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3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课例研修:一盏照亮教学之路的明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3-3 08:53: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人们常说:学无止境,而作为老师我们在教学的同时更应做到终身学习,不断为教学工作更新知识、积蓄能量、开阔视野。在本学期的中旬,我校特组织英语组教师远赴上海市青浦区参加并学习主题式教研活动。学完归来,怀揣着对新方式、新主题的热情与好奇,在梦瑶和梦雨的带领下我们开展了基于问题的有效互动的实践探索。本轮主题是教研活动以授课教师课堂上提出的问题为核心,其他参与教师围绕提问展开四个方面的观察、记录与讨论。在这样的互动交流过程中,无论是授课教师或是参与教师都有许多收获。此次的学习研讨活动让我们受益匪浅,因为这样的教研方式和我校之前的教研活动相比,针对性更强、专业性宫高、师生参与的积极性更大。

一、了解教情、学情,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教研活动。在第一轮的教研中,年轻的李耀老师主动担起了讲课的重任。在组内老师的帮助下,第一次活动课有条不紊地展开。但由于备课不够充分、对三年级学生学情的把握不够准确、并且对教材的解读不够深入透彻,课后的师生检测效果不佳。随后,在二、三轮实践中,老师们集体参与、共同出谋划策,将教材知识提炼后创设新情景、重构教材、重新备课。因此,在第二次课中,李老师删改了课堂环节中不适切的部分,对教学流程进行重新梳理,课堂流程整体较为顺畅较。课后,各观察点的老师对课堂上仍存在的问题做了细致的分析,以帮助李老师更有针对性地进行第三轮实践。这样的研讨方式,让老师们更容易抓住课堂的重点、更加关注学生,效果明显。因此,在第三次课后我们在李老师和孩子们的脸上看到了喜悦的笑脸。

二、立足理论,勇于实践,努力提高教学的专业性、完整性。在这次的教研活动中,李耀老师以精心设计以动画哆啦A梦的卡通形象拉进孩子们的距离。学生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且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积极,在一次次磨课中达到了师生互动。英语组的老师也以观察点分成四个小组进行课堂问题的观察研讨,各组观察点的老师通过数据对李老师在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一一给出修改方法。我是第四观察组成员。原本我对本组观察点:问题的质量,即问题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方面只有表面的基本认识。而在本轮实践后,我深深地感受到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教学方式。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有力手段,在引起思考、调节教学方面,有不容忽视的意义和作用。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更应以问题为导向,在理论的指导下开展教学。

三、师生互动,升华教学。李老师的课堂生动活泼有吸引力,这也让我明白,在大家一次次的改进和努力中,课堂活动与提问真正发挥了他们的作用。建立了学生自主学习机制,培养他们的英语自主、合作学习探究能力。在课堂中通过给学生抛问题,让学生学会主动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只有掌握了正确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才可以大大提高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从中体会到探索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所学的知识学生才能掌握牢固并灵活运用。恰当的课堂提问将学生带入了奇妙的问题世界,在问题中他们积极地分析与思考,而在这个过程中问题得到了升华,课堂也达到了超出预期的效果。

作为一名年轻的新老师,李老师的勇敢与朝气让我颇受鼓舞。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也会积极向他人学习,不断反思课堂教学,认真斟酌课堂提问的意义与作用,引导孩子们主动思考、勇于探索,用提问为他们搭起通往未知的桥梁。作为一名经验相对匮乏的老师,我对教学方式的把握一直不够准确、透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就不够深入、具体,仅仅停留在了解释义、会背诵的水平上。而李老师在三轮讲解时将故事场景与知识点串讲在一起,同时着重强调对语音、语调的模仿。他根据故事的发生脉络帮助孩子们去理解记忆,效果颇佳。在这种课堂中,孩子们的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根据所学主题,主动分享自己的经历并提出疑问,课堂纪律井然有序、活而不躁。我想我们也可以参考这种理念,努力寻找更适合本班学生的对话教学模式。同时,在讲解每一个主题单元时,务必认真备课,详细了解话题背景中的中西方文化内涵,并将其渗透在教学环节之中。 实践出真知,这些经历也让我逐渐明白,无论做人亦或为师都应常常反思。反思助成长,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更会常思常改,踏实走好每一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3 00:5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