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师的爱是打开学生心灵之窗的盏盏烛光,能给学生带来温暖;情感的沟通、心灵的碰撞往往胜过千言万语,能打开学生的心扉。
学生在活动中,个性得到张扬,青春的活力得到释放;在班级管理中,明确责任,树立信心,展示自我价值。这样,民主和谐的班级就自然形成。
班级就像一个大家庭,同学们如兄弟姐妹般互相关心着、帮助着,互相鼓舞着、照顾着,一起长大了,成熟了,便离开这个家庭,走向了社会。
的确,班集体对每一个成员的成长,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这需要班主任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努力成为学生心灵的美容师,激发班级活力。
01 从放手开始巧建和谐
在班级管理的“金字塔”结构中,班主任是组织者、管理者,属于顶端,中间是学生干部,基层是普通学生。
而民主和谐的班风就是由基层的普通学生形成的,这就要求班主任要敢于放手,不仅要把班级工作合理地分配下去,可以按人、按需设岗,让每个学生有事可做,而且要让学生有序地动起来:从电灯、电子白板的管理,到读书角、植物角的整理;从班级公约的制定,到班级活动的开展;从劳动岗位的安排,到班级文化的布置更新;从两操的检查,到班级之星的评比等。
这样,班级不仅没有“闲人”,大家各司其职,长期处于有事可做的状态,学生也获得更多的锻炼机会,而且有利于班级秩序的稳定,让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紧密相连,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和主人翁意识,也有利于整个班级积极向上协调健康发展。
相反,若是倒金字塔,做事最多的是班主任,少数事情由班级干部完成,基层的学生却非常空虚,长期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特别是青春叛逆期的初中生,在当下的网络时代,他们更容易接触到一些不良嗜好,这样叛逆的思维多了,就给班级带来不稳定的因素,就会无端生事,甚至会有安全隐患。
如果把“放手”当作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它就会在学生心灵上起着潜移默化的引导和约束,在管理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02 从关爱入手巧合沟通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学生需要关爱,教育呼唤关爱,不论是学习方面,还是生活方面。而真正的关爱是建立在沟通的基础上,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也许十句表扬的话抹不掉一句批评给学生带来的心灵的阴影,也许是出于改正他们缺点的急功近利心理。但是,如果没有心与心的沟通,就没有爱的琼浆玉液,去滋润学生的心田,学生心灵中的种子就会干枯,不会发芽,更不能茁壮成长。
所以,班主任想的应该是——此刻,我的学生在想什么?这就要求班主任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做学生心灵的牧者,关注学生真正关心的问题。否则,即使工作认真负责,孩子们也会心生反感。
03 从细节着手巧妙引导
班级公约是班级长期稳定发展的根本保证,执行过程中必然体现在每个细节上,成功的管理必定讲究细节,细节又是养成教育的关键。只有从细节着手,因势利导,才能构建民主和谐的班级。
苏霍姆林斯基的经典名言:“培养人,首先就要了解他的心灵,看到并感觉到他的个人世界。”因而,教师只有时刻关注学生心理上的细微问题,才能抓住每个教育的契机,及时引导教育,进而巧妙地予以点拨,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品行,再把个体的好习惯逐步延伸为班级的优良传统。
04 从活动展开巧激活力
班级活动能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开展适当的班级活动可以充实学生的生活,增长各项技能,密切学生与他人、集体、社会之间的联系,锻炼学生精神品质,增强班级凝聚力,促进民主和谐的班风建设。
比如,为迎接学校运动会,可以首先召开一个“我为班级争光彩”的主题班会,让学生初步感受为班争光的氛围。通过一个个学生的发言,逐步让每一个学生认识到自己可以为班级争光,进而转化为比赛时的动力。
中学生正值青春期,精力旺盛,可以利用开展体育竞技活动的机会诱释出那些“活跃分子”的青春活力,比如参加学校的棒球比赛;也可组织学雷锋开展一些公益劳动,比如去敬老院。
活动中交代一些任务让他们去完成,从而让他们认识到自我价值,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这种信任和赏识,能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班级的和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