了发展。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4 09:31:00 | 只看该作者
二、     挖掘资源,丰富学生素养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崔峦老师也曾经说过:“就小学阶段来说,主要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积累和运用的能力。”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注意挖掘教材的潜在资源。如学生从课文对父亲的外貌描写说出了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由父亲在废墟中挖了36小时,联想到阿曼达在废墟下等了36小时,并由此想象废墟下的阿曼达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这样做,填补了课文空白,使学生更深地感受、理解了父与子的了不起。又比如,学生在用“不论……总……”进行说话训练的过程中,对父亲的了不起有了更深的体会,我感到一个直面困难、永不言弃的父亲形象逐渐地走进了学生的心灵,我更欣喜地看到,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积累语言,内化语言,并灵活地运用了语言。挖掘教材的潜在资源,培养了学生感受、理解、积累和运用地能力,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让每一位学生得到了扎扎实实的发展。



  我的这一堂课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敬请各位专家、老师,多多批评指正!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3 13:3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