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7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课堂教学实录文字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3-9 00:32: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课堂教学实录文字版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课堂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好,请问你们喜欢听歌曲吗?
  生(齐):喜欢。
  师:好。我放一首歌给大家听。
  师放课件:学习雷锋好榜样歌曲
  师:你们知道为什么把雷锋当成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吗?
  生1:雷锋是个好人!
  生2:雷锋做了很多好事!
  生3:雷锋是解放军叔叔!
  ……更多本课资料
  师:大家说得很好。但现在雷锋叔叔已经离开我们了,我们到哪里寻找他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师板书: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师教读生字:雷、锋
  师课件展示:雷锋画像,本课朗读录音。
  师:请同学们边听边读。注意画出生字词,
  ……
  听读完毕后,师生识记生字词。
  师:请同学们分组识记字词。不认识的可以问同学哟!
  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字词后,并向组员汇报,交流学习情况。
  ……
  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熟悉内容。
  生进行自学
  师巡视指导。
  师:下面我们用开火车的形式朗读一下,看看谁读得最好,我们就评选他为识字“小博士”。
  生开火车读。
  师:刚才哪一个同学读得最好呢?
  生杂乱的回答,师选出一名当小老师教大家认字。
  师出示课件生字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8-3-9 00:32:30 | 只看该作者
“小老师”教大家认读。
  师课件范写“锋”
  生在书中写生字
  师出示写得好的,学生评价。
  师:我们认了字,又写了“锋”,现在我来听听大家读课文读得怎样?
  生齐读课文一遍。
  师:嗯,读得不错,请大家自己再练读一遍。
  生自己练读课文。
  师:好,下面我们找几位同学来读。
  师指点数名学生读课文。
  师:请大家注意听,评一评谁读得更好。
  生:XXX读课文时声音洪亮,字音准确、流利、有感情。
  师:读课文时要求准确、流利、有感情,她做到了这一点,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想想雷锋叔叔到底在哪里呢?
  生1:他在小溪边把迷路的孩子送回家
  师板书:雷锋、小溪、抱小孩
  师:你从诗中哪一节知道的?
  生2:我是从诗中第二节知道的。
  师:请女同学齐读第二节,提出不懂的问题,同学帮助解答。
  生3:为什么要说迷路的孩子?
  生4:因为孩子迷路了,正需要别人的帮助,这时雷锋叔叔看见了,就主动的把他抱着送回家了。
  师:他说得真好。雷锋叔叔还到过哪里做过好事呢?
  生5:他在小路边背着年迈的大娘回家。(板书:小路、背大娘)
  师: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生5:我是从第4节知道的。
  师:请学生读读这一节,想一想,还有不懂的地方吗?
  生6:为什么要说雷锋叔叔背着年迈的大娘,洒下了晶莹的汗滴呢?
  生7:因为他背着年迈的大娘很累,很吃力,但是他不放弃,他愿意为别人献出爱心。
  师:你真会动脑筋,雷锋叔叔是一个乐于奉献爱心的人,我们要向他学习。齐读第五节,读后提出不懂的问题,会解答的举手示意。
  生8:最后一句“啊,终于找到了—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9:小溪边迷路的孩子需要别人的帮助,雷锋叔叔就把(他)她送回家了。
  生10:小路边年迈的大娘需要别人的帮助,雷锋叔叔就把她背回家了
  生11:我身边也有像雷锋叔叔一样的人,有一天,我和部鑫从科技楼的风雨操场走出来,看见一位小同学满脸都是血,他鼻子里边还在流血,部鑫看见了,连忙跑过去掏出卫生纸把小同学脸上的血擦干净,还给他鼻孔堵住。我觉得部鑫就是我身边的小雷锋。
  师:是的,实际上雷锋就在我们身边,因为我们身边有千千万万个雷锋在成长,我们学唱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好吗?
  生:好。
  师放录音,生学唱《学习雷锋好榜样》。
  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愿我们也像雷锋叔叔那样,哪里需要献出爱心,我们就伸出援助之手,好吗?
  生:好。
  师将板书连成一颗爱心,结束新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6 07:3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